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亲信来救驾,这完全是因为他“作死”的后果。
前期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他的父亲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
赵雍父亲生前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妥妥是北方的“一哥”。赵肃侯去世时,赵雍才十五岁,这五国就想乘此机会一举拿下赵国。
赵武灵王刚刚即位,搞不好会有被五国联军灭掉的危险。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赵武灵王赵雍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
赵雍马上命令赵国进入一级戒备状态,赵军准备随时战斗。
随后赵国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结成品字型同盟,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之后,赵武灵王又派人去用重金贿赂越王攻击楚国,贿赂楼烦王攻击燕国和中山国。对面的五国集团有楚、燕两国被拖住了,剩下的秦、魏、齐三国对阵赵、韩、宋三国优势就不大了。
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而且这些入境的使者将由专门接待的大臣直接送往都成邯郸。
十五岁的赵武灵王经受住了这一次考验,他轻松挫败了以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之后赵武灵王率领赵国吞并了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赵武灵王通过不断努力,把赵国带向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赵武灵王是英明神武的一个好君主。
中年的赵武灵王因“爱屋及乌”,废长立幼埋下祸端
公元前321年,赵雍迎娶了韩国公主,这位公主被册立为王后。大约一年后,王后给赵武灵王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赵章。
这赵雍娶韩国公主为妻也有一段故事,他在即位之前曾经在韩国做质子,是韩国和赵国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由于赵雍知书达礼,谦逊识大体,在韩国有很高的赞誉。
赵雍父亲去世时,十五岁的他是很担忧的,因为赵国此前几代君主交接时发生过内乱。他把这一情况向肥义询问该如何来处理这件事。
肥义让他联合韩国和宋国,这样就能顺利渡过难关。赵雍听从了肥义的建议,向赵国提出求婚,表示要与韩国公主结秦晋之好。这韩国君主本来就很喜欢赵雍,就顺水推舟点头同意了。
但当时韩国公主年龄还小,而且赵雍也才十五岁,韩国君主与赵雍约定在五年之后再把韩国公主送过去与他进行大婚。
赵雍与韩国公主所生的赵章,没过多久就被册立为太子,成为赵国合法的王位继承人。这赵章的童年时光是快乐的,不但有父母的宠爱,下面还有一帮臣子、奴仆围绕着他转。
以这种状态下去,赵章成为下一任赵国君主那是“板上钉钉”十拿九稳的事,但可惜的是,他的太子之位并没能保住,更别说从父亲手中接过赵国君主之位了。
这一切要怪就怪赵章的母亲去世得早,让他这个差不多10岁的大男孩成为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虽然这时候赵雍还很关心自己的儿子,但很快他就有了新欢。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纳娶了大臣吴广的女儿吴娃,并把她立为自己新的王后。这吴娃是个大美女,她在短暂的一生里为赵武灵王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吴娃嫁给赵雍后没多久就生下了孩子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吴娃跟随赵雍只不过有短短9年多的时间,她为赵武灵王生下了三个儿子。虽然赵雍很宠爱她,但吴娃从来没有求过赵雍一件事,这让赵雍心生愧疚。
人都是有私心的,在吴娃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她向在临死前求赵雍立赵何为太子。赵何虽然年幼,但却非常聪明乖巧,也深得赵雍的喜爱。赵雍看着奄奄一息的吴娃,他不忍心心爱的女人带着遗憾而走,就点头答应了。
赵武灵王的“二元政治”是酿成赵国内乱的根源
赵武灵王在把太子之位给了赵何之后没过两年,他再作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那就是把王位禅让给年仅11岁的太子赵何。
赵武灵王的这个决定也是有私心的,他想在赵国构建一个“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家的君主。只不过他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用“主父”(意思就是君主的父亲)称号。
赵武灵王考虑到他经常在外征战,提前把王位禅让给儿子的花,就可以让儿子替他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而他则可以专注一切对外的军事斗争。
由于赵武灵王经常亲自带兵打仗,很有可能会遭遇不测,这时候赵国如果没有了国君必定会大乱,因为之前几代国君都是在政变中或者反政变中即位的。
往往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很残酷。赵武灵王的这番做法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这为后面的赵国内乱埋下了伏笔。
赵武灵王的私心造成了“沙丘之变”的发生
赵王何在肥义的教导下,经过三年时间的听政后,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懂得治国道理的国君了。
公子赵章比赵王何年长十岁,他性格强悍,体魄健壮,很有赵武灵王的风范。他在被废之后,却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和支持父亲。
赵武灵王有一次看见公子赵章在朝见弟弟赵王何那萎靡颓废的样子时,他的心是十分痛心的。这时候赵武灵王想着要找一个弥补的办法。
公主赵章经常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在攻打中山国时,不到15岁的他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在赵武灵王和他的指挥下,取得了大胜利。此后,公主赵章屡立战功,被赵国人称颂。
