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河南发掘一古墓,揭开苏妲己的真实面目

河南发掘一古墓,揭开苏妲己的真实面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劲爆文史 访问量:1248 更新时间:2023/12/16 12:52:05

纵观那些因昏庸无能的亡国君们,他们身边总免不了有祸国妖妃的影子,唐玄宗有“名花倾国两相欢”的杨贵妃,陈后主有“妖姬脸似花含露”的张丽华,再比如褒姒西施、陈圆圆等。

苏妲己作为史上比较典型的一个妖妃始祖,她的形象更是被渲染上了神话色彩。

在一些热门影视作品里,这一角色曾被许多知名影星扮演过,包括比较经典的傅艺伟、温碧霞等。

美人儿们将同一角色演绎的各有风情,但是妲己的形象却基本都是美艳狠毒的妖姬形象,是蛊惑商纣王导致商朝覆灭的千古罪人。

妲己妖孽祸水的形象在所有人心中根深蒂固,那么揭开神话面纱,历史上究竟有无妲己一人,真实的她又是什么面目呢?

苏妲己生平

虽然苏妲己的形象被夸大渲染上了神话色彩,但是她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早在19世纪末,在河南省淇县发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都城遗址,并找到了商纣王和苏妲己之墓。

商纣王的墓地在明代县志上就有记载,纣王在与周武王牧野交战后大败,登上鹿台自焚,死后葬于朝歌城外,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淇河西岸。

苏妲己的墓就在纣王的旁边,但是当时世道不太平,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去深入发掘这座妖姬之墓,于是就暂且搁置了。

直到20世纪初,河南政府才又想到了这座古墓,于是派遣了专门的考古专家小组,对这座古墓仔细发掘。

苏妲己之墓在农田之中,墓葬规格比起纣王,可谓是显得无比寒碜,里面的陪葬品也不算

多。

妲己和纣王之墓像两座孤寂的土丘一样,寂寥地立在那里。

如果不是墓碑上刻着的“纣王之墓”、“苏妲己之墓”几个朱红的大字,很难想象,这里居然就是历史上那一对臭名昭著的昏君妖姬长眠之地。

妲己生卒年不详,应该死于牧野之战后,差不多不到30岁,她被献到纣王身边的时候,不过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懵懂少女。

妲己此人,生于商朝末年,原本是冀州侯苏护之女,她也不姓苏,而是来自苏氏部落,于是后人就给她安了个苏姓,称其苏妲己,后被商王帝辛纳入怀抱。

至于妲己是如何来到商王身边的,史书上说法不一。

商朝体系是部落联邦制,从九世之乱开始,战事频繁,商朝的统治力量日渐削弱。

服从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商朝的国力被战事消耗了大半,活在商王统治下的四方诸侯便翻脸,不再向帝都进贡,并时不时蠢蠢欲动,准备反咬一口。

妲己的真实来历

《竹书纪年》上曾这样记载:“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作琼室立玉门。”

这也是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即公元前1147年,商王子辛在任期间,冀州侯苏护部落发动叛变,商王在朝歌集结兵马,率大军前去镇压。

商王大军骁勇善战,如神兵天降,将苏护部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彻底掌握了苏部落的生杀大权。

整个部落即将覆灭之际,苏护选择了向帝辛投降,并向战胜者献上部落中的牛羊猪马作为贡品。

这些还不够,为了抚平商王的滔天怒火,苏护只好又两股颤颤地献上了美女——自己的亲女儿苏妲己。

能被献给帝王的女人自然不可能是歪瓜裂枣,否则部落人头掉的更快,而帝辛与妲己的相遇也绝不是英俊帝王与美丽的部落少女的民间话本情节。

纵观影视作品中的商纣王和妲己,大多都是一个妖艳美丽,一个虽是残暴昏君,但外表却英武不凡,基本很少有找老头子来演绎纣王的。

英俊的男人和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才更能吸睛,老头和美人之间又算什么呢?

可事实上这时的帝辛已在位四十多年,已经是个快60岁的糟老头子了,足以当妲己爷爷。

妲己确实是十五六岁的如花妙龄美人,至少我们可以断定帝辛看到妲己的第一眼,就被对方的美貌震慑,当场被迷得晕头转向,不然他也不会那么轻易答应了苏护的求和。

因为此时的帝辛再看苏护那都不是叛乱头子了,那简直就是岳父大人!

