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齐之死与范睢复仇

魏齐之死与范睢复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旅游菜鸟 访问量:1881 更新时间:2023/12/13 23:06:01

司马迁不愧为写作高手,在《平原君列传》中设下了悬疑,激发阅读兴趣。“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

魏齐究竟是谁?他有何魅力让虞卿放弃相位。虞卿、魏齐两人结伴偷偷地离开赵国,这又是为何?需要仔细推敲历史背后的真相,才能读懂司马迁——魏齐之死与范睢复仇隐藏着司马迁的秘密。

魏齐之死

“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赵王闻之,卒取其头予秦。”——《史记·列传第十九 范睢蔡泽》

秦昭王四十二年,也就是赵孝成王元年,即公元前265年,魏齐绝望中挥剑自刎。

秦昭王听说魏齐在赵国平原君家里避难,于是书信一封邀请赵胜到秦国访问。赵胜抵秦后被囚禁起来,随后赵孝成王收到了秦昭王的信,“砍下魏齐的头,换你叔父赵胜。”

魏齐听到风声从赵胜家逃出,投奔了虞卿。虞卿思虑再三,估计这次劝说不了赵孝成王,于是挂印离职,跟魏齐逃到魏国,打算请信陵君魏无忌帮助,再逃向楚国。

信陵君魏无忌考虑到国家利益,惧怕秦国,犹豫再三,未能立马见面。魏齐自知求生无望,又不甘心被擒受辱,更恨信陵君不施援手相救,一气之下挥剑自刎。

赵孝成王命人砍下魏齐的人头,送给秦昭王,最终平原君赵胜平安回国。

虞卿画像。

很好奇《平原君列传》中虞卿为何放弃相位,甘愿陪同魏齐逃难,在《范睢列传》中并未发现缘由。但是,阅读兴趣又被魏齐与范睢的恩怨给吸引了。

秦昭王为何如此嫉恨魏齐呢?“欲为范睢必报其仇”,原来秦昭襄王欺骗平原君,并以此要挟砍掉魏齐脑袋,目的是为了替范睢报仇雪耻。其背后真正原因在于执行“远交近攻”策略,找个理由攻打赵国。

“远交近攻”始创于范睢——秦国丞相,封地在应城(今河南鲁山县东),所以又称为应侯。

秦昭王大张旗鼓地为臣子范睢复仇,可见范睢在秦王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或者说司马迁给了范睢一个巨大的荣耀。

范睢之才

“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史记·列传第十九 范睢 蔡泽》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间,功勋卓越,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突出,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为秦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

有文章称,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价说,秦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这高度评价可能源于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对范睢推崇有加,列传中篇幅仅次于《太史公自序》。从秦昭王三十五年逃离魏国进入秦国,一直到蔡泽劝其隐退,司马迁事无巨细一一记录。

将范睢比作吕望、管仲,可见范睢对秦昭王的意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范睢为秦国制定的国策。其实,古人见了范睢都喊“叔”,“范睢者,魏人也,字叔。”古人见面称呼不叫名反而有礼貌得称字。

范睢自荐。

“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通“侵”)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韩、魏两国地处天下的中心,秦国想要称霸必须侵占天下的中心,即韩、魏两国,以此威胁楚、赵两国。

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正是这一策略,或者说将秦昭王三十多年的实践上升为理论,范雎被拜为客卿,专门负责谋划军事行动。

当然,这一策略同时打击了时任丞相魏冉,魏冉主张袭击齐国刚寿,被范睢认为魏冉“欲以广其陶封”,陶是穰侯封地。《秦本纪》记载证实范睢的预测,“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予穰侯。”

此后,范睢又提醒秦昭王加强王权。“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秦昭王收回太后干政权,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

“秦封范睢以应,号为应侯。当是时,秦昭王四十一年也。”秦昭王用了范雎,从而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

仇恨由来

范雎是魏国人。曾游说各国,却无功而返,投奔到了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魏昭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须贾到齐国后,连续几个月齐襄王不予接见。

但是,齐襄王却派人赏赐范雎,送来十斤黄金和牛肉、美酒。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有才能,厚礼相赠无非想留为己用。须贾听说后大怒,怀疑范雎出卖魏国情报而获礼赠。

