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松的双戒刀,真的可以秒杀一切?碰到呼延灼,情况怎么样?

武松的双戒刀,真的可以秒杀一切?碰到呼延灼,情况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赞 访问量:3869 更新时间:2024/1/22 15:03:47

武松的双戒刀,在水浒世界里,真的是寒气逼人,熠熠生辉,人挡杀人,佛挡杀人,活出了男人的风采,英雄的血性,让林冲面对他时,真的自愧不如。

武松的刀法,是无师自通的,有人说是周侗所授,那只是江湖传言,《水浒传》作者没有采纳这种说法,大概施公也觉得这种传言并不可信吧。又有人说,武松师出少林名门,书中亦无交代,也是空穴来风。

武松是有历史原型的,曾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后被捕,死于狱中。此武松正是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

现在读者心目中的武松形象全由《水浒传》而来,端的是气宇轩昂,威猛无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即便是英雄好汉云集的水浒世界里,武松这位英雄,也能脱颖而出,不至于泯然众人矣。

那是因为施公在这个人物塑造上了倾注了太多的笔墨和心血,如同罗贯中拼命造神关羽诸葛亮一样,施耐庵也在造神武松,但是施公的笔墨较之罗贯中,更属上乘,而且笔墨经济,言简意赅,非罗贯中能望其项背者。

武松的神勇在施公的笔触之下,如有神助,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肯定了武松的神力,古武者,招式非常有限,而力量是一切招式的基础,就因为武松的神力超出普通人太多,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次的秒杀,在绝对的神力之前,所有武术都是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

而武松凭借力量,足以问鼎江湖世界了,再加上锋利无比的双戒刀,就是如虎添翼,鲁达也有千万斤的力量,但那是蛮力,与武松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鲁达力量很大,但是转化不成优势,碰到杨志、林冲、邓元觉那样的高手,只能是平局。而武松的力量就大为不同了,他的力量是可以和拳术、刀法等完全融汇在一起的,对敌之际,常有秒杀之举,而鲁达无此能力,他的力量大出林冲、杨志、呼延灼很多,但是对付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胜算,

武松虽然没有和林冲打过,但是水浒世界里的那些所谓的“猛将”,都难是一合之敌,而这些猛将,都有战平的林冲的可能,就胜率而言,林冲没有武松那么高,是不争的事实。非要说林冲遇到的都是高手,武松遇到的都是菜鸟,这是一种强词夺理的说法,不值得一驳。

武松的双戒刀,在水浒世界里是可以秒杀一切的,他的厉害不仅体现在力量、招式上,更体现在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精神上,每逢战事,必全力以赴,犹如狮子搏兔,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可能出现平局的情况,那不符合武松的武艺表现特点。

遇到蒋门神、西门庆这种武力差距很大的对手,基本都是一招毙敌,绝不拖泥带水,更不可能出现电视剧这种连篇累牍的打斗表演,因为这不符合顶级高手的风格。

遇到飞天蜈蚣这种本事不俗的,武松也有“卖个破绽”,方才杀死的武斗表现,体现的就不仅仅是武者之武,更是智者之智了。

遇到实力完全不输给自己的吊睛白额大虎,武松显示的是超凡脱俗的战斗意志力,逆境求生,惊天动地。

金圣叹感叹武松乃是天人,也是基于这些情节的考虑,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什么不与呼延灼打一场呢?

那是施公的刻意为之,施耐庵与武松,都是施耐庵偏爱的人物,无论厚此薄彼,厚彼薄此,都非施公所愿。但是作为读者,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判断两人孰强孰弱。

孔亮就是个最好的例证,他与孔明这对难兄难弟,同拜宋江为师,两人武艺半斤八两,孔亮被武松轻易放倒,就像放倒一个孩子,哪里做得半分手脚,而孔明却可以在呼延灼的马前走出二十回合,方才被擒了。从这两战对比来看,武松比呼延灼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武松真的与呼延灼交锋的话,呼延灼的表现不至于像蒋门神、贝应夔那么糟糕,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未必就能超过飞天蜈蚣的武力表现。

飞天蜈蚣是水浒原著中唯一一个与武松单挑,撑过了十个回合的风云人物。自从飞天蜈蚣走后,武松就没有再遇见过一个与能与他缠斗这许久的高手了。

呼延灼是名将,也是施公所爱,施公为了维护他的形象,不安排武松出马,而只安排鲁智深和杨志上去与他战成了平手,与其说施公在维护武松的形象,倒不如施公在维护施耐庵的形象。

为什么呢?就水浒里“三山聚义打青州”这一章节而言,武松不是主角,而呼延灼才是这一章节的第一男主角,既然是这一章的男主角,那么必然有主角光环加身,只能打赢不能打输,再不济也是平局,如果写武松上去三两下子打败了呼延灼,那就等于喧宾夺主,抢尽了男主的风头,不符合水浒作者企图创作水浒好汉群像的意图了。

为了维护呼延灼及一干好汉的形象,施公刻意让武松来个“人间蒸发”,既无损呼延灼的形象,又不辱没了打虎英雄的名头,不可谓不妙了。但是有心的读者,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判断呼武二人的武艺高低。

那么您怎么看呢?

