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轲刺秦王,一个复仇的经典故事,为何传颂千年

荆轲刺秦王,一个复仇的经典故事,为何传颂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百娱乐谈 访问量:567 更新时间:2023/12/9 6:25:31

荆轲本是一游侠,虽然是卫国人,却经常周游列国畅谈自己的理想,由于自幼饱读诗书,与宝剑为伴,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谋略家、纵横家很是衷情,于是他曾求见卫国国君,要像商鞅一样为卫国作些贡献,可惜的是卫国的当家人不识货,他只好来到燕国,想在这里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荆轲没想到的是,燕国的太子丹早就对他的才能了如指掌,尤其是对他的剑术和胆量早有耳闻,在荆轲朋友的引荐下,两人在太子府见了面。从此,荆轲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却帮太子丹做了一件流传千年的大事。那么,荆轲刺秦王这件事虽然没有成功,为什么还流传千年让人称颂呢?

荆轲刺秦王,表面是帮太子丹复仇,实际上是体现出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

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因为受太子丹所托。太子丹为什么要托付这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他跟秦王嬴政有过节。

关于太子丹请人复仇这件事,有他跟嬴政的私人恩怨,更多的是体现了他对燕国时局的担忧,这是一种为民请命的精神。秦王嬴政的父亲是异人秦庄襄王,当初他作为人质在赵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嬴政也是在赵国出生的,而那个时候,诸侯国都流行把王子作为人质来体现两国结盟关系,在嬴政出生不久,燕国也把太子丹作为人质送到了赵国,这样他俩就成了同病相怜的小伙伴。

当异人回到秦国做上国君以后,嬴政自然也跟着回到秦国,紧接着就接上了班。不巧的是,同样是人质,太子丹的命运就坎坷得多,当嬴政在秦国大殿上发号施令的时候,燕子丹却以人质的身份来到了秦国。原以为曾经同病相怜过,这回能给点面子照顾一下,可嬴政好像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身份变了,态度也陌生了。燕子丹生气地逃回了燕国,并赌气接收了从秦国叛变过来的将军桓齮,并改名樊於期。看到秦国不日将要灭赵,按照唇亡齿寒的道理,下一步就是燕国了。于公于私,太子丹都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他要荆轲去刺杀嬴政。

于是,他们找了一份地图,在里面放了一把匕首,又以给樊於期家人报仇为名,让他自杀献上脑袋,荆轲就这样仓促上路了。

荆轲刺秦王,表面看荆轲行动失败,实际上却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节。

为了行动双保险,太子丹还帮荆轲制定了补救措施,额外给荆轲找了一位帮手秦舞阳,他二人在易水河畔告别太子丹,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诗句中踏上了不归之路。

虽然这次行动荆轲心里也没底,他也是经不住太子丹软磨硬泡才答应的,但想到秦国即将灭亡六国的趋势,他也坚定了决心。二人以奉献燕国地图和秦国叛将桓齮的人头为见面礼,轻松地就来到了秦国的朝堂。

当秦王嬴政非常高兴地察看地图时,一把匕首显露了出来,他立马站起来和荆轲进行打斗,无奈荆轲拿着匕首几次都没刺上,倒是嬴政抽了几次才抽出来的宝剑刺伤了荆轲,倒在地上的荆轲用尽全身力气把匕首扔向秦王未中,他自己则被嬴政连砍七剑身亡。

原本指望秦舞阳能帮上忙,没想到这个平时杀人如麻的杀手到了朝堂上,吓得腿肚子转筋,还没等荆轲被杀,他早就被武士们剁成了肉酱。

荆轲刺秦王,表面看是荆轲个人行为,实际上体现出战国时期普通民众对弱肉强食的反抗。

荆轲刺秦王虽然行动失败,却对秦国震动很大,一个弱小的诸侯想跟实力强大的秦国较量,而且就派了两个人来行刺大王,本身这件事就让人敬佩。所以,这件事情过去后,秦王马上对燕国展开了疯狂的灭国行动,燕国自此消失,太子丹的人头也被燕王喜作为投降的礼物献给了嬴政。

关于秦国统一六国,在历史上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华夏民族高兴和欢呼的事情,因为只有统一了才能避免千年的诸侯纷争继续,百姓们才能脱离水深火热的战乱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有自尊的诸侯国来说,秦国灭亡六国又是他们心中抹不去的伤痛。

所以,对荆轲刺秦王这件事的评价,众说纷纭,总的来讲,他有这样几点值得人们思考:

首先,荆轲所作所为没有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于公于私,他都是受人尊敬的剑客。于私,他替太子丹两肋插刀;于公,他替燕国乃至诸侯国请命,至个人安危而不顾,这才是大义大节。

其次,作为一个卫国人,当看到其它国遭受秦王灭国时,荆轲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妄图阻挡秦国东进,体现了一种君子风度,这是一种英雄主义行为。

