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一部历史大剧重新将备受争议的大明朝拉入电视剧的银幕,该剧为大家展现了自永乐皇帝伴随着金戈铁马进入南京城奉天靖难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到他的后代创造和文景起名的仁宣之治最后由愣头青朱祁镇一把将明朝的家底报废在土木堡。但是作为无论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中的主角之一,明仁宗的上位却是相当的坎坷,作为朱高煦,他的个人胆魄和能力笔者觉得远远的超过了电视剧里描写的那一副憨憨的样子,套用那句用烂了的俗话,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
从靖难之役开始的各领风骚
作为朱棣次子,和老大朱高炽一样,他也是徐达的嫡亲外孙,徐达女儿所出。正如电视里面所演的那样,这场宫廷争斗的剧本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之间上演。大家都知道,朱高炽从从小到大身体都不是特别好,所以需要太监的搀扶才能行动。对于这两位爷,朱元璋和朱棣的反应截然不同,朱元璋觉得朱棣家里,自己的大孙子因为从小开始读各种儒学经典,仪态风度举止都非常的符合未来人君的气质。明史就直接把仁宣之治比作文景之治:“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道怎么去伤害别人,朱高炽的行政手段,为人处世,可以当很多皇帝的表率,可惜就是在位才一年,假设可以多当几年皇帝,让百姓休养生息,难道不能超过汉文帝和汉景帝?。”
然而朱棣这个自己靠着战功上位的皇帝,打小就觉得朱高炽不顺眼,还是个瘸子,哪有一点继承人的样子,反观朱高煦,跟随着自己骑马射箭,浴血奋战,朱棣认为这个儿子和自己十分的相似,英武类己。祖父孙几代人的屁股坐在哪把椅子上的不同,就决定了这几个人日后的命运。但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自己那个看似浑身让自己不舒服的大胖子儿子在靖难之役中让自己刮目相看。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煦首先用非常抢眼的表现看似稳稳压死了朱高炽。首先,面对朱允炆的要求朝见,朱高煦大爷雄赳赳地进入南京城站在了朱允炆的面前,并且抢走了朝廷中的马匹,完璧归赵奇迹般地回到了北京城。当朱棣正为了自己儿子可能在磨刀霍霍的朱允炆手底下肉包子打狗感到痛惜和后悔的时候,神兵天降般的朱高煦归来让朱棣激动不已。
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自己经常以兄弟们跟我来的姿态带头冲锋,为朱棣立下了赫赫战功,眼见这儿子这么优秀,朱棣就想把接班人的位置定下来。但是朱高炽马上用同样精彩的方式让朱棣瞠目结舌,在送分童子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围攻之下,那个看似又胖有瘸的王子,用自己的一腔孤勇硬是让得意满满的李景隆在北京城下碰了一鼻子的灰,直到朱棣的回援里应外合击败了李大公子,这时候,朱棣重新开始审视了他这个儿子。笔者觉得,朱高炽的死守北京的确漂亮,这是一场对朱家王朝的朱棣来说,是一场让自己登上皇位的战役,对朱高炽来说,他让自己重新在父亲的心目中有一个位置,使得父亲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
朱家兄弟的各路博弈
随着燕王祭拜了明孝陵,在南京城里面改元为永乐,明成祖登上了皇位。一看父亲发市了,朱高煦自然要为日后能登上九五做准备,自己那个连路都走不稳的老哥,端掉他在朱高煦的眼中还不是手到擒来。刚刚经过靖难之役,朝廷上下遍布了一块打仗的武将,这帮丘八自然做梦都想让自己的战友上位,日后想起一块扛过枪的情谊,好办事啊。
后世谷应泰评价:“高煦为文皇第二子,强力善骑射。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而仁宗之在青宫也,性仁柔,体肥足壖,高煦轻之,以为可取而代也。于是潜谋夺长,飞语倾危,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暗中中伤太子府的官僚,自己把自己比作是天策上将军李世民,手下也是和他一样的野心家。”
文官集团们首先依据的是自己从读书的那一刻起,就牢牢地树立天地君亲师的理念。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哪能随便动摇,于是坚决和朱高煦集团斗争到底。朱高煦的自信,来源于在他看来,自然有可以依靠的根本,那就是在靖难的时候,他听信了他爹朱棣堪称历史上最大的大饼之一的一句话,你努力啊,你老哥身体不好。有这句暗示的朱高煦再加上战友们的一呼百应,他首先对朱高炽发动了攻击。他觉得,朱高炽这么个软柿子,无非有着东宫属官们的保护,于是朱高煦首先以雷霆之势敲掉了自己老哥手下左膀右臂之杨溥等人,用诬陷的方式让他们住进了诏狱。
这时候朱高煦得意满满,自以为是稳胡的牌。而那个大胖子朱高炽看似这么个人,但是也真的是个厉害的角色,他在东宫上下一空,自己屡次遭到弟弟打击的时候,不卑不亢,用自己厚道的待人处事方法继续日常生活,特别是后世的三杨之一的杨士奇,用自己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得朱棣重新恢复了东宫的官署。笔者觉得从这点可以看出,朱高煦只是一个喜欢用蝇营狗苟之事喜欢打闷棍又沉不住气的莽夫,在面对太极高手朱高炽的时候,他的手段无疑都是砸在了棉花之上,很快,这位自己觉得十拿九稳的王爷就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导致自己和九五之尊永远的失之交臂。
朱高煦的反击,解学士的一锤定音
在朱家两兄弟为了继承人的位置大打出手的时候,那个政治投机家解缙的一句话帮助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一锤定音。在朱棣纠结于到底让谁当太子的时候,解缙的那幅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的老虎图彻底唤起了朱棣的沉思,让他觉得自己看不上的那个大胖子儿子并没有什么错,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换人。特别是接下来的那句震耳发聩的好圣孙更是让朱棣坚定了继承人顺位的信心。
但是俗话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作为在战场上一路踏着死人过来到现在地位的朱高煦,自然不会束手就擒。眼见自己的老哥胜利在望,自己马上要被爹安排到云南去支边,朱高煦于是想出了撒泼打滚的无赖方法,企图继续留在南京,好等待局势的变化,出现浑水摸鱼的机会。但是,他的美梦很快就被打碎了。杨士奇这时候帮着朱高煦下了一剂猛药,在朱棣问话的时候,杨士奇用捧杀的方式点醒朱高煦既然已经作为藩王,怎么还不去就藩。于是朱棣也怀疑了起来,命令他的儿子滚去山东,上蹿下跳多年的朱高煦彻底失败,也为后来和自己侄子大打出手,被明宣宗活活烤死埋下了伏笔。
朱家两兄弟为了皇位的继承权,双方都花下了不少的心思,特别是朱高煦,更是用锋芒毕露的姿态来展示自己。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太过张扬,不了解自己爹的帝王心思,所谓的权力对每个人都是一样,打开权力的潘多拉魔盒自然无法关闭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而看似不起眼的朱高炽在面对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况的时候,依然不卑不亢,恭谨守礼,一把梭哈等自己弟弟犯错误翻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大智慧。
参考资料
《明史》《明实录》《正说明朝十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