“上梁山,当好汉”,其实并不是《水浒传》的主流。许多人之所以上了梁山,都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且越是本领大的人,越是如此。比如林冲、卢俊义、杨志、武松等,哪怕宋江……当然,还有一位重点要说的好汉,因为他是“最不想上梁山”,此人便是朱仝。
朱仝是个都头,在水浒中并不出彩,对比另一位都头出身的武松,朱仝简直平庸的没法看了,因为概括说来,朱仝就干了两件事。
第一、私放晁盖、宋江和雷横。许多人都说,这是朱仝太会做人,一下子成了梁山两位老大的救命恩人。但问题是,若晁盖和宋江,没有混成梁山老大,反而在其他地方被捉了呢?那么他俩会不会供出朱仝来?这事实在难说。
所以,与其说朱仝会做人,不如说身为都头的朱仝,有徇私枉法的嫌疑。毕竟,晁盖也好,宋江也罢,都是出手大方的人,比如晁盖一出手给了朱仝的同事雷横10两银子,宋江就更不要说了,朱仝私放晁盖和宋江,谁能否认,不是朱仝跟三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第二、被晁盖、宋江和雷横,坑得上梁山。恐怕打死朱仝也想不到,这三人竟然串通一气,指使李逵动手杀小衙内,把自己给逼上了梁山!这真有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味道——跟朱仝关系最好的这三位,岂能容忍朱仝被洗白?
从这个结果来反推,显然朱仝当都头时是干净不了的。只不过朱仝比晁盖、宋江和雷横,更值得同情罢了。无论如何吧,朱仝高兴也好,难受也罢,他算上了梁山,却依然平庸如故。出力打仗找不着,直到被招安后,朱仝这才突然爆发。
看毕朱仝这些事,用他对比武松,是不是云泥之别?武松的事迹何其精彩,最终博得了一个“马上林冲,步下武松”的称号,等于跟林冲并称梁山两大战神!但哪料,当梁山好汉打排位时,朱仝位居第12位,武松却在第14位。
且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结局:朱仝官至“太平军节度使”,成了朝廷的封疆大吏,堪称是水浒中,结局最圆满的好汉。而武松却断臂出家,成了“废人”,结局为何如此悬殊?其实,就是一条决定的:人生的追求目标,决定了人生高度(圆满)。
从朱仝的经历来看,他是异常反感上梁山,当好汉的,完全是被宋江等人害的。虽在水浒108将的大排位时,宋江为补偿朱仝,当然也是壮大招安力量,给了朱仝一个高位。但对朱仝的作用却不大。
在实现招安前,朱仝根本就不出力,即,坚决不做宋江的“嫁衣”,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宋江大战童贯时。因为这次,是朱仝真正出战的一次。童贯手下两员大将酆美和毕胜,跟朱仝和雷横要展开大战前,酆美和毕胜怒喝:“无端草贼,不来投降,更待何时!”
雷横立刻就回骂:“匹夫死在眼前,尚且不知!怎敢与吾决战?”再看朱仝,是啥话都不说!而且打了一会后,就跟雷横拨马逃走了。可怜的雷横,再一次陪衬出了朱仝的识时务和会做人。即,朱仝“礼遇”官军,不跟官军有啥过节,哪怕挨骂都不吭声。
但当宋江招安后,再看朱仝就如换了一个人,比如生擒辽将曲利出清,大战方腊手下大将苟正,杀死方腊的元帅谭高等。朱仝为何突然爆发了?答案不言自明,因为此刻,他不是替宋江在卖命,做嫁衣,而是在向朝廷证明自己和表忠心。而对于朝廷来言,朱仝没有污点,又不是梁山重要首领,还曾“礼遇”官军,这种表现如何不被看好而受重用?
反观武松,虽处处出彩,犹如战神,但谁能说出武松到底想要什么,即,他在追求什么?只知道武松反对招安。可当招安后,身为步下将的武松却依然威风八面,出力巨大。比如创造了步下将秒杀马上将的记录,一刀砍断耶律得重的马头,复一刀干掉之。后又斩方貌,杀贝应夔等,直至引起会道法的包道乙注意,用飞剑偷袭,砍断了武松的一臂。
也许有人会说,武松最终不是被封为“清忠祖师”了吗?这结局还不圆满?但问题是,这个结局是武松想要的吗?根本不是!原因依然是,武松反对招安,哪怕被断臂后,他都不回京!之所以选择在六和寺出家,是因已成“废人”。
对比完朱仝和武松,可以清楚的发现,朱仝能得圆满,跟其会做人虽有一定关系,但真正的原因,却是由于朱仝的人生目标清晰所致。武松伤残断臂出家,是一种随波逐浪的人生态度导致。
用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朱仝在水浒中的表现,犹如一位有头脑,有追求的成年人,而武松则更像一位热血青年,虽能力超强,却没有啥追求。这其实就是水浒两大都头:朱仝和武松的最大不同。所以,真正决定人生高度(圆满度)的,其实不是能力,而是一个人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