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只知荆轲刺秦王,却不知傅介子千里斩楼兰

你只知荆轲刺秦王,却不知傅介子千里斩楼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晚星文史斋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3/12/8 23:57:59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李白的名句,读罢令人荡气回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堪与“荆轲刺秦王”相媲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提起汉代的外交家,人们自然会想起西汉的张骞与东汉的班超,唯独不会想起他。其实早在班超投笔从戎之前,此人就已扬名天下,实为“张骞”之亚。我们知道,班超在投笔从戎之前不过是一个刀笔小吏。其言:“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班超在这里提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张骞,一个是傅介子。对于张骞,我们耳熟能详,毋庸赘言。但是这个傅介子,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但是他能成为班超的偶像,可见此人不简单!前面提到的“千里斩楼兰”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傅介子,其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5年。为汉昭帝时人。北地义渠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庆阳。此时的西域,形势一片混乱。武帝时虽然给予匈奴以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时的匈奴正在恢复元气,准备卷土重来。西域诸国摄于匈奴的威力,纷纷归附。如龟兹、楼兰等小国更是唯匈奴马首是瞻。这两个国家为虎作伥,经常在驿道上劫杀过往的汉朝使节和商人。特别是楼兰,地处咽喉要道。因此,其劫掠行为极其严重,对汉朝和域外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公元前92年,楼兰王去世。楼兰太子安归此时尚在匈奴当侍子(即质子)。匈奴闻讯后,急忙派遣军队将之护送回国,助其登位。由于安归长期生活于匈奴,所以自然对匈奴有好感。等到他即位以后,整个楼兰国自然就成了亲匈派,这下子对待汉朝的态度就更加恶劣了。他不仅截杀汉朝使者,就连大宛、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一起截杀。此举使得汉朝和西域诸国的关系彻底隔断,整个西域俨然成了匈奴的天下!

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接二连三的被杀害,这分明就是挑战大汉天威。如果借用汉元帝时陈汤的一句名言,“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时正是汉昭帝时期,汉昭帝虽然没有乃父的雄才大略,但面对这种挑衅,也自然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谓“国危思良将”,恰在此时,傅介子毛遂自荐,愿意出使大宛。汉昭帝闻言大喜,嘱咐他出使大宛时经过楼兰和龟兹,顺便责备一番两国国王,问问他们为何要杀害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节和商客。傅介子欣然允诺,持节西去。

和当年的张骞一样,傅介子从长安出发。此行别父母之邦,前途渺远,生死未卜。经历了千难万险后,傅介子率众来到楼兰。迫于汉朝的强大,楼兰王也得礼敬三分,表面上不敢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但是傅介子明显能够感到楼兰王是铁了心要归附匈奴,因此劝说他归汉是不现实的。面对这样的局面,傅介子没有采取正面对抗,而是使用了迂回策略。他和部下假装离去,到了楼兰边界。临走之际让楼兰译员对楼兰王传话:“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而后,便拿出金币给译员看。译员见状,速速回来报告了楼兰王。

楼兰王贪图财物,就来会见使者。傅介子与他同坐饮酒,故意陈列财物让他看。酒过三巡之后,楼兰王喝得酩酊大醉。傅介子趁机便对楼兰王说:“天子使我私报王。”意思就是说汉朝皇帝让我将秘密传达给大王。楼兰王利令智昏,果然相信了傅介子的话。于是屏退左右,起身跟着傅介子进入帐中密谈。这时,帐子里早已埋伏好傅介子安排好的刀斧手,两个壮士从背后刺杀楼兰王,剑刃一直穿出胸前,楼兰王立刻毙命。见此情状,楼兰王的侍从人员一时都惊慌失措,吓得四处逃散。傅介子却毫不畏惧,显得极为镇定,径直走出王帐,对众将士宣告说:“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听到这番言论,又畏惧汉朝的天威,众将士早已是六神无主,连连称诺。因此,此举没有引起动乱,傅介子也得以全身而退!

而后,傅介子惟恐生变。于是,快马加鞭,携带着楼兰王的首级火速赶回朝廷复命。见到楼兰王的首级后,满朝文武都称赞他的功绩。昭帝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汉昭帝此举在于昭告天下,以宣示大汉天威,让归附于匈奴的西域诸国能够弃暗投明。汉昭帝对于傅介子所立下的功勋大加赞赏,当即就封傅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此外,将动手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壮士都补为侍郎。此后,汉朝立尉屠耆为王,并“更名其国为鄯善。”即有劝其向善之意!

自傅介子以功封侯之后,历代都对其崇敬有加。如东汉时期的班超正是因为受到他的影响,所以才投笔从戎,成为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唐代李贤言其“汉兴,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上邽赵充国,狄道辛武贤,皆名将也。”孙良贵更是有诗云:“自破楼兰穿甲还,凉秋八月古萧关。瑾涂穹室无三世,渠率羁縻似百蛮。古塞明月销燧火,荒城雨霁对芒山。不才九载空留滞,惭说心间物自闲。”

我们今天常以汉唐并称,即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盛世。但与汉朝相比,唐朝自是逊色不少。无论是从文治还是武功,汉朝留给后人的都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在想,汉朝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辉煌。别的方面姑且搁置,我们单说这外交。前有张骞“凿空之旅”,开通了丝绸之路;后有傅介子步其后尘,继续疏通这条中西方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道路。正是他们这些不计个人生死、一心为国的人一路披荆斩棘,所以才造就了煌煌大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来自大唐天才诗人李白的呼唤!而李白称赞的正是这位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义士!傅介子的这一举动超出了其行为本身,并非只是单纯的英雄主义,而是维护国家尊严的义举!

