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太子刘据坐上皇位的话 汉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太子刘据坐上皇位的话 汉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3/12/30 0:53:03

对太子刘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当了皇帝,汉朝会怎样?

巫蛊之案太子刘据被小人江充等人诬陷,最后无可奈何自杀,了解真相的汉武帝,痛心疾首。建立了思子宫,以求太子刘据归来的魂魄可以看到这位年迈的父亲的心酸。同样,太子刘据被杀,也引来了很多的人的猜想,如果太子刘据没有死,汉朝会怎样。但是这个问题无定论,我们只能从先人留给我们的只言片语来分析一下可能性。

父慈子爱、令人羡慕的父子关系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

意思就是说,汉武帝晚年的时候经常出来游历天下,就把国家的事情全部都交给太子;而内宫中的事情就交给了卫皇后负责,如果有需要做决断的事情,太子刘据经常等到汉武帝回来;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基本就是听听意见,也不做评价,让太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见晚年的汉武帝对于太子还是非常的信任的,对于军国大事,基本属于放任状态。除此之外,我们再看一段话,这段话更能体现汉武帝对于自己的这太子的喜爱。“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大意就是说,太子和汉武帝说少用点兵,不要再征战四方了,此时汉武帝只是微微一笑。说了一句,我来做这些苦差事,剩下比较安逸的事情,你来做不好吗?我们了解,汉武帝非常的喜欢征战,汉武帝名留青史的很多的故事都和大军有关。太子刘据不让汉武帝征战四方,汉武帝竟然还安慰太子刘据,可见对其喜爱程度。要了解刘据此举代表的什么,代表的是太子刘据直接和汉武帝说,我认为你征战四方是错误的。大家品味一下了。

虽为父子、性格相反

《资治通鉴》记载“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意思就是说,太子刘据和汉武帝的性格相反,而汉武帝也曾经说过太子刘据的个性和自己不像。加上卫皇后年纪已经大了,汉武帝对于其宠爱远不如从前,而王夫人又生了几个儿子。这两件事情加起来,令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心中感觉非常的不安。从这一段记载来看,汉武帝对于太子刘据性格还是有点意见的,毕竟龙生龙,凤生凤。向汉武帝这样人,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的强势和有魄力。

作为为人父母的汉武帝是这样的想法,但是作为皇帝的汉武帝对此可是提出了不同想法。《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大意就是说太子刘据性格沉稳,以后必定能够安定天下,不让我担心。现在的汉朝想要找一个君主,除了太子刘据,还能有谁更合适继承我的皇位呢?我听说太子和皇后担心自己的处境,你就和他们说,不用担心,他就是我的继承人。这段话是汉武帝对卫青说的,让卫青转告给太子刘据、卫皇后的。从这段话来看,太子刘据虽然和汉武帝的性格相反,但是丝毫不影响汉武帝对其宠爱。前面我们提起,晚年太子刘据还敢直接和汉武帝说不想让其征战四方。这句话估计除了太子刘据敢说,朝臣中估计没有几个人敢说这件事。了解汉武的朋友应该了解晚年的汉武帝性格已经变化很大了。

太子继位、安定平稳

前面我们提起了太子刘据和汉武帝性格想反,汉武帝对其宠爱仍然不减。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作为皇帝的汉武帝来看待。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沉淀,才让汉武帝有钱财和能力去攻击匈奴,这一点汉武帝很清楚。汉武帝对于国家的状况自然也是非常的清楚的,常年的征战,国家已经不堪重负。

太子刘据的性格正好可以让汉朝休养生息,安定天下的百姓,让汉朝的经济逐渐发展。这一点从上面汉武帝让卫青转告给太子和卫皇后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所以太子刘据继位的话,汉朝虽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变革,但是必定会和文景之治一样。处于一个中兴发展的时期。刘据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我们了解,也是一代英主,也许刘据继位侯,会出现一个类似于文景之治的两代贤王。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有哪几位蜀汉大将最后归降了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激烈较量,不仅为名将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才华的大舞台,也导致三国之间的武将出现了一定的流动,也即因为战役失败等原因,魏蜀吴三国几乎都拥有不少来自于另外两方势力的降将。比如在蜀汉

