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鬼谷子:凭花也能预测未来

鬼谷子:凭花也能预测未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泰迪讲历史 访问量:1286 更新时间:2024/2/13 2:13:03

鬼谷子,姓王名诩,他是春秋时魏国(今河南淇县)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中年归隐云梦山,著书立说,培养出一批叱咤风云的旷世奇才,拨动了历史的琴弦,出色的军事家孙膑庞涓,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皆是他的自得门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这些鬼门派优秀弟子的火上浇油,发明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使得春秋战国的画卷愈加群星绚烂。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鬼谷子是一位极为神秘的人物,纵横家称他为先师,兵家称师祖,仙道家称他为真人,阴阳家称他为祖师爷,连鞋匠也把他奉为始祖。总之,他是一位古今怪杰,旷世奇才。

鬼谷子在军事上和智谋上的才干,是众所周知的,其实,他在预测学上,在至简至易中的出神如化的预测技巧,更让人诧异。

鬼谷子军事上有两个著名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两人刻苦学习,精心研讨兵法,均已学有所成,俩人就想分开鬼谷子,到外面闯世界。一日,庞涓下山打水,听说魏国用重金诚聘贤能,担任将相,再也按耐不住了,他赶忙回到山中向鬼谷子先生辞行。但又不知下山后会如何,求先生为他算一卦,于是鬼谷子说:“你到山中摘一只花来,我为你占上一课。”庞涓就到山中去采花,可六月的天,花期都过了,找了半天只找到一只草花。庞涓将此花连根拔起,想回去见先生,可是,又想到草花不好,恐预示出不好的征兆,又把它扔在地上,但四周真实找不到任何花,只好再将草花拣起来,放在袖中,回去见先生说:“山里没有花,只要草花”。鬼谷子接过花。看花离土时间长了,加之又晒太阳,曾经半萎了。“你晓得这花的名字吗?这是马兜玲。一开就是十二朵,正好预示了你的发迹年数,采于鬼谷(鬼谷子先生隐居的地名)见日而萎,你胜利的中央定与“魏”字有关,应在魏国无疑,我送你八个字,一定要记住。”“弟子愿意领教”。“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当时庞涓并不知这八个字是何意。

庞涓走后,一路来到魏国。首先,他先到了相国王错家与王错大谈兵法。王错很感兴味,就把他引荐给魏惠王。庞涓入朝的时分,正赶上魏王用膳,疱人送上来一头蒸羊。庞涓很快乐,由于先生说过:遇羊而荣。看来是该从此发迹了,果真他一路是平步青云。后来大家都晓得,庞涓被孙膑用减灶之计引入马陵道,并在深谷中设下潜伏,庞涓也死于乱箭之下正应了“遇马而瘁”之语。又过了一年的时间,庞涓让鬼谷子的老友墨翟捎来一封信希望孙膑能来魏国,共图大业,孙膑非常快乐,欲辞先生而投靠魏王,鬼谷子也给孙膑占上一课,也让他去摘一朵山花来。孙膑等不及到山中采花,见先生几案上供有一枚黄菊,就随手摘下一只,呈给先生看后又插入瓶中。先生说:“此花已被折断,不为完好,必有伤残,但性耐岁寒,经霜不坏,虽有摧残,不为大凶。且喜供养瓶中,为人所爱重。瓶乃范金而成,钟鼎之属,终当威行霜雪。但此花一经选拔,恐一时不能自得,仍旧归瓶,你的胜利之处,应还是故乡,我给你改个名,把“宾”(孙膑原名为宾)字改为“膑”。”孙膑辞过先生,就直去魏国了。孙膑本是齐国人,小时分连年战争,父亲和兄长均死于疆场,万般无法,只好随母亲来魏国朝歌。按先生的预测他应去齐国故乡开展才对,我们晓得后来孙膑被师弟庞涓所害致残之后,孙膑才逃到齐国受齐王重用。

此文虽为故事,但也不全是遥想而来,文中引见鬼谷子用两朵花根本就论述了,庞孙两人大约的终身情况。关于懂易理的人来说或多火少能解开,鬼谷子用两朵花所表达的深意.....

试解如下:“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因六月天花季根本已过,而没有几花能够选择,只寻得一草花藏于袖中对付了事,草花名鬼谷先生讲为“马兜铃”。我揣测因花草名字里有马这个字,故鬼谷先生断其庞涓富贵,也是以这个马字来开端的,“”马“”按十二地支论为午火,按五行阳支午火对应数字来说为“2”数,花开齐也正好是12朵,故取数字12来断。至于为啥断为应富贵?揣测其一花开结果则为富贵之意,其二“午”火干禄为10天干的“丁火”,长在当时六月(未月),按十二长生论丁火见未土为“”冠带“”的意义。冠带按古时论为青龙临身主喜庆,冠带也主官帽荣达,故鬼谷先生推演庞涓应有12年富贵可享,遇羊则荣!至于“遇马而瘁”来说,试揣测鬼谷先生应是这样来论的,庞涓采“马兜铃”于当天中午时分,且连根拔起为其绝。遇事太过也足以从这点看出庞涓为本人早已埋下祸根,断其后路!“马兜铃”运用易理来解析,试推析其一、为因采于中午,按时辰论为“午”时分为马,则标明庞涓富贵遇马则终;其二、“马兜铃”为植物为木草,按五行死墓绝来论,木当死于午火,也为其限;其三、从名字来论“马兜铃”铃取其“零”谐音,也是归零归终的意义。综合推析则鬼谷子先生断其庞涓未来当遇马而瘁。

这则故事看起来有些玄乎,其实道理与推卦占演一样,在特定的时空状态下反映当时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全息理论...

