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昭王和汉武帝:继承了相同的王朝,却为何走向了不同的拐点

周昭王和汉武帝:继承了相同的王朝,却为何走向了不同的拐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文章鉴赏 访问量:2483 更新时间:2024/1/24 10:18:04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如明太祖、刘邦等一众开国帝,也有类似于隋炀帝这类的亡国之君,同时还有许多像汉武帝、周昭王这类的中兴之主。

从历史的纬度来看,汉武帝和周昭王继承王朝之时面临的情况十分的相似,盛世继承者,内忧外患交织。

同时经过他们的一番治理,国家的实力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但结局确实截然不同。

周昭王之后,周王朝走向衰弱式微,而汉朝则如日中天,威服天下,而周昭王和汉武帝继承了相同的王朝,却为何走向了不同的拐点?

一:相同的起点,盛世之君

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周昭王,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相同点,都是盛世之后的第一位继承者。

先来说周昭王,周昭王继承的是"成康盛世",周王朝从一个西垂小邦,到建立西周政权,再经过成康两位君王的治理,发展到周昭王继位之初,已经出现了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

据《古本竹纪年》当中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此外,在各类古籍上也多有记载成康之时的繁荣景象。

同样的,汉武帝所继承的"文景之治"下的汉王朝,比起成康之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曾经评价文景之治到:"周云成康,汉云文景,美矣。"将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周朝的成康之治相提并论,也佐证汉武帝和周昭王所继承的王朝从本质上都是底蕴深厚的。

周昭王和汉武帝在继承盛世的同时,还面临着共同的困境。首先是周昭王时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

在史记当中,对周昭王记载最多的便是他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的事迹,而其中也以东夷和南蛮为主要的征讨对象。

凭借着成康之治的丰厚底蕴,周昭王取得了对会和虎两个部族的胜利。

周昭王并不是好大喜功的君王,他之所以频繁地对外用兵,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东夷和南蛮等外族屡屡入侵,暴虐西周子民。

而汉武帝时代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且不提南越国等南方部落对汉朝的威胁,汉武帝继位之初,匈奴实力巨大,且屡屡入侵掠夺汉朝百姓,甚至还一度威胁到长安。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匈奴入侵汉朝的次数高达16次之多,几乎每两三年都会入侵一次汉朝不堪其扰。

此外,周昭王和汉武帝还面临着严重的"内患"。

众所周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将天下的土地和百姓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地拥有极大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血缘关系为主要枢纽的分封制弊端开始显露,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到了周昭王这一代甚至直接威胁到周王室的统治地位,一些诸侯甚至公然无事周王命令。

西汉刘邦开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等发展到汉景帝汉武帝时期,地方诸侯实力壮大,甚至还发起了著名的七国之乱,当时的吴军兵力甚至达到了二十万之巨。

虽然七国之乱被平定下去,但到了汉武帝之时地方势力依旧最大,诸侯造反的事例也不少见。

二:王朝殊途,不同的结局

两位君王拥有相似的起点,同时周昭王和汉武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君王,但这二人却带领各自的王朝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周昭王虽然四处征伐不臣,提高了周王室的权威,巩固了周王的统治,但却留下来巨大的隐患。

其中之一就是地方势力的进一步壮大,特别是昭王南征不反,六师尽丧,给周王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周昭王之前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大部分都便宜了地方诸侯势力。

而汉武帝则不一样,汉武帝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在地方诸侯国当中大力推行推恩令政策,在无形当中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同时举全国之力与心腹大患匈奴作战,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迫使匈奴远遁漠北。

在汉武帝的手中,基本上解决了汉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此外,周昭王之后,周朝不仅仅没有强大,反而加快地衰弱。周昭王执政末期,国内社会矛盾突出。

当时的"国人"对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感到十分的不满,而周昭王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没有去解决,而是听之任之,以至于到了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更加激发了国人心中的不满。

"时王之为患,其为国人"说的就是这一个现象,以至于后期发生国人暴动,周王室一片混乱,不得已之下实现"共和",也从侧面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

汉武帝之后的汉朝则截然相反,虽然经过连年的征战,国人苦不堪言,但为后世之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例如推行察举制一定程度上促进阶层流动、打击豪强势力等等,以至于在汉武帝之后又出现了著名的"昭宣中兴"。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代,这和汉武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周昭王和汉武帝之后为何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周昭王和汉武帝之后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

首先就是在政治制度上的根本差异,西周实行的是奴隶分封制度,大封天下,地方诸侯国几乎就是国中之国,而周王室对于各地方诸侯而言更多的像是宗主。

虽然时间的不断推移,在分封制度的背景之下,地方势力做大是必然的事情,不是周昭王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此消彼长之下,周王室自然而然的也会走向衰弱。

反观汉武帝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封建社会的主格调,虽然刘邦开国之初实行了分封制度,但在后代君王的努力之下,尚且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中央政府的实力远超于地方诸侯。

其次,就是周昭王和汉武帝对根本问题上的差异。

周王朝维护巩固统治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

到了周昭王时代周王室本来就有衰弱的苗头,此时在鲁国公然发生了兄弟砌墙的事件,周昭王居然听之任之,这无疑是对维系周王室统治秩序的一种公然破坏。

汉武帝则对加权中央集权表现出极大的决心,从北击匈奴到南平百越,再到平定各诸侯国的叛乱,强力推行推恩令等等,都可以看出汉武帝对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决心。

无论是谁敢破坏这个秩序,汉武帝都给予其最沉重的打击。

最后就是两位君王在军事领域的差异性结果使然。

周昭王执政时期虽然对外战争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打出了周王室的威风,但周昭王在最后一战,征伐荆楚之时,全军覆没,周王本人也一去不返,不知所踪。

