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芈月传:芈月半夜从芈姝房中叫走秦王,芈姝对芈月更加恨之入骨

芈月传:芈月半夜从芈姝房中叫走秦王,芈姝对芈月更加恨之入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记录幸福生活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4/3/13 6:21:15

导语:自从芈月得宠并生下嬴稷后,芈姝与芈月的关系就在不断恶化。原著中的芈姝因为袒护玳瑁、防止她受到秦更严厉的惩罚;竟抢先一步把玳瑁从牢房里弄出来,象征性地“重责”二十大板,并带回了椒房殿养伤。

芈姝此举明为惩罚实则袒护。芈月如此聪明,怎会看不出来,因而对此耿耿于怀。然而,芈姝救回玳瑁后,玳瑁并没有安分守己,痛改前非,而是再次给芈姝出阴招:让芈月与死而复生的黄歇幽会,甚至私奔。

1、怨上加怨,姐妹关系进一步恶化

芈姝与玳瑁设下此局诱敌深入,让芈月自投罗网,然后又举报到到秦王那里,这件事差点令芈月万劫不复。

虽然,此事是以秦王的“查无实证、不再追究”而告终,但秦王的心理上却留下了浓重的阴影。说不介意是假的,身为男人,最愤怒的事莫过于女人的背叛,哪怕仅仅是精神上的背叛。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王都不愿再亲近芈月。芈月亦不敢过多解释,因为越急于解释,就越显得心虚;秦王就会越愤怒、越质疑!

在远离芈月的这段日子里,秦王开始在后宫“光施雨露”,尽可能让所有嫔妃们“雨露均沾”——唯独没有芈月的份儿。

唐夫人再三提醒芈月:“倘若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你要彻底失宠了,见面三分情,总不见面,就会越来越生分。”

芈月却说:“这需要等待机会。”

终于,在那个炎热的夏天,嬴稷中暑了,上吐下泻,哭闹不止。芈月抓住了这次机会,派人去请秦王。毕竟,这是他儿子病了,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芈月可是要担责的。所以,这种时候去请秦王再合理不过了。

但这对于芈姝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

自芈月失宠后,芈姝暗暗过了一段舒心快活的日子,心里没那么堵了,她希望能保持现状。最好秦王永远落芈月,芈月也永远“倔强着。”只有这样,她荡儿的太子之位才能更稳固。

芈月失宠会直接导致嬴稷不受父王待见,自然也就不会议储了。不料,芈月并没有就此歇菜。还是让她逮住“机会”死灰复燃了!

2、新仇旧恨

嬴稷中暑啼哭不止,宁殿的人急忙来椒房殿里请秦王过去看看。而此时的秦王,正睡在芈姝的椒房殿里。听到禀报,忙起身坐起问道:“事?”

缪监站在屏风外恭敬地道:“芈八子差人来报,公子稷忽然得了急症,请大王示下。”秦王驷坐起披衣道:“子稷?寡人这就过去。”

芈姝夜半惊醒,听到此事,不悦地说道:“大王,不过是小儿之症,差太医过去就行了。大王又不是御医,去了又能有何用?”

秦王驷沉着脸推开她走出屏风外,叫道:“来人。”缪监缪辛上来为秦王驷穿衣,秦王驷边系带子边匆匆而去。

芈姝恨恨地捶了一下枕头,玳瑁见秦王驷去了,忙进来道:“王后可否受惊?”

芈姝怒声道:“你是死人吗,这点小事也让他们惊动大王?”

此时的芈姝,对芈月已经毫无情分可言。嬴稷病了,目前还未知轻重,怎么能草草托付给太医了事呢?那可是秦王的儿子,也是妹妹的儿子,就算单从血缘上论,自己也是他的姨妈。怎可表现的如此事不关己?竟还因为惊扰了好梦而恼怒不已。

3、玳瑁建议:事从权宜。芈姝:“滚!”

芈姝的态度就连玳瑁都看不下去了。

玳瑁为难地说道:“若是别人,老奴挡下也就是了。可芈月上次出了早产那件事,这次老奴就更不能挡了。再说,还有缪监那个老狐狸在,老奴实在挡不住啊。”

芈姝道:“一个小儿急症,就能把大王从王后的床上叫走?宫中这么多妃嫔有孩子,将来都有样学样,以后还了得?”

玳瑁道:“王后,要不然您也更衣过去看看吧。”

芈姝道:“你昏了头了,她半夜扰了我,叫走大王,还要我去看她?她也配?”

玳瑁道:“王后,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您有母后懿范啊,而且还可以看看她是真否的有事,若是拿着孩子来争宠,正可以就此揭穿她。”

芈姝来了兴趣,掀被就要起来道:“来人,给我更衣。”

玳瑁连忙捧了衣服上前道:“再有,她上次生育时的事大王虽然没有追究,可心里毕竟有芥蒂,王后这一去,也把大王心里那点芥蒂给掩过去了。”

芈姝没有伸手去穿衣。玳瑁愣了一下,道:“王后。”

芈姝气愤地将衣服丢在地下踩了几脚:“不去,不去,我不去。什么抓她的错?她这人哪有错等着给我们去抓,你分明就是哄我过去给她讨好,滚出去。”

