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这是明史连载,喜欢的朋友点点关注,每天尽量更新。
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五个人都是元帅,权力都差不多,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这个弊端还显示不出来,后来有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之后,都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那个,所以郭子兴和孙德崖之间常常有矛盾。
孙德崖等四个人性格粗直,后来相处时间久了,郭子兴就有点看不上他们,郭子兴就很少外出,后来的一些决策里,他们四个人就很少和郭子兴商量。郭子兴慢慢就被排挤了。
朱元璋当然义无反顾地站在郭子兴这边,护郭子兴周全。
总体说来,大家面和心不和,毕竟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元军,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前文提到过,起义军中有一个叫芝麻李的,他领导的这群人的战斗力也不低,他们攻下了徐州。
徐州的地理位置很关键,地处京杭大运河的要道,元军自然会出兵镇压。元军人数众多,芝麻李这群人遭遇了沉重打击。芝麻李被俘。
彭大和赵均用一路突围,最终来到了濠州,和郭子兴的队伍汇合。他们的到来,打破了这支队伍的平衡。
濠州徐州都是红巾军,但是彭大和赵均用带来的这些人,势力竟然比原来的濠州红巾军大,颇有种反客为主的意思。
彭大这人还是比较有礼数,郭子兴也比较看得上彭大,这样一来,孙德崖就着急了。他不能看着郭子兴坐大,于是孙德崖和赵均用就走到了一起,俩人合谋了一个计划,趁着郭子兴出去,俩人率领一群人就把郭子兴绑票了,想把郭子兴给杀了。
这时候的朱元璋,正在淮北,听说这事后,立马就往回赶。即将到郭家的时候,有人劝他,郭子兴被抓了,你来救他,你也会被抓的。
朱元璋回答,郭子兴于我是再生之恩,如今他有难,怎么能见死不救,这不是大丈夫的行为。
尽管局势危急,但是朱元璋脑子还是非常清楚。
朱元璋和郭家人一起去找彭大帮忙,彭大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喊了一群亲兵,朱元璋也是盔甲佩戴整整齐。
他们把郭子兴救出来。
郭子兴遭到一顿毒打,惨不忍睹,不幸中的万幸,郭子兴命是保住了。
至正十二年冬天,元军将领贾鲁派兵围住濠州城,大敌当前,这群人慌了手脚,终于能暂时摒弃前嫌,共同抵御元军。
至正十三年,贾鲁死,元兵散去,濠州城的危机解除,但是起义军也死伤惨重,粮草缺失,后面的日子怎么过成了个难题。
朱元璋弄了一些盐,又用这些盐换回米,献给郭子兴,以解燃眉之急。
而在元军散去后不久,彭大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他们竟然做起了王爷,颇有种天下太平的意思了。
可是实际上,濠州城兵力短缺,如果元军再来攻打,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心里有一万匹马奔腾,这种失败就是掉脑袋的事业,哪有安稳日子,但是周围的这几个元帅,一是胸襟小,心眼小,势力不大,还分派系,甚至还窝里斗。二是目光短浅,明明现在情况危急,竟然以为已经太平。
而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也已经蜜月期破裂,郭子兴也是越来越讨厌朱元璋,郭子兴看不得朱元璋地位越来越高,原本是自己手下的兵,如今也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委实是让郭子兴很难接受。
有时候就难为朱元璋,甚至不给他吃的,多亏了马皇后的帮助,才让朱元璋能继续在这复杂的关系中存活下去。
是的,郭子兴心眼小,记仇,这种性格让郭子兴以后的日子里吃了大亏。
面对着此情此景,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只能从长计议。
朱元璋回到了钟离,开始招兵,成果显著,招来了七百多人,郭子兴非常高兴,提拔朱元璋为镇抚。
濠州起义军里,彭大,赵均用的势力大,关键是为所欲为,败坏军纪,郭子兴虽然看不过去,但是他兵力单薄,实力小,做不了主。
这时候的朱元璋,应该已经有了想独立领兵作战的想法了,他实在是不想再和这些人为伍,他指挥不了他们,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就是坐以待毙。
为了避免猜忌,朱元璋把自己招来的兵给了其他人,他带着徐达,汤和,花云,费聚,耿炳文,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去了定远,他和郭子兴暂时分道扬镳。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识人水平,他挑选的这二十四人,日后名震天下,淮西二十四将。
从这时候起,朱元璋的人生踏入了新的篇章,他开始了独立带兵作战,可以抛开那些勾心斗角,尽情发挥他在军事上的天赋,跟着他的这些人,也把日后封官进爵的希望,寄托在了朱元璋身上。
此时的朱元璋也并没有想到,他会在多年后登上皇位,他只想壮大自己的实力,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也许明天元军就会来攻击,也许压根就没有明天,不管怎么样,朱元璋此时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周围这些人了。
濠州的人和事,就暂时放下吧,如何在定远生存,是朱元璋的当务之急,这是下文要描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