回到魏国,须贾向魏齐告密。魏齐不管真相如何,派人痛扁范雎,打断了肋骨和捣碎了牙齿。范雎无奈装死,被人用席子卷裹后扔到厕所里。

魏齐仍不解恨,让醉酒的客人,轮流在范雎“尸体”上小便。四下无人时,范睢对看守的郑安平说:如果你能救我,以后绝对有重报。于是,郑安平禀报魏齐,将范睢的“尸体”拖出去扔了。

范雎侥幸躲过一劫,改名张禄。秦国王稽此时正在魏国出差,王稽完成出使任务,然后用车拉着范睢回秦。

“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假扮作仆役,王稽竟然明目张胆向“外国人”求贤。是谁给王稽的任务?“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魏冉排斥外来外来“诸侯客”,回秦途中曾搜查过车辆。

而且王稽面试“张禄”,判定了范睢是贤人。但到了秦国后,范睢却坐了一年冷板凳,住宿、餐饮标准低劣,根本不是招纳贤才的标准。

司马迁对范睢这段经历的描写带有传奇色彩,而更为离奇的是,范睢竟然仇恨魏齐而不是须贾。

历史疑点

司马迁记录范睢的遭遇历史,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离奇经历带有传奇色彩。有些情节“巧合”让人怀疑真伪。

走投无路,置之死地,“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命悬一线几乎无可挽救;然而,遇难呈祥,机缘巧合,“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大劫之中伴随生机。

然而,范睢对魏齐的仇恨,竟然超过了须贾。这点就更让人纳闷了,所以我怀疑范睢的离奇遭遇被司马迁掺水了。

前面提到范睢封侯拜相在秦昭王四十一年,“范睢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

秦昭王四十二年为赵孝成王元年,这一年秦昭王骗平原君赴秦,以此要挟杀掉魏齐。这里也存在疑点。此时,虞卿不可能放弃相印,与魏齐一起逃亡。

对比《十二诸侯年表》发现,长平之战在赵孝成王六年,秦昭王四十七年。邯郸保卫战在赵孝成王九年,秦昭王五十年。

如果虞卿于秦昭王四十二年离职逃亡,那就不会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和秦昭王五十年提供相关建议给赵孝成王选择了。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以送公子。’”——《史记·列传第十七 信陵君》

虞卿与魏齐逃奔魏国,《平原君列传》中此事发生在邯郸保卫战之后。虞卿求见信陵君,信陵君反而问“虞卿何如人也?”,遭到身边侯嬴的批评。

侯嬴就是给信陵君谋划窃符救赵的老先生,他承诺估算魏无忌到达晋鄙军营时而选择自杀相送。如果虞卿与魏齐逃亡魏国时,侯嬴仍在信陵君身边,证明邯郸保卫战尚未发生。

时间错乱,疑点重重。

司马迁老先生没料到两千年后,读者会陷入时间混乱中。重新捋顺一下事件发生顺序:虞卿入赵,赵王重用为卿相;魏齐逃难,一起亡走魏国;魏齐死后,返回赵国;支招长平之战、割地争议。

综合《范睢列传》、《虞卿列传》、《六国年表》、《赵世家》,如此来读虞卿,或许较为完整一些。

标签: 范睢

更多文章

  • 范睢:“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范睢

    有很多人用“厚黑”来形容古代社会的官场,虽然有些片面,但是也不乏道理。古代官场群臣之间勾心斗角,你争我夺,明面上一帆风顺,暗地里则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纵观古代官场,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尔虞我诈,左右逢源,都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都想在利益大蛋糕上割取最大份额,所以,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者有之,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 范睢: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真小人还是真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范睢

    历史上才华被淹没之人甘当隐士,但还有些人时来运转,抓得住机遇的垂青,有真本事而不浮夸,性情上也活出了一份自我的追求与潇洒。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卑微到高贵的范雎,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被误当间谍范雎原是穷苦出身,一来无背景资源,二来无权势仰仗。但这衣食生计,还得考虑不是?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吧,喝西北风

