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离了小人就不能活的一代英主——齐桓公

离了小人就不能活的一代英主——齐桓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甲良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3/12/30 0:39:02

题/一半是英主,一半是昏君,光看他的用人就能作此判断

文/土老帽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说齐桓公是一代英主,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但如果说他还是一个昏君,恐怕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也难怪,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他重用管仲,实行一系列改革,把齐国治理成最强诸侯国,他并且“尊王攘夷”,打败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维护了周朝的权威,拯救了华夏文明。这样的功业堪称伟大,怎么能把这样一位英明的君王跟昏君划等号呢?

(春秋五霸形势图)

1、齐桓公重用管仲,成为千古美谈

提到重用管仲,人们都知道那是齐桓公执政期间最精彩的一笔,可以说没有对管仲的重用,就没有他所建立的不世之功。作为一个诸侯王,能够接受鲍叔牙的建议,重用曾经谋害过自己的政敌,这不仅需要胆识,更需要胸襟。

齐桓公重用管仲成了君王重用贤臣的典范,并千古传诵。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何等英明)

2、扒拉一下齐桓公身边的几位佞臣的成色

但是齐桓公的身边既有管鲍这样的圣贤,也有不齿的小人,而且他身边的小人还不是一个,而是一帮,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易牙竖刁和开方。

这个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不惜把自己三岁的儿子做成美味献给齐桓公品尝,他居然因此赢得了齐桓公的宠信。

竖刁原是齐桓公身边的小童,为了能方便跟随齐桓公出入后宫,他不惜自宫,把自己变成太监,把齐桓公感动得不轻。

而开方原是卫国的太子,是卫国未来的国君,他抛弃自己的君位,前来侍奉齐桓公,更是令齐桓公感动不已。

(杀死亲生儿子的人,齐桓公也敢亲近)

3、君臣讨论宰相继承人

把齐国交给管仲管理,齐桓公一百个放心,但是管仲也有生老病死,不能永远为齐桓公效命。在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前去探视,他心疼自己倚重的国相将不久于人世,自然会问到谁能接任管仲做宰相。

管仲说,了解自己的臣下者,莫过于君王,意思是让齐桓公从大臣里边挑选。

齐桓公于是问:“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可。”

齐桓公说:“易牙蒸了自己的儿子给我吃,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

管仲说:“人最疼爱的莫如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会杀死,又怎么会真心爱你?”

齐桓公于是又问:“竖刁怎么样?”管仲还是说不可。

齐桓公说:“竖刁为了伺候我,阉割了自己,他对我何等忠心。”

管仲说:“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您相信他真的对您忠诚吗?”

齐桓公再问:“开方如何?”管仲仍然说不可。

齐桓公说:“开方为了侍奉我,不惜抛弃君位,他父母死了都不去奔丧,这不足以证明他对我的忠诚吗?”

管仲说:“开方不吝惜君位,说明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连起码的孝心都没有,您能指望他对您有忠心吗?”

(管仲看人,入骨三分)

4、齐桓公离不了小人,最后死在小人手里

管仲死后,鲍叔牙做了一段时间的宰相。鲍叔牙建议齐桓公赶走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个小人。齐桓公照办了。但是鲍叔牙死后,齐桓公又把三个小人召回自己的身边。

因为没有这三个小人,齐桓公简直没法活。这三个小人最会投其所好,所以把齐桓公伺候得十分熨帖。小人们来了,齐桓公果然重新过上了舒服的生活。

(齐桓公)

由于没有了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的贤德之人管理国家并控制三个小人,这三个家伙开始为非作歹。他们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把国政搞得一塌糊涂。管仲帮助齐桓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强大齐国在一天天衰落下去。

更糟糕的是,齐桓公也得了重病。三个小人居然在齐桓公的寝宫四周建起了三丈高的围墙,任何人不得入内,这等于把齐桓公给囚禁了起来。他们甚至不给齐桓公东西吃,最后把齐桓公活活饿死。

(小人得志)

与此同时,三个小人利用手里的权柄大肆屠杀朝中大臣,他们还挑起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争夺君位,不仅朝政混乱,而且整个国家也陷入动乱之中。

以至于齐桓公死后六十七天,人们才发现他的尸体,那时候,他的尸体上生的蛆虫都爬到门外去了。可叹一代霸主,竟然落到这步田地!

(齐桓公为自己的昏庸付出惨重代价)

5、总结

齐桓公不仅是一代英主,也是一代雄主。在周天子失去对天下控制的时候,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首先使齐国国力强盛起来,然后他借助天子的名号,号令天下,打败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维护了周朝的统一,按照孔子的说法,他挽救了华夏文明。

在用人上,他既能捐弃前嫌,重用管仲,又宠信小人,致使他们祸国殃民,最终葬送了他们君臣几十年励精图治的成果。齐桓公真是集圣君和昏君于一体典型帝王人物。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十字架下的白头鹰:被宗教“控制”的美国外交

二战后西班牙的独裁者佛朗哥政权为何能延续30年之久?

