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刚被智真长老派到他师弟那去管菜园的时候,鲁智深听得是这个职位很不开心,最后听得那个小和尚解释了,心思既然未来有机会出头,那就暂且去管理菜园,这才答应。这说明当时的鲁智深俗念还是有的。
而到了结尾,鲁大师和宋江一段经典对话。宋江想要报效朝廷,鲁智深明白了人生最大的意义,这才说了句:“洒家心已成灰”。
鲁智深着实有着引领全书基调的作用,不同时期鲁智深的出场,总为我们呈现了不同时期水浒的情绪。鲁智深虽然出场并不是很多,但是鲁智深的出场,总是代表着正义的存在。
鲁智深是有政治追求的,也可以说成他想要实现正义。他和宋江不一样,宋江落草是为了创造同朝廷妥协谈判的机会从而再次进入官僚阶级,而鲁智深不是。鲁智深一直坚守着内心对于正义的渴求,因为他不在乎功名。他并入梁山确实是为了谋求更好发展,但是他的发展目标和宋江集团是不一样的。当宋江透露出招安之意,他是反对最激烈的几个之一。可以说宋江的招安选择让鲁智深失望了。
宋江某种程度上害死了大半的梁山好汉!兄弟们忠义于梁山与天下,而宋江身为领袖,却看不透昏庸无道的朝廷吗?我想不是,宋江既然知道朝廷昏庸无道,却不顾大家的想法执意诏安,鲁智深,武松,林冲,是最反对诏安的,个人觉得,宋江还是想着自己做衙司的日子,他忘不了这段经历,最终让他留恋官场,留恋权利!
鲁智深此话,也可以理解为圆满,不过从整句话来讲,文中也提到过他自己认为既已擒方腊,又遇钱塘江,那也该圆寂了,但他不懂圆寂意思,才想起问身边和尚。和尚告诉他之后,他才懂,于是顿悟。鲁智深也觉得这辈子什么都做了,唯欠一死。
佛家讲顿悟于心,道家讲超然于世,而儒家讲尽忠报国。所以最后,鲁智深坐化,公孙胜归隐,而宋江忠于大宋,至死不渝。水浒传真的很好看,,里面绝不是只有除暴安良,拔刀相助。梁山这个团伙真的很复杂,越读越觉得可怕。鲁提辖是里面为数不多的基本没有污点的正面形象,笔者特别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