  • 真小人还是真君子,“睚眦必报”的范睢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范睢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范睢,魏国人,字叔,故人称范叔(有占人便宜之嫌)。范睢是战国后期秦国重要的宰相之一,他主张远攻近交,使秦国一步步蚕食诸国,成就帝业!但后人评价他为人仅有四个字“睚眦必报”,认为范睢是真小人,固以此嘲讽范睢。实际上,范睢是真小人或者真君子,我认为还是有待商榷的,不妨各读

  • 秦始皇最疼爱女儿嬴阴嫚墓出土,打开棺椁令人揪心,胡亥是真的狠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嬴阴嫚

    引言"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学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在历史上秦始皇占据着怎样的一个地位;不过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常常都是褒贬不一,一统天下开辟帝制,可百姓却饱受压迫,但是秦始皇还是被誉为"千古一帝",毕竟也不是谁都能有他的功就。不过今天要说的并非秦始皇嬴政,而是他的孩子们。众所周知,扶苏胡亥都是秦始皇

  • 嬴阴嫚的墓被发掘,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却遭受胡亥的折磨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嬴阴嫚

    秦朝的出现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也许是野心驱使,但是秦始皇却做到了他人做不到的伟大壮举——统一全国!但是在“沙丘之变”中,秦始皇不幸离世,而秦朝的噩梦也刚刚开始,没有了秦始皇的庇佑,朝中的大臣以及除了胡亥之外的儿女们将遭受难以忍受的折磨!嬴阴嫚的墓被发掘,她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秦始皇在世时所有的宠爱和

  • 陕西发掘秦始皇女儿嬴阴嫚墓,墓中景象令人揪心,胡亥心真狠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嬴阴嫚

    在很多人的眼中,秦始皇嬴政一直是一个相当有威严之人。大家对他是惧怕的,也是不敢忤逆的。但是,秦始皇嬴政在自己的女儿嬴阴嫚面前,却是一位相当慈爱的父亲。在嬴政的一生当中,根据史料记载,共有子女33人,其中,嬴阴嫚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女儿,在平日里对她十分的宠爱。不过,根据相关的考察发现,嬴阴嫚最后的结局并

  • 秦始皇掌上明珠嬴阴嫚墓出土,打开墓葬后,专家:胡亥好狠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嬴阴嫚

    秦始皇是位伟大而神秘的帝王,他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王朝,让“皇帝”的尊号流传千。然而他的千古大业却在二世戛然而止,大秦没能交到贤明宽仁的扶苏手中,却被赵高和昏庸的胡亥夺得,最终让始皇辛苦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胡亥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和赵高的扶植有着很大的关系。《史记》记载:“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 秦朝公主嬴阴嫚之墓被发现,考古现场令人揪心,专家:胡亥真够狠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史V标签:嬴阴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离开咸阳巡游东方,半路在平原津患上重病,随后在沙丘暴毙而死。当年八月左右,胡亥、李斯、赵高一行人护送秦始皇的遗体赶回咸阳,从秦始皇去世一直到他的遗体回到咸阳,期间秦始皇的死讯一直被严格保密。在这段时期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封假的诏书从沙丘发往上郡交由扶苏,诏书的内容是:(秦始皇)

  • 秦始皇女儿墓出土,嬴阴嫚墓中文物,为秦二世手足相残提供线索

    历史人物编辑:庖丁读史标签:嬴阴嫚

    据史料考证,嬴政被记录于史书内的子女共计33位。其中扶苏为长子,胡亥为第十八子。嬴政病逝后李斯联手赵高矫诏扶持胡亥上位。胡亥上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以秦始皇的名义向扶苏下诏,让其自尽。虽然当时的蒙恬曾出面阻止过扶苏,但扶苏仍以父命难违为由,选择了拔剑自刎。随后被胡亥视为扶苏同党的蒙恬,也被押入了咸

  • 秦皇小女嬴阴嫚墓出土,考古现场令人揪心,专家:胡亥真狠!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文学社标签:嬴阴嫚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绩可谓举世无双。他22岁登帝,气吞山河,一统六国。不仅迫使匈奴北迁,更是使得百越为之震颤。以至于有人戏言称:“若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恐怕欧洲现在都在说汉语了!”如此一位雄心勃勃的的君主,在其它方面也极为不凡,不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更是奠定了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