标签: 鬼谷子

更多文章

  • 鬼谷子:庸才一事无成,良才水到渠成,高才坐享其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习惯了你呀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的谋术妙到毫巅,纵横捭阖道术合一,刚柔相济至理通天。尤其是他对人心的揣摩登峰造极,用他的三才之术分析世人,可将人才分为三等:一是下等人,庸才一事无成;二是中等人,良才水到渠成;三是上等人,高才坐享其成。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下等人,庸才一事无成。一事无成的人往往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没有理想;二是

  • 鬼谷子和孔子比,厉害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饲养员标签:鬼谷子

    关于鬼谷子有多厉害,谁都没有见识和领教过。因为除了徒弟,基本上没人见过他。因为他从不出山,但是从他的每个徒弟身上迸发出来的权倾天下的能力,我们就足以敬畏鬼谷子这一人。鬼谷子的徒弟们商鞅、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每一个人拿出来都是重量级人物。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秋战国的局势。鬼谷子在以

  •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要面子,真正干大事的人,通常都是厚脸皮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要面子,真正干大事的人,通常都是厚脸皮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中国人普遍有个共性,那就是爱面子,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中国绝大多数人,在社交环境中中国人最看重面子,这是社会学者经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中国人如此看重面子,其实是件不好的习惯,鬼谷子曾经说过,做人不能太要面

  • 鬼谷子识人术:牢记这3句话,教你识破天下人,收藏好了!

    历史人物编辑:睿智古今历史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他隐居山林,创立鬼谷门派,培养门徒众多,其中多是春秋战国时期风云人物。苏秦、张仪从事政治活动,掀起战国诸侯之间合纵连横序幕;孙膑、庞涓之军事才能世人皆知;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秦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鬼谷先生之才能远在其门徒之上,真不愧是与孔孟齐名的学术大家。我

  • 鬼谷子:与不同人交谈,需要用不同话术,这3点不可不知!

    历史人物编辑:爱雨一生标签:鬼谷子

    千古第一谋圣鬼谷子,是我国的旷世奇才,鬼谷子一生所知晓的学问有很多,其中就有一门“捭阖术”,里面就教我们如何说话能打动人心。其实说话就是一门艺术,掌握得好,可以让人的意志跟着我们进行转移,可以把全场的气氛调动起来,掌握得不好,就会好事说成坏事,惹得大家不欢而散,适得其反。鬼谷子告诉我们,说话是有技巧

  • 《鬼谷子》“捭阖第一”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奇人奇史奇闻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一书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莫大的帮助。总的来说,《鬼谷子》是一部教人谈判与说话的书,是诸子百家当中纵横家的代表之作!虽说今天的我们并不像战国时期的古人,要面临大争之世所带来的冲击不得已修习纵横之术,以期在各路诸侯里谋求生存和发展,但说到生存与发展,这应该是每个时代的

  • 鬼谷子:远离这七种人不可深交!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远离这七种人不可深交!文/百家聊史很多人身边都有各式各样的朋友,朋友一多自然就无法分辨哪些是真心哪些是假意。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有七种不可深交的朋友,识别人心很多人都很难做到,可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却可以,根据鬼谷子说的不可深交的这七种人,总结如下,最好能不交集就不要去交集。第一种尖酸刻薄之人

  • 鬼谷子的观人术:福禄双全之人,一般身上都会有这3个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简读标签:鬼谷子

    在我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衍生出来的文化,互相交织一起,一时之间难分伯仲。而就在远处的云梦山里,隐居一人,他与世无争,专研国学经典,在历史上是一位很神秘的人物,他姓王名栩,号称鬼谷子。鬼谷子学识渊博,深懂阴阳哲理,易经五行,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军事大学”,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比如苏秦、张

  • 如何在谈判中,让对方摸不清头脑?《鬼谷子》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扇中历史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是由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所著,里面凝结着他许多的智慧箴言。这部书应该是中国最早教述“说话的艺术”的书籍,所以尽管它是两千多年前的上古之作,但在今天的社会同样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人为什么要谈判?或出于多种原因,有的是想要获得某样东西,大家在生活当中最常见的谈判事件恐怕就是在商场里面砍价了。比如

  • 《鬼谷子》纵横谋略:扬长避短,欲速不达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鬼谷子

    在上期的《鬼谷》中,我们说到了和光同尘,方圆并用,今天我们来说说纵横谋略中的扬长避短,欲速不达。这两句话我们经常听,但是运用到实际中却少之又少;要说运用这招最厉害的还要数韩信的谋士李左车。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背水一战灭了赵国之后,立刻想发兵北上攻打燕国,同时还想连东边的齐国一起吃下;但是他的谋士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