  • 唐朝名相魏元忠,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元忠,唐朝,风云人物

    魏元忠,原名真宰,字元忠,唐朝著名宰相。魏元忠最初为太学生,喜好研习兵法,后入朝为官,历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右仆射兼中书令等官职,两度出任宰相。魏元忠曾因得罪张昌宗、张易之,被酷吏周兴制造冤案,险遭杀害,仕途坎坷,一生起起伏伏。但他总能化险为夷,堪称唐代官场的不倒翁。《广异记》记载:魏元忠尚未发

  • 明朝内阁首辅赵志皋简介:与亲友交谈时从不涉及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窦太后为什么对汉武帝不喜 汉武帝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汉武帝和窦太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窦太后为何不喜欢汉武帝,汉武帝是如何解决他和窦太后矛盾的?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特别是他主动出击,抵御匈奴入侵的行为,获得了后世的高度赞扬,他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之一。不过,汉武帝在刚刚当皇帝的时候,他的处境

  • 他为父报仇,隋文帝听后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颁,隋朝,风云人物

    589年,隋朝大军渡过长江,攻克了陈朝都城建康,实现了南北的统一。捷报传来,隋文帝非常高兴,可是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隋军的一位将领组织上千人,公开挖掘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陵墓,甚至将陈霸先挫骨扬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挖掘陈霸先陵墓的这位将领名叫王颁,字景彦,出身士族名门太原王

  • 富可敌国的皇叔却一毛不拔,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常洵,明朝,风云人物

    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紫禁城里的皇帝家喜添新丁——明神宗朱翊钧的郑贵妃为他诞下一位龙子、皇三子朱常洵。而在朱常洵出生前的的万历十年八月(1582年),明神宗朱翊钧的王恭妃已为其生下皇长子朱常洛。郑贵妃是神宗最宠爱的女人,都说爱屋及乌,所以,朱翊钧就想废长立幼,但是,此举遭到众大臣的极力反对

  • 孙策和孙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孙策为何将东吴大业交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孙策,孙权,风云人物

    生于富春江畔的孙权在三国时代叱咤风云,谋勇兼备。即使将近以前之后,南宋文学家辛弃疾还禁不住慨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为人子,孙权是天下父母眼中“人中龙凤”。孙权身上闪现了无数华彩,然而,他的子孙后代却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其中,就有让叔父“夺”去了位置的孙策之子孙绍。东

  • 淮西二十四将里有多少个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淮西二十四将里有多少个善终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淮西二十四将,有十一个是善终的,四个战死,九个因牵连被杀或者除爵。淮西二十四将都是朱元璋老乡,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去定远的时候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徐达——魏国公: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参与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参与北伐,攻入

  • 汉元帝到汉平帝在位期间,共出现了几位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西汉共有四十五位丞相,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时期共有三十三位丞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从汉元帝到汉平帝在位期间的12位丞相,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们分别是:韦玄成、匡衡、王商、张禹、薛宣、翟方进、孔光、朱博、平当、王嘉、孔光(二次为相)、马宫。韦玄成:韦玄成的父亲是汉宣帝时宰相韦贤,韦贤去世,韦

  • 汉宣帝的名声为什么不如汉武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宣帝,汉朝,风云人物

    中国几千年的王朝更迭,如群星闪耀般出现了几百位帝王,而如果要在他们当中,选出几位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汉武帝往往都会榜上有名。但熟悉汉朝历史朋友往往会有疑问,那就是论文治武功而言,同样是西汉皇帝的汉宣帝,相比较汉武帝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知道这位帝王的人却不多。这是为何呢?船夫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