帝王与霸王:分封制在刘邦手里成了法宝,在项羽手中却是自裁之刃

日本陆军与海军的矛盾到底有多深?海军说:“陆军与狗不得入内”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东周列国志(1.43)齐桓公下拜受胙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同七国联军伐楚归来,派隰朋向周惠王汇报。隰朋拜过周惠王后,请求拜见世子,惠王很不高兴,就喊次子带和世子郑一同出来见隰朋。隰朋回去向齐桓公汇报说:“周朝又要大乱了。”桓公问:“为什么?”隰朋说:“周世子郑的母后病故,周王立次妃为后。我看周王的神色,是要废世子而立次妃所生的公子带

  • 齐桓公诸子争立谁是真正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被公认的霸主。事业有成的齐桓公把国家大事安排给管仲等大臣,自己只顾吃喝玩乐。管仲等人没有辜负齐桓公的期望,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如果就这么下去齐桓公可以说是太幸运了。但是命运女神不会一直眷顾他。公元前六百四十五年,齐桓公人生中的贵

  • 其貌不扬、智慧不足的齐桓公凭什么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齐桓公

    齐国当时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更是位高权重,但是齐桓公本人,其貌不扬,为人智慧不足,情商不足,在一众国君中算是平庸之辈。但是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用人。其实对于一个领导人物来说,自己是不是有治世之才或者是过人之处并不是那么重要,唯才适用才是一个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后来有多少的国君因为自己用错了人,导

  • 管仲为什么没有辅助齐桓公夺取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齐桓公

    管仲没有辅助齐桓公夺取天下,主要是出于他对和平的看法和对战争的反对态度。他认为战争是一场毁灭性的活动,会造成大量的物质和生命损失。因此,他坚决不愿参加齐桓公的夺取天下运动。他劝说桓公不要采取攻击性的行动,而是与周围的国家达成友好的关系。他认为和平共处,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国家获得国内繁荣昌盛,还可以给其

  • 齐桓公五顾茅庐,胜过刘备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0)主笔:江湖闲乐生据《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打听到一个叫“稷”的贤人,于是前去拜访,而且一天之内连续拜访了三次,竟都没见着“稷”,齐桓公的随从们都气坏了,说:“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然而桓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可以因为轻视爵位

  • 趣谈·被饿死在病床上的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齐桓公

    古代生产力低下,其实饿死人是常有的事,被饿死也不算什么奇葩死法,然而这位被饿死的人却身份特殊,作为最早“被饿死”的国君齐桓公,他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么不体面的死法究竟是谁造成的?齐桓公姜小白,齐国第六位国君,任用管仲为相,一手将齐国推向巅峰,自己更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是这样一位智谋双全的国君

  • 中国开饭馆第一人,为讨好齐桓公,竟将儿子熬成肉汤献给国君品尝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齐桓公

    《孟子》曰:“君子远疱厨”,其实质含义不是让仁义有识的君子轻视以烹饪为生的庖厨,而是因以烹饪为生的庖厨职业所需天天要杀生,如果君子和这样的人待久了,杀生的场景见的多了,就会司空见惯,也会慢慢失去其仁爱的恻隐之心,究其根本,还是孟子借这句话来从侧面倡导儒家的仁政思想,而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春秋

  • 一代霸主齐桓公死得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齐桓公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会议,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名叫小白,他能成为霸主,并不容易,其间经历的痛苦与抉择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齐襄公时期为了免受政治迫害,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莒国。后来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和发动叛乱的公孙无知都相继死去

  • 那一年,齐桓公救了他的命;286年后,他的子孙夺了齐桓公的国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在某古装电视剧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齐宣王不愿意娶丑女钟无艳为王后,春秋霸主齐桓公小白的灵魂,突然跳出来指责齐宣王说,我简直为有你这样的子孙而感到羞耻!齐桓公若真的泉下有知,是当感到羞耻。因为齐宣王根本就不是他的子孙,而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齐桓公小白是姜姓吕氏,而齐宣王田辟彊却是妫姓田氏。一次寻常的政

  • 想当年,齐桓公时期齐燕两国也有蜜月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齐桓公

    春秋战国历史上,齐燕两个诸侯国相邻,都是老牌的诸侯国,在周武王分封的时候就已经是齐名的侯爵国,两国之间故事跌宕起伏,相爱相杀,从春秋到战国,一段一段都是血泪史。燕国较弱,一般都不主动招惹齐国,齐国也不轻易与燕国过招。两国之间有关系很差的时候,相互之间差点灭国,同样也有极好的蜜月时期。“仇恨来自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