这对于周王室来说是一场无比巨大的损失,精锐部队六师尽丧,周王室对地方诸侯的威慑力大大下降。

反观汉武帝,在关乎国运的战争当中无一例外地都取得了胜利,任用良将,开疆拓土,尽管战争不断给百姓造成巨大的困苦,但总体上还保持在一个安稳的状态,更没有出现君王战死的状况。

总而言之,周昭王和汉武帝带领各自的王朝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标签: 周昭王

更多文章

  • 周昭王和汉武帝:继承了相同的王朝,为何却走向不同的拐点?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周昭王

    公元前980年,周昭王继“成康之治”率军征东夷,一战东夷拜服,开疆扩土,是为雄主。八百年余年后,汉武帝继“文景之治”命卫青、霍去病出塞击匈奴,收河套,建朔方,开河西走廊,伐异拓疆,亦为雄主。可两位雄主境地相似,功业相仿,王朝结局却走向了不同。一、处境相似1、承继成康之治的周昭王公元前996年,“康王

  • 周昭王亲征楚国全军覆没,船漏水了还是命丧鳄鱼之口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周昭王

    文|流沙历史课周昭王是西周的第四任天子,他的死因却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史书上只是说他“南巡不返”,至于死于何故,官方的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周昭王究竟经历了什么,堂堂天子为何会死的不明不白?周昭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执政时期,继承先辈遗志,一直以武力征服来扩张周王朝的版图,在肃清周围小国以后,

  • 王室东迁,周携王和周平王并立,三大诸侯国成最大受益者

    历史人物编辑:南极狼人标签:周携王

    周天子迁都洛邑,也是西周灭亡的标志,但幽王并不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史记》上根本没有提及姓名的周携王才是西周末代君王,这位周宣王的庶子被虢国扶立,当了十一年天子,才被晋文侯所弑,周携王和周平王两王并立之时,也是周王室失去对诸侯控制的时期,而随着周平王的东迁,也让三大诸侯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西周之乱始

  • 隐秘的天子:除了周平王,西周竟然还有一个末代天子周携王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周携王

    文/双尾猫《史记》记载周幽王死后周平王继位然后东迁,中国进入春秋时期。但是根据《竹书》和其他古籍记录周幽王去世后还有一个个周平王并存的天子—周携王。那么周携王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网上有不少周携王的介绍,但是有不少是属于网文性质。所以今天笔者就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复推一下。(一)只言片语的记载首先关于

  • 郑庄公与周桓王之间的恩怨纠葛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周桓王

    周平王在位51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在得知周平王去世后,王子狐也是悲愤交加,马不停蹄地向雒邑赶去,可不幸的是还没等他赶到雒邑,他也去世了,至于王子狐如何去世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郑国质押的这些年王子狐过的并不怎么好,又加上父亲去世,一时伤了心肺才一命呜呼的。王子狐去世后,周朝的

  • 长葛之战,周桓王为何会输?为什么没有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周桓王

    平王东行存宗庙,长葛箭落天子芒。大周皇朝自从王室东迁之后,日子是过得一年不如一年,等到了东周的第一位君王周平王死后,大周是彻底地压不住中原的局势了。东边刚刚崛起的郑国,挟天子以令诸侯,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这三位君主,组成了春秋初年的第一个霸业集团,代表周王在中原地区发号施令。虽然说郑庄公也是姓姬,

  • 螳臂当车的“周桓王”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周桓王

    以下是作者读书笔记,若是喜欢可关注“弘毅斋味”或收藏此文,本号专做文化类节目,望共同学习和探讨。从前面几节的讲述中可知,郑庄公这几年将郑国打造的有多麽强大。它东边的齐国、鲁国是铁杆同盟国,宋国已经化敌为友,南边的陈国是姻亲关系,许国已经是附庸国,西边的周王室已经风雨飘摇自身难保了。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

  • 周庄王姬佗大事记:王室熬死了小霸郑庄公,却迎来了霸主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周庄王

    周庄王,名姬佗,东周第四代第三任天子。BC724年,姬佗出生,姬佗年幼之时,母后去世得早。BC708年,16岁的太子姬佗娶太子妃,生长子王孙姬胡齐(次年,周桓王发动讨伐郑国的“繻葛之战”失败)。BC697年,周桓王驾崩,27岁左右的姬佗嗣位周天子,是为周庄王。东周第一代周平王,主要借助郑国的力量东迁

  • 周庄王嫁女,却搭上鲁桓公性命,没想到姜小白给了他“尊王攘夷”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周庄王

    周桓王是东周的第二任君主,他在位期间曾带领诸侯联军征伐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不料被郑庄公一箭射中肩头,差点要了老命,也让天子的威严荡然无存。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去世,临死前又进行了一番骚操作,结果再次惹了麻烦,为东周王室第一次祸乱埋下了伏笔。周桓王(配图)原来周桓王在世时,对嫡长子继承制颇有不满,暗

  • 周僖王姬胡齐大事记:东周王室一夜暴富,天子五年放纵娱乐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周僖王

    周僖王,名姬胡齐,东周第五代第四任天子。BC708年,姬胡齐出生,姬胡齐年幼之时,母后去世得早。BC692年,16岁的太子姬胡齐娶太子妃,生长子王孙姬阆(当年嫁入齐国的王姬难产去世)。BC682年,周桓王驾崩,26岁左右的姬胡齐嗣位周天子,是为周僖王。东周第一代周平王,主要借助郑国的力量东迁洛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