作者:东园公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时候,秦王嬴政带的究竟是啥剑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荆轲

    匕首算是短剑,是便利躲藏的凶器。刺客绝少有时机用长剑行刺,多数只能用短剑搞突然袭击,做到一击必杀。但若一击不成,则相较于长剑当即处于下风。专诸刺王僚是成功的事例,荆轲刺秦王则是不成功的事例,对于这段史实,现在读《史记》依然感到触目惊心。先剖析一下两边的武器比照。荆轲携带的是名为“徐夫人”的匕首,很短

  • 荆轲的剑术并非一流,为什么位列刺客之首?靠的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荆轲

    战国时期,燕国较为弱小,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遭受秦王的虐待,在想尽办法讨回燕国之后,便想利用刺客之手去胁迫秦王保证以后不再侵略,从而结识了四大刺客之首荆轲。便有了之后的千古佳话荆轲刺秦。荆轲刺秦的失败,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于荆轲实力的怀疑,认为荆轲不配做四大刺客之首,显然,荆轲被后人称颂,但是对

  • 荆轲刺秦王,一个复仇的经典故事,为何传颂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荆轲

    荆轲本是一游侠,虽然是卫国人,却经常周游列国畅谈自己的理想,由于自幼饱读诗书,与宝剑为伴,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谋略家、纵横家很是衷情,于是他曾求见卫国国君,要像商鞅一样为卫国作些贡献,可惜的是卫国的当家人不识货,他只好来到燕国,想在这里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荆轲没想到的是,燕国的太子丹早就对他的才能了如

  • 荆轲刺杀秦王时,出现的这些怪现象,让人非常疑惑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千古,尤其是那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更是令人觉得悲壮不已。荆轲本是一代游侠,到燕国之后,成为太子丹的一个幕僚,但在国家存亡时刻却能够挺身而出,自愿担任刺秦大使,勇气是在令人钦佩。但是仔细想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让人疑惑。荆轲原本是卫人,先到

  • 专家抢救性发掘“荆轲墓”,打开墓室后失望了,竟是汉朝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荆轲

    荆轲因为刺杀秦始皇的缘故,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千百年来,人们一旦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可是史书中却只记载了他在刺秦失败后,被秦始皇杀死。至于他死后被安葬在何处,没有提及分毫。因此我国很多地方都宣称他们那里有荆轲墓,但真真假假的确实很难分辨。这不,在陕西蓝田县就有这么一座“荆轲墓”。在陕西

  • 鱼,玫瑰,荆轲,仙人掌,四个词你想到什么?小伙神回复

    历史人物编辑:红云说娱乐标签:荆轲

    面试官:鱼,玫瑰,荆轲,仙人掌,四个词你想到什么?小伙神回复如今的社会当中,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就怕自己在面试的时候回答不上来面试官的问题,也怕面试官提出一些奇葩的问题来为难自己!其实面试官问一些看似很奇葩的问题,并不是一定要你说出一个百分百的标准答案,而且那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固定的

  • 击剑人荆轲刺杀秦始皇,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如此脍炙人口。荆轲这个“好读书击剑”的侠客,生于卫国,游历四方,最后在燕太子丹的感召下,决定助燕太子丹刺杀秦始皇。荆轲一直以正面的形象出现,舍己为国,命酬知己。但荆轲不会不知道,自己刺杀秦始皇之后必死的结局。荆轲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死士,他也并不是单纯想要刺杀秦始皇。否则以荆轲的剑术

  • 面对美日不速之客,所罗门群岛民众化身荆轲,当众用刺刀挑明立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荆轲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处转折点,在今年,纪念这次战役80周年的纪念活动有些不一样。一方面,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为首的西方“盟国”竟带了日本一同登场。当战败国也一同参与纪念并庆祝时,日本这个不速之客让很多人感觉不自然。这种荒诞的局面让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没有现身活动。另一面,当西方大

  • 一把匕首的故事:荆轲刺杀没成功,反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荆轲

    春秋时期鲁国将领曹沫,曾经成功地利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讨还了被对方掠夺过去的国土。曹沫勇力过人,鲁庄公非常赏识,拜他为将。但曹沫与齐军交手三次,都是大败而归。鲁庄公忍痛献出了土地,但并没有因此罢免曹沫。后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手执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因人质在对方手中,齐桓公的左右不敢轻举妄

  • 荆轲作为一代名剑客,为何会在咸阳秦王宫中失手?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荆轲

    荆轲,可谓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刺客,与战国时期另外一位名刺客豫让相比,荆轲的经历更增添了一种悲情色彩,他的那一剑,关系到燕国的存亡,至少燕国人是这样认为的;而他的失败,也最为可惜,后人总会想,假如荆轲的剑稍微长一些,那么他是否便会成功,而历史,是否将会改写?尽管荆轲的失败已是事实,但关于荆轲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