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朱,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但是要说真的了解他,我们也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杨朱并不想其他诸子百家一样有自己的作品流传下来,没有《杨朱子》这样的书,人们对杨朱哲学的理解仅限于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比如《列子》,《庄子》、《孟子》等等。
尤其是在《孟子》一书中,孟子先是说如今天下的言论,于是墨子的就是杨朱的。然后说杨朱主张“为我”,是“无君”,墨子主张“兼爱”,是无父,无父无君,所以他们是禽兽。
不难看出,杨朱的哲学在当时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他最为国人熟知的典故就是“一毛不拔”,在古人看来,杨朱属于那种极端自私自利的自我主义着,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观点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一毛不拔和杨朱哲学也就成了如儒家所贬低的对象。
那么杨朱的一毛不拔,真的只是字面意思上的一毛不拔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学说为什么能那么流行,以至于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为了了解杨朱的思想,我们不妨回到原文中去看一下,《例子》中曾明确记载过此事,有一次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去问杨朱:如果把先生身体上的一根毛拔去,来拯救天下,先生干不干(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朱回答:这个世界实在不是一根毛就能够救济的。禽滑厘说:我说的是假如,假如可以,您愿意吗(假济,为之乎)?杨朱报以沉默,一句话也没有回答。
禽滑厘离开之后去问杨朱的弟子孟孙阳,孟孙阳说:哎呀,您没有搞懂我家老师的意思(子不达夫子之心),让我来解释一下吧!比如说有人打你一顿,然后给你万金,你愿意吗?禽滑厘说我愿意。孟孙阳又说:如果卸你一条腿,让你得到一个国家,你愿意吗?禽滑厘这时沉默了,说:一根毛比一块皮肤次要,一块皮肤又次要于一只腿,但是如果没有一根毛,就没有一块皮肤,没有一块皮肤也就没有一条腿。毛发固然只是身体的万分之一,但是也不应该轻视啊!
孟孙阳不愧是杨朱的大弟子,他基本上解释清了自己老师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局部不可小看,整体利益是局部利益的总和。如果推广到整个社会上就是不要把一个个的小民不当回事。杨朱说过: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每个人都不必损伤自己,那么就没有尧舜了,如果每个人都不去利天下,那就没有纣王这样的暴君了,这不是很好吗?对杨朱来说,如果人人都不必牺牲自己而去为天下牟利,这个社会就是最好的社会。与其牺牲消防员去灭火,没有火灾难道不是最好的吗?为什么非要牺牲和奉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