昏君难过美人关,妲己在怀的帝辛对于苏部落的求和,哪会再不答应,前脚同意求和,后脚挟着妲己和一众猪牛羊贡品班师回朝。

史书上很少有对妲己的正面评价,但至少在此处,可以看出苏妲己算是比较深明大义的,她就这么乖乖地被献给商王,而不是哭闹着坚决不肯嫁一个残暴的糟老头。

她什么都没说,就离开家乡和父亲,跟着商王走去了陌生遥远的朝歌。

回到朝歌的商王对这新获得美人妲己爱不释手,我们无法详知帝辛究竟是如何展示自己对妲己的宠爱的。

但是在史书以及现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帝辛对苏妲己的宠爱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列女传》记载的是史上诸位贞妇贤妃,以树立女性楷模,还把妲己、褒姒等祸水拉来当反面教材。

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妲己之恶:“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帝辛嗜酒喜淫,妲己的到来更是加剧了他的昏聩。

后宫堆满了搜刮来的珍宝,流酒为池,悬肉为林,宫人裸身奔走嬉戏于其中,夜间皇宫也灯火通明,彻夜畅饮。

因为“妲己好之”。

帝辛的憎恶喜怒全系在了妲己身上,妲己随口夸一句的东西他如视珍宝,妲己讨厌的人,他就格杀勿论。

帝辛发明了炮烙之刑,命有罪之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烧得受不住了,就直直坠入底下的火炭之中,发出刺耳惨叫。

末了也要加一句“妲己乃笑”。

最典型的还是比干剖心的典故,妲己听说比干有七窍心,于是就想看,纣王二话不说就把比干胸腔挖开个大口子。

《吕氏春秋》中,还记载了妲己干政的一面,称妲己区区一个妇人,仗着帝王的宠爱祸乱朝纲,滥杀无辜,导致臣民极度不满。

但是史上对纣王最多的评价除了昏聩之外,就是天生神力、刚愎自用,妲己对于这样一个男人而言,充其量只称得上是一个玩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如何能做到祸乱朝纲呢?

妲己得宠后,她老爹苏护的部落也还是混得一般般,也没像杨贵妃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妲己是不想提拔父亲,还是根本就不像史书上渲染的那般权力滔天呢。

由此可见,妲己所谓的干政,更像是为了有个伐纣的正当理由而强扣给她的帽子。

狐妖形象从何而来

上古时代,狐是祥瑞的象征,被赞为“青丘奇兽”,尤其是白狐最受尊崇。

结果一路发展着,狐神便沦落成狐妖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风流自由的朝代,在民间传说中,狐狸更是可以幻化成女子形态,狐媚惑人,诱人苟合,实属淫妇。

狐渐渐成了美、淫、祸、媚的代名词。

白居易在《古冢狐》中,第一次将狐妖与妲己这两个形象放在一起,称女狐妖尚且可幻化成人性,荧惑人心,更何况是褒姒妲己等人,靠着容色把一个国家都能给蛊惑完蛋。

历代文人骚客皆对妲己口诛笔伐,之后便渐渐加深了妲己与狐媚的联系。

而妲己的罪责总结下来,约为以下几条:

媚色惑主,使得君王惰政,是为其一;

不守女德,助纣为虐,是为其二;

残害贤良,如剖比干之心,是为其三;

身为女子,却极具政治野心,是其四。

简而言之,又美又淫荡惑人,简直就是狐狸精必备特质,苏妲己一应俱全,后人便逐渐沿用了这一设定。

《武王伐纣平话》中进一步神话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加上了神魔色彩。

书中的纣王先遇到美丽神圣的玉女,但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玉女没接受纣王的示爱。

爱而不得的纣王便在民间大肆搜寻与貌似玉女的替身,然后就找到了妲己。

但在把妲己接回宫中的路上,妲己被九尾妖狐夺魂换魄,妖狐肩负灭掉商朝的使命,取代了妲己,进宫享受了纣王的宠爱。

许仲琳在编撰《封神演义》的时候,也不忍将灭国的罪责强加在一个女子身上,于是结合历史事件和民间鬼神之说,将妲己塑造成了被千年狐狸精吸魂夺舍的形象。

于是就变成了,这个女孩子至少在被狐妖夺舍前是无辜的,美艳妲己与温润如玉伯邑考、残暴狠虐的商纣王之间的大三角恋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妲己本就姿容绝艳,但却娴静淑良,被狐妖取代后才性情大变,增添了狐媚狠辣的色彩。

