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他眉头紧锁,带着一次性手套紧紧捏着放大镜,半蹲在地上,摆拍了一个调查犯罪现场的姿势。
秦明(左一)与警校学生互动
时隔一年,脸圆了一圈的秦明出现在整个礼堂的警校学员面前,并不时拿自己的体重和相貌开玩笑。
这位没能考上公安系统最高学府的师哥,正努力向着全社会介绍自己的职业。他创造的法医秦明形象,通过小说和网剧,已经收拢了一批支持者。现在准备通过银幕这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让人们认识这个幕后英雄群体,消除行业误会。
秦明接受1905电影网专访
真·秦明眼中的《法医秦明》
严屹宽出演的秦明意外发现“无语体师”死于谋杀,在代斯、耿乐角色的帮助下,最终抽丝剥茧,协助破获了尘封多年的雪灾杀人案,并找到自己老师在悬案之后复仇行凶的证据。
人们很难划分法医秦明角色和现实中的区别,小说中十八岁就目睹自己朋友躺在解剖室的情节,也是他本人的经历。在电影里,法医秦明同样直面了这种痛苦。
“我们都是凡人,我也恶心,我也想吐,但是必须得忍,这个没有诀窍”。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辅导,秦明直言心理承受力就是一次次通过出现场练出来的。他完全不认为法医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抵抗案发现场带来的视觉冲击。
真·法医眼中的《法医秦明》
《尸语者》之所以成为现象级悬疑作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秦明不仅满足了读者对法医职业的好奇,也区别于其他作品,通过注释的方法普及了很多法医学知识。在剧本筹备阶段,秦明也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把关,“竭尽所能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东西,至少让专业人士挑不出毛病。”
在现实中,命案的现场中心是尸体,接触尸体唯一的警种就是法医,法医也是整个命案中,掌握最关键信息的角色,在命案侦破中发挥很大作用。所以法医主要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占工作量比例最高的是伤情鉴定,每年法医打鉴定书都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其次就是非正常死亡的初勘和尸表检验,当确定排除他杀后,就可以不再进行解剖。
电影中视觉冲击最大的尸体解剖主要面对是命案,在法医工作中占到的比例大约是38%,所以检验过上千具尸体的法医,大概的解剖量是三百多具。
除了以上的三项工作,法医日常还需要值班,确保24小时都有专人可以出现场。所以其他科室的很多工作是完全不可能插手的。
法医朋友对电影中的尸检、测人体器官重量的内容还是比较满意,觉得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主演严屹宽和代斯的表现有点不尽人意,严屹宽塑造的秦明在外表帅气和冷酷气质上毫无挑剔,但是在餐桌上吓唬别人把黄色的人体脂肪说成白色明显是个大漏洞。在短暂失明的情境中,秦明在吃饭时没有先触碰勺子就能准确的送进嘴里也不符合常理。
代斯在发布会上,曾提到片场中极为荒诞的一幕:在生日当天,她吃着生日蛋糕出演自己死亡。但是被人溺死后抛尸河滩的她表现也完全不像是一具尸体。学医的她,学士服却是文科的。
后·法医秦明--从《洗冤集录》再出发
秦明提到中国才是法医学最早出现的国家,宋慈不仅是中国法医学的鼻祖,也是世界法医学的开创者。中国的法医同行应该有这种职业的自豪感。
“鬼手佛心”是秦明对法医的最为凝练的描述
“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鬼手佛心”是秦明对法医的最为凝练的描述。每一位法医都希望可以通过抽丝剥茧解开谜团,洗刷逝者的冤情。通过小说和影视作品,法医秦明角色所代表的中国法医的工作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理解,法医工作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电影的创作也同样需要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正如秦明所说,他发现了电影创作和法医工作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