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松和朱仝同为都头,为何最终武松断臂出家,朱仝却功成名就?

武松和朱仝同为都头,为何最终武松断臂出家,朱仝却功成名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4/1/26 11:24:38

一、梁山上的两位都头

水浒中,许多好汉在上梁山前,都有官职在身。比如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鲁智深是提辖,但若说哪个官职的人数最多,恐怕就是都头。

所谓都头,在水浒这个江湖中,完全可理解为捕快,即:专门抓捕罪犯的官吏。共有四位:分别是行者武松、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和青眼虎李云,前三个是天罡,只有李云是地煞。

其实,这便是水浒的一个绝妙之处,极少让人“一叶障目”,即,写梁山上的都头就来四个,财主就出来两个:李应和卢俊义,而大官人则是柴进和史进……

虽宋江在梁山上是唯一的小吏,但却还有一个夺走阎婆惜的张文远,跟宋江遥相呼应,故而能让人从多个角度立体了解,彼此间互相印证。

所以,要解读梁山上的都头,就不能只选武松,还应同时选出朱仝,一起来分析,因为只有这两人被浓墨重彩了,还最后都活了下来,却依然是天壤之别。

武松是断臂出家,八十而终,朱仝却续写传奇,不但成了抗金功臣,最后官居太平军节度使,妥妥的功成名就,所以武松和朱仝,堪称是梁山上的“都头双子星”!

二、武松:江湖险恶,人生苦多

在梁山108将大排位时,所谓的“天降石竭”中,出现过武松和朱仝的星宿名,武松是:天伤星,朱仝是天满星。这其实便是解读钥匙。武松在水浒江湖中,无论如何快意恩仇,如何义气深重,都逃脱不掉一个“伤”字。

自打虎后,武松成了武都头,人生展开新篇,以武松那智商和情商,又一身功夫在身,若不出意外,绝对前程似锦,但却被潘金莲这个女人所伤,实则是被小人所伤!因为武松为兄报仇时,最初完全是按程序来,是西门庆用银子买通上下而化解,逼的武松最终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报仇。

且随后什么蒋门神、张督监等,可谓是小人一堆,哪怕宋江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定位为小人。武松为何从“武都头”转变角色成了“行者”?就是因被一连串的小人所伤后,武松开始了苦行僧般的跋涉,故曰:行者。却依然难逃伤残,被断了一臂。

其实完全可以把武松断臂,理解为“断臂求生”,因为他随后便断然拒绝了宋江,留在六合寺,得以八十而善终。故而武松之伤,即说出了江湖险恶,更道出了人生苦多……

三、天满星对应天伤星

许多人都言,因朱仝会做人,所以得了好结果,但武松何尝不是呢?细看武松当都头和被张督监“重用”时,那为人处世,也同样了得。

还有人言,只因朱仝救过晁盖和宋江,才得了好结果。武松也差不到哪,须知全书中,武松是唯一跟宋江正式磕头结拜的兄弟。故而以上的理由纯属是“一叶障目”了。

朱仝的星宿名是天满星,即人生得到圆满。老子在《道德经》曾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所谓的圆满也是如此,因为存在着“残缺”,才有了“圆满”。故而,“天满星”正对应武松的“天伤星”。

朱仝做都头时,私放过晁盖、宋江和雷横,所谓事不过三,放走雷横后便自首了,也跟武松一样被发配后,遇到了一位赏识自己的官员:沧州知府,由于知府的小衙内喜欢朱仝,所以朱仝经常带着小衙内一起玩。

武松是由于蒋门神,串通了张都监等遭了陷害!朱仝则遇到的是,李逵斧劈无辜小衙内,而李逵后面是谁?自然是宋江和吴用、雷横。这是不是一种模式?都是摆脱不掉小人!

所以天满星对应的正是天伤星。即,虽武松和朱仝这两个都头,同是被小人陷害,同是几乎一生难逃小人之手,可是朱仝却得到了圆满!这是为何呢?

四、朱仝:不忘初心,方得圆满

朱仝之所以能跟武松“分道扬镳”,原因就一条。这就是:朱仝的人生目标明确。按理说,朱仝在梁山上的境遇,其实没有武松好,因为梁山上有他最大的仇人:李逵!

而他却还要跟李逵一个锅里吃饭。这种情况若是武松会怎样?必会是有你没我,不存在共存。而朱仝却隐忍住了!这不是朱仝糊涂或懦弱,而是他清楚的看到,真正仇人或说对手不是李逵,而是李逵身后的宋江!

而自己却只能在宋江所构造的这个“秩序”中安身活命,无法离开(家眷全被骗到梁山)。且,也只能借助这个“秩序”,帮助宋江实现招安大计后,才可重回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中。所以他必须要隐忍下去,并为实现此目标而出力。

这便跟武松有了不同,在宋江招安时,武松是第一个当面反对的,可后来却留下了。若武松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当时而选择悄然离开呢?以武松的能力和威望,梁山上是不会有谁敢对他进行追杀的,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断臂之伤!