第三,荆轲无论刺杀秦王成功与否,他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新鲜的历史资讯。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荆轲刺杀秦王时,出现的这些怪现象,让人非常疑惑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千古,尤其是那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更是令人觉得悲壮不已。荆轲本是一代游侠,到燕国之后,成为太子丹的一个幕僚,但在国家存亡时刻却能够挺身而出,自愿担任刺秦大使,勇气是在令人钦佩。但是仔细想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让人疑惑。荆轲原本是卫人,先到

  • 专家抢救性发掘“荆轲墓”,打开墓室后失望了,竟是汉朝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荆轲

    荆轲因为刺杀秦始皇的缘故,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千百年来,人们一旦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可是史书中却只记载了他在刺秦失败后,被秦始皇杀死。至于他死后被安葬在何处,没有提及分毫。因此我国很多地方都宣称他们那里有荆轲墓,但真真假假的确实很难分辨。这不,在陕西蓝田县就有这么一座“荆轲墓”。在陕西

  • 鱼,玫瑰,荆轲,仙人掌,四个词你想到什么?小伙神回复

    历史人物编辑:红云说娱乐标签:荆轲

    面试官:鱼,玫瑰,荆轲,仙人掌,四个词你想到什么?小伙神回复如今的社会当中,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就怕自己在面试的时候回答不上来面试官的问题,也怕面试官提出一些奇葩的问题来为难自己!其实面试官问一些看似很奇葩的问题,并不是一定要你说出一个百分百的标准答案,而且那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固定的

  • 击剑人荆轲刺杀秦始皇,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如此脍炙人口。荆轲这个“好读书击剑”的侠客,生于卫国,游历四方,最后在燕太子丹的感召下,决定助燕太子丹刺杀秦始皇。荆轲一直以正面的形象出现,舍己为国,命酬知己。但荆轲不会不知道,自己刺杀秦始皇之后必死的结局。荆轲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死士,他也并不是单纯想要刺杀秦始皇。否则以荆轲的剑术

  • 面对美日不速之客,所罗门群岛民众化身荆轲,当众用刺刀挑明立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荆轲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处转折点,在今年,纪念这次战役80周年的纪念活动有些不一样。一方面,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为首的西方“盟国”竟带了日本一同登场。当战败国也一同参与纪念并庆祝时,日本这个不速之客让很多人感觉不自然。这种荒诞的局面让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没有现身活动。另一面,当西方大

  • 一把匕首的故事:荆轲刺杀没成功,反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荆轲

    春秋时期鲁国将领曹沫,曾经成功地利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讨还了被对方掠夺过去的国土。曹沫勇力过人,鲁庄公非常赏识,拜他为将。但曹沫与齐军交手三次,都是大败而归。鲁庄公忍痛献出了土地,但并没有因此罢免曹沫。后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曹沫手执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因人质在对方手中,齐桓公的左右不敢轻举妄

  • 荆轲作为一代名剑客,为何会在咸阳秦王宫中失手?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荆轲

    荆轲,可谓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刺客,与战国时期另外一位名刺客豫让相比,荆轲的经历更增添了一种悲情色彩,他的那一剑,关系到燕国的存亡,至少燕国人是这样认为的;而他的失败,也最为可惜,后人总会想,假如荆轲的剑稍微长一些,那么他是否便会成功,而历史,是否将会改写?尽管荆轲的失败已是事实,但关于荆轲刺秦

  • 《荆轲刺秦王》:刀与血谱成的史诗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爱动漫标签:荆轲

    #古籍守护人#先秦时代是个充满血腥与战争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命不过是诸侯争夺名利的牺牲品。正是这样的年代,促成了专诸,要离等一批刺客的诞生,也促成了我们历史上少有的歌颂刺客的年代。正是这样的年代,荆轲用一种悲壮而一起的方式划上了这个血腥年代的句号。1998年,陈凯歌的电影《荆轲刺秦王》用一种别样的影

  • 中国刺客之首,不是荆轲,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荆轲

    前言:人们印象中的刺客大多武功高强,胆识过人,身上暗藏凶器,每当政治风云变幻,他们便深入龙潭虎穴,冲破重重关卡,直奔敌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刺杀行动当属“荆轲刺秦”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荆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中国的刺客之首并非荆轲,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一位历史人物

  • 倘若荆轲刺秦成功了,秦国会四分五裂,被诸侯趁机打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大力侃历史标签:荆轲

    即使荆轲成功了,秦国也不可能四分五裂,至于诸侯趁机联合打败秦国,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01:秦法严苛,将军不敢造反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了法治时代;秦法苛刻,将军打败仗、临阵投敌都是大罪,更不要说自立为王了。秦法规定,倘若将军临阵投敌,不仅他全家要倒霉(连坐),就连提拔他的人也要倒霉。如此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