根据记载,帝辛原本是位明君,有勇有谋,遇到妲己后才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暴君,妲己的转变与商纣王的转变也恰巧对得上。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并未全盘将商朝的葬送扣在妲己一人的头上,而是从侧面揭露了妲己的身不由己与苦楚。

被父亲献给纣王,她无可奈何,被狐妖夺舍,她身不由己。

就连取代妲己的狐妖也是奉了女娲娘娘之命,前去勾引商王。

将商朝的灭亡隐喻为天道有常,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因此准确地来说,那些罪责是被狐妖附身后的妲己造的孽。

但是世上终究并无鬼神妖魔,那么这些炮烙之刑、酒池肉林又是怎么回事呢?

狐妖肯定是杜撰出来的,但是酒池肉林可能确有其事,而妲己已经为此买了几千年的单。

史书中,几乎每批判一次纣王的残暴荒淫,都要在后面加一句“妲己好之”。

总之一切都是因为妲己喜欢,妲己爱看,却没有多少实质证据证明是妲己喜欢。

仿佛纣王成了只是一个为了讨好心上人的男子,纣王只是盲目的“耙耳朵”,而妲己是真的狠毒。

可是纣王若真是仁君,会对一个这样的妃子予取予求吗?倒不如说是妲己成了纣王的幌子,代纣王承受了一切罪责。

妲己也许确实错了,她错在不该逢迎纣王,如果她像贤臣一样,天天劝谏商王不要那么昏聩,做个明君,她怕是死得比谁都快。

不过至少这样她可以被写进《列女传》中,成为一个正直的好女子,而不是被笔者愤怒地作为反面教材写进去,承受后人的批斗。

众所周知,灭掉商朝的是周朝,商在后世的眼里已然成了荒淫的代名词。

而商周积怨已久,再加上末代商王实在昏聩,民间怨声载道,商朝国力削弱,西周日益强盛,终有一天会打入朝歌。

而西周得有个更正当的理由伐纣,正好帝辛身边又有个妲己,这可真是刚想瞌睡就有枕头递上来。

帝辛未必真搞出了什么酒池肉林,先秦史料中的他种种罪行,如好色酗酒,不团结友爱,不管百姓死活,懒政惰政。

这些使得他看起来基本后世的典型昏君大同小异,爱喝酒怎么了,喜欢美女怎么了,不爱上班又怎样。

但是西周得给他渲染得更夸张些,于是他们盯上了最有话题点的妲己,把妲己直接妖魔化,简接衬出帝辛本人的残暴。

炮烙是为了让妲己看个乐呵,酒池肉林是因为妲己喜欢,剖比干的心,也成了是为了妲己治病。

西周顺利灭掉后,随着日月星移,妲己纣王的黑料也越来越多,但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后人渲染夸张的,恐怕只有长眠地下的妲己和纣王本人知道了。

揭开祸国殃民的面纱,真实的妲己只是一个被踢来送去的小贡品,跟猪牛马等牲畜没有区别。

这样一个连自己命运都无力掌控的女子,却充当了历史数千年的工具人,只留一座无声屹立、无人问津的田中孤墓,和后世无尽的骂声。

信息来源:

苏妲己墓 百度百科

《列女传》 刘向

冯军.历史文化镜像——妲己形象诠释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2019(01):85-107.

标签: 苏妲己

更多文章

  • 伯邑考寸功未立,却为何被姜子牙封为大帝?看他的大帝是谁让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伯邑考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场景,就是姜子牙分封三百六十五位诸神。每每听到姜子牙喊出一位大神的封号,都会感觉热血沸腾。毕竟后来的西游世界中的天庭诸神,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理论上来说,能够成为天庭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那么这里面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一定的来头,要么为封神大战立过功,要么在封神大战中应劫

  • 《封神演义》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姓姬,为何长子却叫伯邑考呢?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伯邑考

    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周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长子伯邑考,四子武王姬发,第一百子为雷震子。 当然文王姬昌并不可能有一百个儿子,姬昌和正妃太姒有十子,除了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姬发,善会解梦的周公也是文王之子。周公还有一个很网红的名字,叫“姬旦”,不知道达芬奇有没有画过周公。 古人的名字有时候真的很有趣

