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创作的《史记》中,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就像关于秦始皇身世的记载,就有两段完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秦始皇确实是赢家血脉,是秦庄襄王赢子楚的儿子,另一种说法则是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他真正的名字其实是赵政。
史记的记载
关于嬴政是吕不韦儿子这个说法,《史记》中还有一段相对离奇的描述。
吕不韦本来是赵国的大商人,他从小就备受欺凌,虽然家里很有钱但是社会地位却不高,所以他一心想着改变这个状况,成为朝中大臣。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落魄的秦公子异人,这时候异人还是个不受宠的王子,在赵国当人质每天朝不保夕。吕不韦觉得这是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就开始结交异人。
吕不韦为了提高他的名气,还用他的名义举办各种宴会,让异人重回赵国和秦国的贵族圈,有了贤名。
之后又带着半数家产去秦国游说秦国太子的宠妾华阳夫人,最终让异人成为了华阳夫人养子。
吕不韦献赵姬
在他的安排下,异人的名声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只要一回到秦国就能受到重用。
这时候的异人却贪图享乐,看中了吕不韦的宠妾赵姬,吕不韦十分气愤,觉得异人不知好歹。可是转念一想,这是个窃取赢氏天下的好机会,于是就将已经有了两个月身孕的赵姬献给了异人。
两个人在吕不韦的主持下完婚,本来已经怀孕这种事是遮不住的,可是赵姬却怀了十二个月才生下了嬴政,异人一算日子正好,也就没有产生怀疑。
这就是关于吕不韦是嬴政生父的全部记载,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专家给出了中肯的说法。
专家的见解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的王立群老师对《史记》记载的吕不韦是嬴政父亲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并且说出了其中关键的漏洞。
首先就是吕不韦献赵姬给异人时,并不能确定赵姬生出来的究竟是男是女。
当时没有B超这样的设备,吕不韦自然也无法预测,本来都已经拼尽半数家产跟异人建立情谊了,没必要因为这种概率极小的事情再得罪他。
而且当时异人还不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华阳夫人在秦国太子面前有多大的能量,吕不韦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生儿子继承秦国大统的说法太过梦幻,跟承担的风险根本就不成正比。
其次就是生产时间的问题,根据现代医学计算,过了预产期十四天,婴儿就可能出现各种诱发的疾病,就算是现代医疗条件都很难救活。
嬴政却在先秦时期过了生产期两个月才生出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嬴政只能是个患儿,就算没死脑子也因为缺氧而引发脑瘫或者智障。
所以怀孕十二个月,是天选之子这种说法毫无依据,而且极其魔幻不值得相信。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在《史记》中前后颠倒,说一些矛盾的话呢?
谣言的出处
其实谣言是从秦国先传出来的,当时嬴政继位触及了成蛟的利益,为了能够贬低嬴政,让自己有机会继位,成蛟的支持者当然会不遗余力的诋毁嬴政。
等到后来嬴政继位成为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原先六国的原住民对秦法的严苛十分不满,将郁积的怨气都撒在了秦始皇身上,又听到嬴政不是秦庄襄王亲生的谣言,自然会相信并且传播,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司马迁对于这段谣言可能并不相信,但是作为汉朝的史官,他自然会如实的记载这段故事,也就造成了前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