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献公时期,因为骊姬之乱,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逃到了娘家翟国。当时赵衰陪着重耳一起逃亡,可谓是生死之交的朋友。重耳先在娘家翟国生活了十二年,其间翟国国君在战争中得到两个女子,便把年少的赐给了重耳,年长的赐给了赵衰。后来赵衰的这位夫人为赵衰生了一名孩子,名叫赵盾,即赵宣子。
赵盾可以说是一名根正苗红的晋国官二代,他的父亲赵衰在位时身居执政大夫一职,帮助国君处理国政,深受晋文公和晋襄公的信任。在军事上,赵衰身居中军佐之职,仅次于晋国战神先轸,后来先轸战死,其儿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将。
在赵衰、先且居、栾枝、胥臣先后死后,晋襄公对晋国六卿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凭借先且居的儿子先克的一句“狐(偃)、赵(衰)之功,不可忘!”赵衰的儿子赵盾成功继任六卿,任命为中军佐,仅次于中军将狐射姑。
就在晋襄公任命六卿后不久,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听闻晋襄公的人事安排,便向晋襄公提意见说,“狐射姑此人虽有才,但为人刚愎自用,不如赵盾贤能。”晋襄公听从了阳处父的建议,将赵盾、狐射姑二人在六卿中替换,赵盾为中军将、狐射姑为中军佐。就这样,赵盾兼晋国执政大夫与中军将于一身,成为了晋国正卿,权倾朝野。
在赵盾身居正卿的几个月后,年轻的晋襄公突发重病,而此时晋襄公的太子夷皋只有不到两岁,这真是老天都在给赵盾机会。
不久晋襄公去世,因为立国君的问题,本来关系和睦的狐、赵两家开始走向反目。身为晋国正卿的赵盾主张立身在秦国的公子雍,而另一位权力仅次于赵盾的六卿之一狐射姑则主张立身在陈国的公子乐。
赵盾认为公子乐的母亲怀嬴,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先后嫁给了晋怀、文公两位国君,是为淫荡,不值得立;而狐射姑则认为怀嬴同时被怀公与文公所宠爱,立她的儿子,晋国一定会拥护。两人争执不下,竟分别派人去秦国、陈国迎回两位公子,很明显,谁先迎回自己支持的公子,谁就能在未来的晋国坐稳位置。于是赵盾派杀手在半路将去陈国迎回公子乐等人杀死,狐射姑的计划宣告失败。但狐、赵两家的仇也结下了。
同年九月,狐射姑也派狐氏族人狐鞫居杀死了建议赵盾任中军将的阳处父,狐、赵两家的矛盾公开化。过了两个月,赵盾突然逮捕狐鞫居,将其杀死,狐射姑感觉形势不妙,携狐氏家臣们逃亡母国翟国。就这样,显赫一时的狐氏家族退出晋国舞台。
而没了晋襄公、狐氏的制衡,赵盾的权力已然来到顶峰。就在这个时候,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也哭哭啼啼地找赵盾,要求立公子夷皋为国君。
赵盾可能想到立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为君,自然能更好地控制晋国大权,于是决定背弃改立公子雍的决定,拥立太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而赵盾也成为了晋国实际的摄政者。
之后赵盾开始了自己在晋国的专政之路,他先是主持了扈地结盟,成为了春秋第一个主盟诸侯的卿大夫。之后又趁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箕郑父五将杀害先克的机会,铲除了大部分老旧势力的六卿,开始重组六卿。甚至还把自己的家臣也安插进了六卿之中,臾骈是赵氏家臣,最后身居上军佐;任命家臣韩厥为三军司马,仅次于六卿,韩厥的后人就是韩氏一族,后来三分晋国。
晋灵公十四年,晋灵公埋伏甲士欲杀赵盾,提弥明以死相救,赵盾逃出晋都。之后不久赵氏一族的赵穿杀灵公于桃园,赵盾回到都城,迎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此时的晋成公感激赵盾对自己的扶立之恩,赵盾的权力进一步膨胀。在晋成公六年时,执掌晋国二十年的赵盾去世。赵盾作为晋国赵氏的第二位家主,在其当政期间赵氏一族的势力得到了巨大的扩张,自己掌管晋国之时,儿子赵括任公族大夫、赵同、赵婴齐也位列大夫,自己的家臣韩厥担任三军司马,可谓赵氏权力一时无两,这也招来了晋国其他氏族的嫉恨,为后来赵氏惨遭灭门、赵氏孤儿的故事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