  • 姬昌有很多十几个儿子,为什么嫡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伯邑考

    周文王姬昌有很多十几个儿子,著名的就有嫡长子伯邑考,二儿子周武王姬发,四儿子周公姬旦。其嫡长子伯邑考死得最惨,这也是为什么周人都不呼其名,而尊其为“伯邑考”的原因。伯邑考并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据考证应该是“姬考”或者其他,至今历史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为什么周人要尊称姬考为“伯邑考”呢,这里面有

  • 53岁温碧霞健身房练小蛮腰,美回苏妲己,网友:伯邑考真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科技说标签:伯邑考

    在《封神榜》中,伯邑考是位特别悲情的人物,一心来朝歌救父,却因为拒绝了妲己的挑逗,使得对方恼羞成怒,直接剁成肉酱做成肉丸给他的父亲周文王吃。而时隔多年,扮演“苏妲己”的温碧霞又重回观众视线,晒出她在健身房练瑜伽的照片,并称一定要练成小蛮腰。53岁温碧霞健身房练小蛮腰,美回苏妲己,网友:伯邑考真君子。

  • 伯邑考: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长相俊美被妲己看上

    历史人物编辑:眼猫摄影标签:伯邑考

    伯邑考,姓姬,名考,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为什么说伯邑考是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九侯案、鄂侯案发生后,周文王(西伯昌)对处理结果不满而叹息,被纣王知道后,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境内)。后来闳夭等人寻求美女、财宝等进献给纣王,纣王才将他释放。而在这期间,伯邑考在殷商做人

  • 封神榜中最悲惨的人物是谁?不是伯邑考,而是被哪咤害死的她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伯邑考

    导语:封神榜中最悲催的人是谁?不是伯邑考,而是哪吒害死的她,徒弟被哪吒害死,她被太乙真人打回原形《封神演义》可以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也曾经被改编成无数部影视作品登上荧屏,里面所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比如说,雷震子,哪吒,姜子牙等等,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却是一位很多人眼中的反派人物,她

  • 伯邑考在封神中并无功劳死后却被封紫薇大帝这和他做的一事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伯邑考

    封神的故事主要是一场大战,通过两方面的争斗展开,既然是战争,当然就出现了一批将领。他们一般都是武功高强,还跟着各处高人学过法术,因此表现非常优秀。即使有些运气不够好,像是截教的那些人,被杀死了,最后还是能上封神榜,死后被封了神。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人,他可以说是没有立下任何功劳,连大战都没有参与,但却

  • 《封神演义》中的帅气伯邑考迷倒一众女子,却唯独迷不倒苏妲己!

    历史人物编辑:大江说生活标签:伯邑考

    自从新版《封神演义》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吐槽,而且口碑非常不好,在豆瓣的评分也只有3.6分,但是这部剧的收视率却非常的高,几乎是稳坐冠军宝座,这么看来这部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其实所谓的口碑低评分差大都是因为剧情改动过大,但作为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它还是有很多忠实原著粉的,无论翻拍多少次都会有观众

  • 封神演义:伯邑考化身恋爱专家,透过琴音为子虚解惑,二者成知音

    历史人物编辑:疏影暗香残标签:伯邑考

    罗晋、邓伦、王丽坤主演的电视剧《封神演义》正在持续更新中,伯邑考为了让父亲能够回到西岐决定顺应王命到朝歌。但邓伦饰演的子虚对伯邑考非常好奇,想要一争高低对弈琴技。在子虚弹琴的时候,伯邑考听出了子虚的心境,爱而不舍思无邪,是伯邑考对子虚的评价。子虚对妲己的复杂情愫在伯邑考的三言两语中,让子虚看到了自己

  • 圣人不食子肉,姬昌为何偏偏吃了伯邑考的肉?他这么怕死?

    历史人物编辑:初夏听花开标签:伯邑考

    纣王在杀了姜皇后之后,担心东伯侯姜桓楚造反,于是便将东南西北四大诸侯都招到朝歌,想要一起杀死。在杀了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之后,费仲尤浑为北伯侯崇侯虎求情,众多大臣为姬昌求情,所以纣王便放了他们二人。纣王虽然饶了姬昌一命,但他始终对姬昌不放心。作为纣王心腹的费仲尤浑急纣王之所急,便去试探姬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