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灭亡后,商朝建立。
然而,从仲丁到盘庚的百余年里,宫室内部长期上演着王位纷争,朝政衰微。
为了摆脱这种政治困境,商王先后进行过五次迁都。
盘庚是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他继位后,为了振兴王朝,不顾保守势力反对,坚决迁都。
盘庚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对迁徙之地,进行勘测及占卦。
《尚书·盘庚下》中说,“盘庚既迁,奠原他居……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用水地于新邑,肆子冲人,非废原谋,吊由灵,各非敢违人用宏兹责。”
盘庚考察了殷之后,傍山选定一个地方,认为在这里,可以避凶趋吉,兴旺发达。
盘庚迁殷之后,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古公亶父是带领周族,走向兴盛的关键人物。
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迁居岐山之阳的周原,和开始翦商的事业。
周武王继位后,曾追尊他为周太王。
古公亶父要迁居的原因,是当时西北边疆的戎狄,不断在边关骚扰。
他带领二千族人,跋山涉水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安居。
周围的民众,听说古公的仁义,都前来归附。
古公亶父改变了游牧民族的风俗,建筑城邑房屋,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建立诸侯国。
“定国号为周,初具国家雏形”。
这个都城,坐北朝南,有厚实的城墙,有宗庙、祭坛和宫门。
宫殿分为内廷和外廷。
向东为阳,为太子宫;向西为阴,为嫔妃宫。
后世的宫殿,几乎都是这样的模式。
公刘,古代周部落的首领,是周朝先祖不宙的孙子,鞠陶的儿子,周文王的祖先。
鞠陶死后,公刘继承首领位。
为了振兴部落,他考察山水,把部落迁移到,气候湿润的温泉附近,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植五谷,发展畜牧。
后来,他又选定一个新的地方,那里有流水环绕,适宜居住。
这个地方就是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他把这里作为新的部落聚居地。
历史上把这次移居称为“公刘迁豳”。
这次迁徙,开拓了周部落的基业,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周部落从此逐渐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