玳瑁想说什么,看着芈姝怒气冲冲地样子,只得咽下话。收起衣服退出去。

芈姝毕竟嫩了点,不如玳瑁处事圆滑、老谋深算。其实,芈姝就算挡一挡大面儿,也该过去看看的,至少可以暖一下秦王的心,也显得自己大度慈爱。那毕竟是秦王的孩子,身为嫡母,关爱所有的皇子是她的责任与义务,而且,还可以趁机缓解一下与芈月的关系。

但骄矜的芈姝却没有这样做,甚至连装装样子也懒得去了。她所计较憎恨的:只是芈月半夜里从她的床上叫走了夫君,而不是嬴稷的病情是否危及生命。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芈姝更加不能原谅芈月了,简直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标签: 芈姝

更多文章

  • 《芈月传》:楚威后对芈姝产生了3点影响,毁了芈姝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五亿个小铃铛标签:芈姝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中说: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我们与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在重复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在《芈月传》里,芈姝依然没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楚威后,她学会了楚威后的心狠手

  • 荆轲刺秦,夏无且在关键时候一个动作救了秦王,司马迁如何得知?

    历史人物编辑:猛哥说教育标签:夏无且

    荆轲刺秦时,用药囊砸中荆轲胳膊救了秦始皇性命的关键人物,太医夏无且究竟活了多大岁数?时隔93年后,他亲口对“忘年交朋友”董仲舒和司马迁等人讲述了当年荆轲在大殿刺杀秦王嬴政的惊险一幕!荆轲刺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统一之后巡游天下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插曲和刺杀事件,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了,这

  • 顶着光环出场,却没有完美结局的丞相——寇准、范睢

    历史人物编辑:香尔说爱情标签:范睢

    历史上丞相的职位很关键,是百官之首,皇帝只要丞相选的好,整天花天酒地的玩也能迎来太平盛世。要是丞相选的不好,哪怕是整天勤政克己对朝廷的帮助也是事倍功半。今天笔者就给您各位说几位历史上有名的丞相,这个几个丞相有个共同的特种,一天名字大家都能知道,可是最终的结局却都令人唏嘘。寇准第一位寇准,寇准夜审潘仁

  • 都说杀神白起是被范睢设计杀害的,其实是这个人下的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范睢

    谈战国时期猛将,必须说到杀神白起,不过白起虽然打仗神武,但是职场情商却不高,这也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白起的祖上是秦国的公族,他的父亲是吴起的粉丝。所以白起出生后,他爹就给他取名白起,希望他能像吴起一样,成为军人中的传奇。幼年的白起性格坚毅,少言果敢,喜欢在岐山观察地形。并演兵而阵,对兵书战策兴趣很浓

  • 白起被杀的幕后黑手范睢,评价两极分化,历史真相却一言难尽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范睢

    自从《大秦赋》播出之后,秦国第一名将郭开的名号算是传开了,郭开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配角,居然以这种方式火了。郭开之所以被大家称作是大秦第一名将,大概是因为他凭借一人之力,搞垮了赵国的两大名将,廉颇和李牧,而他之所以很火,是因为他那一副小人嘴脸,让大家恨的呀痒痒。很多网友都说,以前还从来没想过,一

  • 范睢被人扔茅房泡着,做了秦国丞相;他受人百般羞辱,当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范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为了土地和人口进行大混战,正可谓“邦无定交,国无定土”。不过止戈为武,中国的统一逃脱不了战争,让中国以更强大的姿态傲立在世界的东方。从短期看,春秋战国的战争导致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从长期看,中国没有像西欧一样四分五裂,春秋战国功不可没。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

  • 推举两个人,一个通敌另一个带着2万将士投降,范睢是有多坑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范睢

    秦相范雎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报恩,另一件事就是复仇。范雎一生坎坷波折,如果没有王稽与郑安平,岂止是丞相,命是否能保住都是未知。然而对他来说,让他埋没的是须贾,让他险些万劫不复的便是魏齐。既然说睚眦必报,复仇的事情肯定是办得尽善尽美。但是对于报恩却稍有不足,因为报恩是双方的事,范雎尽力了,但是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范睢谏杀战神白起,后来又是谁取代了范睢?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范睢

    白起在取得长平之战胜利之后,其实已经有点众矢之的的意味了,虽然他为秦国打了大胜仗,秦国上至国君,下至黎民都以他为傲。但是此役杀的人太多了,在哪个偏向嗜杀的年代都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身为秦国君的秦昭王以及诸臣子虽然觉得杀人太多也有不妥,但却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百姓间虽有议论,但难保赵国打赢了同样的灾难落

  •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是有难言之隐?或是范睢的阴谋、秦王的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范睢

    这典故发生在长平之战。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国军队除了战死5万,被俘队伍中二百余年纪幼小之人被放回外,剩下的40万降卒都被坑杀。此处坑杀,并非是“活埋”。而是秦军以黑巾蒙面,先杀再埋的。由此可推断:秦军杀赵国降卒,应该是分批为之。如此众多数量,先控制住,然后再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比较稳妥,否则容易引起赵

  • 秦国的奋斗史,商鞅、张仪、范睢三人如何接力建设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老冯说史标签:范睢

    【引言】战国历史几乎就是秦国的奋斗史,在这个行进的过程中,秦惠文王灭掉了蜀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领土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在长平一战中大败赵国,奠定了秦国扫六合的基点。除了这些杰出的君主,秦国的国力昌盛还与三位大臣有关。这三位大臣分别是商鞅、张仪、范睢。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秦国人。商鞅又名公孙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