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通过中日间的军事热线,与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通话,就两国和两国防务关系交换了意见。
(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与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通话)
军事热线通常是两国为解决军事领域遇到的突发性问题,避免冲突而建立的沟通机制。合理使用它,能保证消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种做法,最早由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开创,后来存在摩擦或者争议的国家之间,基本上都会搭建军事热线。
中日之间的军事热线,是去年两国领导人在曼谷会晤期间,为了防止意外冲突出现而商定搭建的。此次中日防长的通话,也是该沟通渠道首次投入使用。
其实这条军事热线搭建得并不容易,2012年时,中日双方就达成共识,但因为钓鱼岛等问题,一直拖到今年才成功搭建。
(因为钓鱼岛等问题,中日军事热线一直拖到现在)
当然,晚建总比不建好。中日之间的直通热线,可以增加两国防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帮助双方提升海上和空中的危机管理水平。往大了说也有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两国和周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不过军事热线建起来是一回事,用不用得好又另说。中国和另一个邻居韩国之间的军事热线,比中日间的其实建得还要早十几年。当时韩国国防部还曾表示:“韩国是世界上唯一与中国建立作战司令部级军事热线的国家,此举已表明中韩军事合作已形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当年的愿望可能美好,但时过境迁,两国关系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起起落落,最终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军事领域当然离不开政治气候的影响,自2016年韩方宣布要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中韩关系迎来寒流,两国国防方面的交流也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受到“萨德”问题的影响,中韩关系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2017文在寅政府对于萨德问题的 “三不”承诺,让中韩两国关系止住了下滑。但去年7月,韩国新任外长朴振否认了前任关于萨德系统的承诺,这等于是再一次给中韩关系添了个堵。
萨德系统的部署,是韩国国防部在推进的,因此这个问题不解决,中韩的军事交流之间就始终横着一个关键问题。在多年对中国的猜疑和隔阂下,如今韩国军方对和中方沟通的意愿应该并不高,这从一些事例也可以可以看出。
就在不久以前,韩国从苏丹撤侨时,属于韩国军队的飞机,虽然飞行速度比沙特的民航机快,但最终抵达韩国的时间却比后者还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沙特的民用飞机走的是飞越中国领空的航线,韩国的军机没有向中方申请,也就只能走东南亚,绕了一圈才回到韩国。
(沙特的民用飞机不用绕行中国领空)
当时韩军方人士就对媒体表示“没打算找中国帮忙”。问都不问就放弃沟通,这就看出了韩国军队目前对两军交流的态度了:完全不重视,也不打算努力。
涉及人道主义的军事合作,其实中韩之间是有的。在韩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发掘工作,由隶属韩国国防部的遗骸发掘鉴识团主导,一年一度,为期两个月。
因此,韩国军方如果有意愿主动在涉及救援、撤侨的事情上,请求中方帮忙,中方考虑之后大概率是会愿意提供方便的。不光是符合道义,而且对方肯主动请求帮助,本身也是试图恢复沟通的动作。不过,韩国军方最后没有选择,那也不能怪我们了。
与此同时,韩国军方对和朝鲜军队的沟通还是在意的,因为韩朝之间的军事冲突风险真实存在,不重视可能就真的会出问题。不过,因为美韩近一段时间对朝鲜持续的军事刺激,韩朝两军之间的电话,很长时间都打不通。
(美韩联合军演刺激到了朝鲜)
韩国和中朝两国军队之间的交流减少,而另一方面,中朝军队之间的互动有了变多的迹象。今年3月李尚福当选国防部长之后,朝鲜国防相强纯男给他发来的贺电之中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就是一个信号,两国军队在战争年代有过紧密的联系,如今半岛又出现不太平的迹象,那加强保家卫国的合作,合情合理也合乎趋势。
在尹锡悦的政策下,中韩之间非常缺乏高层次的交流,政治是如此,军事领域也一样。但反过来,被尹锡悦看重的拜登政府和岸田内阁,却知道尝试启动与中国的战略沟通渠道,来稳定局势。这是因为美日两国的高层清楚:军队间沟通,是两国沟通的重要环节,只要军事冲突不发生,国家间的关系就还能有个保底。
当然,比起检察官出身的尹锡悦,拜登和岸田从政的经验丰富多了,这可能也是他们处理得更全面一点的原因。
尹锡悦这边,一方面喊着“希望中国对半岛问题发挥作用”,但却实际上没有对中国重视起来。尹锡悦当局体现出的缺乏诚意,是全方位的,而且看起来也不知道从小处做起、逐渐积累善意的策略。
如果到时候试图和美日走近“联手抗中”的韩国,却发现美日和中国的来往都比自己更密切,美日和中国之间的军事沟通也更多,那就真的会是很奇幻的一个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