标签: 呼延灼

更多文章

  • 宋江想要人才呼延灼,吴用用了怎样计谋,画面似曾相识,你可猜出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呼延灼

    宋江是个不错的领导,很懂得欣赏人才,还知道怎样去让手下去挖更多的人才过来,呼延灼便是这样的一位人才,只可惜在对方的阵营里面,为了得到他,宋江是没少动心思,吴用是没有少出计谋,梁山兄弟们是没少出力。宋江和吴用这两位搭班子,可谓是一对绝配儿,宋江想什么,吴用就会去用自己的计谋去实现,这次为了呼延灼这位人

  • 呼延灼没什么位于秦明之下?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呼延灼

    呼延灼在《水浒传》中,是宋朝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他勇武过人,使用双鞭为兵器,所以人称他为双鞭呼延灼。呼延灼曾和韩滔、彭玘一起征讨梁山,并以铁甲连环马大胜梁山。但之后梁山请来徐宁,让徐宁传授铁甲连环马的克星钩镰枪法,从而打败了呼延灼的官军。呼延灼损兵折将,不敢回朝廷,于是就逃到青州,希望能卷土重来。当

  • 《水浒传》中入伙前谁的职位最高,呼延灼:诸位都是渣渣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呼延灼

    在《水浒传》中众好汉除了个别几个是正儿八经的山大王外,其余的人都有正当的职业,像林冲上山之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花荣是清风寨的副知寨,就连李逵都是小牢子出生,正儿八经的公务人员,那问题来了,这些人中谁的官位最大呢?在早期的水泊梁山,那时晁盖等人还没有抢劫生辰纲,八百里水泊梁山还是“白衣秀士”王伦的天下

  • 林冲能打赢鲁智深吗?杨志、呼延灼最有发言权,林冲恐怕有点悬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呼延灼

    一、水浒中最大的BUG林冲和鲁智深,都是《水浒传》里的重量级好汉。没有林冲的火并王伦,就不会有后来威震江湖的梁山好汉。而若没有鲁智深,林冲也早就命丧野猪林了。从这个角度来言,梁山好汉们都欠这哥俩一声谢谢!同时林冲和鲁智深,还堪称两个极端,一个能忍,一个敢拼。搞得笔者都迷糊,林冲这么能忍,咋叫了“冲”

  • 七绝·《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之双鞭呼延灼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你我标签:呼延灼

    一门几代皆精锐,鞭法威名震九州。莫谓呼延行武略,连环马亦败镰钩。呼延灼是《水浒传》中一位令人敬佩的勇士。他是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的后人。呼延灼原是北宋汝宁郡都统制。在《水浒传》中,呼延灼的战斗经历影响了很多人。呼延灼使两条钢鞭,作战勇猛,有万夫不当之勇,唤作双鞭呼廷灼。在梁山排名第八位,是马军五

  • 秦明与呼延灼,到底谁的武力更高一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呼延灼

    演义小说的斗将描写,总是会出现很多含糊其辞的说法,什么大战百十回合,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已经成了常态描写。由于作者不直接点明两武将的武力高低,读者要想分出结果,必须靠自己去猜,这样一来,就使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以《水浒传》呼延灼大战秦明为例,这段斗将描写具有普遍讨论的意义,在各大演义小说里具有典型性,

  • 晁盖中毒箭后,为什么呼延灼说,必须等宋江将令才能退兵?

    历史人物编辑:清唐文化标签:呼延灼

    《浅说水浒》第220期(文/焦目)梁山前后有三人担任大寨主,分别是王伦、晁盖和宋江。王伦可以说开发和奠定了梁山的基础,所以他是梁山的创始人,第一批元老。当时王伦手下还有杜迁,宋万和朱贵是第二批,林冲是第三批,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三阮等人则是第四批。晁盖做大当家,主要是拉拢队伍,把梁山规模扩大了

  • 鲁智深、杨志大战呼延灼时,为何武松没有出手?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呼延灼

    宋江上梁山之后,晁盖主要是坐镇梁山,而宋江则经常带领好汉下山厮杀。比如三打祝家庄,高唐州之战,大破连环马,收服呼延灼等战役,都是宋江统军。这其中,梁山胜多败少,最惨的一次,莫过于被呼延灼的连环马打败,损兵不说,连林冲等将领都挂彩了。在破连环马之前,桃花山、二龙山和白虎山的三山十几位头领,曾联合起来攻

  • 明明是朝廷将领,为何呼延灼、关胜等人愿意落草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呼延灼

    很多人说,水浒传不是说农民起义之事,因为梁山好汉中,除了陶宗旺是农民之外,其他107人都不是农民。其实,宋清也是农民,他也种地。可即便如此,也就两位农民,数量太少了。其实,农民起义只在士兵成分是农民,起义军的头领不一定要是农民,梁山大军主要成分是农民,这就足够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各人身份不一样,有

  • 十大节度使征伐梁山,林冲呼延灼都出战了,为何关胜秦明却躲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现鑫标签:呼延灼

    一、水浒中最复杂的一战十大节度使征伐梁山,堪称是水浒中最复杂的一战:这既是一次“投名状”之战,同时也是一次“诱惑之战”。言称是投名状之战,是站在“十大节度使”角度来言,用《水浒传》的原文说就是: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也就是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