而朱仝却自始至终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如他上梁山前对吴用和雷横所言:“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上梁山落草)?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

何其坚决!所以武松和朱仝同是都头,同遭小人陷害,朱仝就因为人生目标明确,所以给出了另一个答案:不忘初心,方得圆满。最后朱仝得以功成名就!

标签: 朱仝

更多文章

  • 在《水浒传》中,朱仝的排名为何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朱仝

    在《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人大聚义后,排定坐次,他们之中,有很多耳目能详的人物,比如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秦明、李逵、燕青、武松、鲁智深、杨志等等。他们在排定坐次的时候,又有马军五虎将和八位骠骑先锋使,而这些,都是根据武艺高低来定的。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美髯公朱仝,朱仝的武艺虽然不弱,但在整

  • 拳打恶霸,做过军官的鲁智深,为何后面开悟了?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鲁智深

    看到有人问:为何鲁智深后面会开悟顿悟?先说我的结论:鲁智深之所以会开悟,是因为后期的他,和前期的他不是同一人。先看大聚义之前大聚义之前,鲁智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很多人会说他行侠仗义,江湖好汉。没错,鲁智深的确是这样。刚一出场,鲁智深就为了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要知道,那会儿鲁智深可是官居提辖

  • 如果在景阳冈的是鲁智深,他能打败老虎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鲁智深

    肯定能打!鲁智深是《水浒传》里一个人物,一个文学形象。小时候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对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印象深刻。而且他武艺超群,一百零八好汉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身材来看,《水浒传》原文记载其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臊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综上来看,鲁智深要身

  • 骑马打平呼延灼,为何鲁智深不是五虎,而是步将?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鲁智深

    梁山好汉大聚义时,座次排定后,宋江开始定职位。其中,鲁智深的职位是步军头领,位列十位步军头领之首,比武松还高。 鲁智深步战的功夫的确高明,一脚踩住郑屠,郑屠挨了三拳也动弹不得;胖揍周通,周通不得不讨饶;踢伤邓龙,与杨志打平手,大战邓元觉等等,都是证明。 但是,熟读水浒的朋友

  • 鲁智深:水浒中那个温暖而赤诚的“花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鲁智深

    常言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水浒里的打打杀杀,快意恩仇,对血气方刚的少年来说,的确容易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水浒传》中的108人当中,没有几个人不带着人命官司,透着冷血,如果说有一个例外的话,那就是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一出场就行侠仗义,拳打欺压金家妇女的屠户郑关西,他本来没有想

  • 武松若要打败鲁智深,大概需要多少个回合?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鲁智深

    文/主任武松和鲁智深是水浒中两大男主角。如果说武松是勇敢、硬朗的化身,那么鲁智深就是侠义、兄弟的代名词,这两个人作为水浒传中的代表人物,都拥有很多的拥趸和粉丝。喜欢武松的人,会喜欢他身上那种霸气,那种舍我其谁的感觉,无论是谁,无论他有多么厉害,只要他成为武松的对手,那么下场只有一个。在武松的所有对手

  • 武松说错一句话得罪宋江,宋江想要痛下杀手,幸亏鲁智深出言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鲁智深

    本来,武松说错了一句话是为了得罪宋江。宋江要杀他。幸运的是,鲁智深救了他,那将是多么令人心痛,两面夹刀,即使刀在油锅里,也会被赶走!在《水浒传》,虽然磕头结拜的兄弟很多,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却不多。鲁智深和武松是一对!整部电影《水浒传》中,武松一次为救鲁智深舍命,鲁智深两次为救武松舍命,场面一次比一次

  • 梁山鲁智深也喜欢的同款酱牛肉制作

    历史人物编辑:人间花雨标签:鲁智深

    世人皆知鲁提辖嗜酒好肉,不论是接风庆功时,还是行侠仗义中,就着二两散装高粱酒,能干二斤酱牛肉。花和尚不但喜欢这酱牛肉,吃起来,他一众兄弟也是不遑多让。那你知道他吃的酱牛肉是什么味道?怎么做的吗?南卤北酱,身处北方,作为北方人,吃的那肯定是酱牛肉。酱与卤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轻香料,重酱料,色深味重这几点上

  • 鲁智深:论骂人,洒家从来不怕谁,就是会误伤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鲁智深

    《浅说水浒》第454期(文/焦目)前面的文章说过,水浒里的好汉,多是来自底层,所以他们常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也正因为他们是底层人,所以好汉们说话常夹杂着脏话,说好听点就是市井气,说不好听就是粗俗。可以说,水浒中的脏话,与绰号一样,都是其一大特色。而且,越是底层,骂人越是精彩。像郓哥去王婆家里找

  • 答案令人不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是正当防卫还是互殴?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鲁智深

    梁山第一大侠当然是鲁智深,他一生行侠仗义却从不滥杀无辜,对恶人基本都是小惩大诫,连强抢民女的山贼小霸王周通,他也没有痛下杀手。但是细细想来,鲁智深的侠义之举也会让人替他捏一把冷汗: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是正当防卫还是互殴?如果说他是主动挑衅,又应该受到怎样的责罚?用《宋刑统》和其他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