为了对公子赵章进行弥补,赵武灵王封公主赵章为安阳君,并派大臣田不礼去辅助公主赵章。这田不礼本是齐国的失势贵族,来到赵国被重要,他认为去辅助公子赵章是他东山再起的一次机会。
因此,田不礼经常以立长乃天经地义等说辞去影响公子赵章。这公子赵章被废后,已经对王位是没有任何念想了,但在田不礼不断煽风点火之下,他心里对王位的渴求再次被唤醒。
赵武灵王后来经常与公子赵章在一起居住,就连公子赵章的的仪仗用度也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朝中许多大臣见公子赵章再次获得了赵武灵王的厚爱,便暗中与公子赵章来往。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还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赵章,让他也称王。他这个想法很危险,因为他想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掌握朝政。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正值壮年的他有了新理想。
这时候的赵武灵王已经不满足只做北方的霸主,他还想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他必须要重新夺回王位。自从他禅让之后,赵王何在肥义的辅佐之下,已经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第一号人物。
当他把要立公子赵章为代王的想法跟肥义说了之后,遭到了肥义义正言辞的拒绝。肥义深知赵王何也是一个渴望荣耀的人,一旦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是绝对不会允许的,那么赵国必将经历一场夺权大战。
肥义回去后,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赵王何听。赵王何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对策后,他将一切外事交由肥义代办,同时还让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
朝中大臣赵豹、赵成、李兑纷纷前来劝说赵王何要早做打算。赵王何跟肥义商议后,就让李兑和公子赵成移住到都成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允许外地军卒入城。
赵武灵王代公子赵章讨封不成之后,就把这事原封不动告诉了公子赵章和田不礼。这两人很是气愤,两人商议后决定采取行动。就这样,让赵武灵王殒命的“沙丘之变”发生了。
沙丘之变时,公子赵章被杀,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赵国都成邯郸在赵豹的严防下,赵王何只不过在听政时才露上一面,公子赵章和田不礼根本就无从下手。为了把赵王何给诓出来,田不礼想到了一个办法。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选看墓地为由,点名让公子赵章和赵王何一同前行。赵王何这下也没有办法了,不去将会落下不孝的罪名,只能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跟父亲去了沙丘。
到了沙丘后,赵王何自己居住在一个地方,而赵武灵王和公子赵章则住在一起。这田不礼鬼点子挺多的,他让公子赵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去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好乘机杀掉赵王何。
但肥义感觉到事情不对,就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范,他先去探听虚实,如果自己不回来就是事情有变。还让准备好使者,一旦发生变故,就赶紧去通知公子赵成和李兑前来勤王。
肥义来到主父宫并没有看见赵武灵王,却看到了公子赵章和田不礼,他就知道大事不好。田不礼见赵王何没有亲自前来,就愤怒地杀害了肥义。并再次让使者去调赵王何前来,如果不来就马上发动进攻。
赵王何这边没有见肥义归来,却见使者再次前来让赵王何前去主父宫,就知道事情有变。信期逼问使者知道了肥义被杀,愤怒的信期杀了使者后,率军包围主父宫。
在信期与公子赵章激战的时候,公子赵成与李兑很快就赶到。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田不礼逃亡到了宋国,而公子赵章则退入到主父宫之中躲避。
信期、李兑、公子成三人率军把主父宫围的水泄不通。最初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这件事情,但被公子成制止了。
公子成说,如果去请示赵王何,他就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那这样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这件事情就会成为信期、公子成、李兑的罪过了。而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他一定会接受结果的。
其他两人觉得有理,就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了公子章和其党羽。赵武灵王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被诛杀而不能制止。
公子成之后规定主父宫内的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来,否则通通处死,但不允许赵武灵王出来。赵武灵王就这样被围在主父宫长达三个月之久,最后活活被饿死。
结语:
公子成在确定赵武灵王死了之后,才打开主父宫,为赵武灵王收尸。而赵王何对于赵武灵王一事也一直不过问,直到公子成把赵武灵王被饿死的消息告诉他之后,才痛哭一场,下令举行厚葬。
赵武灵王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他在废长立幼时就犯下了错误,而且在赵王何执政多年后又有新的想法,不但想让公子章成为王,而且他自己也对赵王位重新有了渴求,这就给赵国带来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虽然当时有那么一些大臣在暗中与公子章来往,但大权在握的赵王何却掌握着赵国全部的兵力。因此,在公子成等人围困主父宫时,没有一个人敢去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