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带书专场#任何一个英雄人物的出现,都会有很多让人无法预测的结果发生。比如成吉思汗和札木合之间的战争。
英雄和英雄对决,比的不仅是拳头,还有智慧。
在十三翼之战中,成吉思汗战败后,札木合为何不乘胜追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占据绝对上风的札木合能乘胜追击,将成吉思汗消灭,那么,当时的天下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可以肯定的是,札木合绝对不能横跨欧亚大陆无敌手,因为他的格局不够。
札木合不乘胜追击,下狠手攻打兵败的成吉思汗,是他的格局太小。
这和札木合的成长经历有关。
一是札木合少年得志,内心比较狂傲。
如果说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没有早逝,札木合的札答阑部,不可能从草原上崛起。
正是成吉思汗家道中落,让部众纷纷离去,加入到札答阑部后,才让这个一直不受重视的部落变得强大起来。
札木合作为札答阑部的少主,从小没有受到太大的折磨,成为札答阑部的首领后,还十分年轻,内心非常狂傲。
随着实力增强,札木合的野心也有了膨胀,他很想成为草原上的主宰。当时的草原上,除了克烈部的脱斡邻勒王汗外,能与札木合一争高下的人几乎没有。
正是内心狂傲的性格,让札木合得知实力不如自己的结拜兄弟铁木真称汗,成为成吉思汗后,内心确实是不满的。他作为大哥,铁木真即使要称汗,至少也应该先谦让一下,让他这个大哥先称汗嘛。可是,成吉思汗没有谦让。
在十三翼之战中,札木合将对成吉思汗的不满,完全表现出来了。可是,刚一交战,成吉思汗就兵败逃走,这让札木合的内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认为成吉思汗根本成不了大事,因此,在追杀他的时候,心里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二是札木合不能容忍强者,却能宽容弱者。
成吉思汗战败后,被迫逃到一个狭窄的峡谷中,依靠险要的地形,阻挡札木合骑兵的追杀。
从战术上来看,此时的成吉思汗,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了,札木合只要将谷口堵住,成吉思汗要么投降,要么弹尽粮绝后被饿死。也就是说,十三翼之战后,成吉思汗已经没有实力和札木合抗衡了。
此时,札木合身上的弱点表露无遗,对于强者,他不能容忍,对于弱者,他则有慈悲心肠。
成吉思汗从小就被仇敌追杀,早已练就了在艰难困苦中获得生存的本领。他见札木合没有乘胜追击,充分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不断招兵买马。
让札木合和成吉思汗都没有想到的是,原来一些忠于札答阑部,忠于札木合的部落,转而投到了打了败仗的成吉思汗帐下。
札木合善于打仗,却不善于拉拢人心。这也成了他的软肋。
当然,这也和札木合的自信有极大关系,他在十三翼之战中取得胜利后,不乘胜追击,对成吉思汗赶尽杀绝,也有可能认为成吉思汗和他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争斗起来不过瘾。
很有智慧的成吉思汗,充分利用了札木合的性格特点,对他的部落进行逐步瓦解,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成吉思汗的这些智慧,在《成吉思汗:要驭天下,必先驭人》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
本书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创作,按照成吉思汗征战世界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讲解,通俗易懂,读之让人豪气倍增,能让我们快速了解成吉思汗杀伐谋断的一生。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链接订阅和购买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