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七十岁才开始学习晚了吗?师旷:只要还活着,永远不晚

七十岁才开始学习晚了吗?师旷:只要还活着,永远不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东铧 访问量:3663 更新时间:2023/12/24 9:37:24

只要还活着,学习就永远不晚

春秋时期,晋平公师旷:“我都七十多了,现在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吧?”晋平公的这番话在现今社会上,恐怕也会有很多的赞同之音。有像他一样的人,年事已高,尽管有学习的欲望,却被自己的年龄绊住了脚步,不仅白白地浪费了仅剩无多的时间,反而平添了诸多的烦恼与焦虑。

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会抨击年事已高却还想学习的这类群体,说着“瞎折腾”白费功夫“之类的话。这些人都对学习的概念都有着各式各样的误解,因此会产生这样的偏见。

但早在几千年前,师旷就对学习与年龄的关系做出了精妙且准确的回答。师旷说:少年时学习就像初生的朝阳,中年时学习就像正午的骄阳,晚年时学习就像蜡烛一样明亮。”那些直到晚年都不想学习的人,就像在黑夜中走路,那么在黑夜中走路点上蜡烛,孰好孰坏,一眼便能分辨出来吧。因此,只要还活着,只要你愿意开始学习,那么学习是永远不晚的。

少年学习正当时,中年学习不嫌迟,晚年学习退其次

尽管晚年学习也是不晚的,但是晚年终究垂垂老矣,在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上是比不得少年与中年。而中年呢,生活的琐碎与压力骤然而至,尽管会有学习的意愿,但是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经济上,压力都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学习最好是趁着青春年少,精神上蓬勃上,身体上体魄正健,时间充裕,精力充沛。

正如伟人所说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如果因为什么原因错过了这一时间段,也不必一直沉浸于后悔之中,大可以于中年重拾学习的愿望,尽管可能压力颇大,但只要有恒心,找准方法,坚持下去,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如果中年也错过了的话,就唯有利用好人生最后的时间段了,即便是垂垂老矣的暮年时期,只要愿意开始,愿意下功夫,也能做出一番成绩,正如前所说:蜡烛的光芒,总比在黑暗中走路好。

学习趁现在,明日其多

现在在学生群体中有一种很见的症状,被称为学习焦虑症。这类群体通常会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行动力比较差。通常他们会在晚上(也可能是白天)对对自己进行审视,然后感觉到自己的各种不足,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于是就会对自己说:“从明天开始,一定好好学习。”但最后,还是一切照旧,什么都没有改变,于是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之中,这样的话我们玩也不会开心,学也学不好,什么都没有得到,平白浪费大好青春。

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我们是活在今天的生物。如果我们暗示自己说:从明天开始学习,那么潜意识里我们会感觉到时间还很充裕,不用急,可以慢慢来,于是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流过。明日是何其的多,我们一直等待着明日已经改变的另一个我们,殊不知,这不仅是痴人说梦,更是蹉跎了大好时光。所以,你得改变,不要说:从明天开始,而应该说: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开始,开始学习,开始努力,开始去改变自己,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已经拥有了改变人生的资格。

小结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因为年少就大肆挥霍着时光,也无需因为人至中年便对学习丧失了动力,更不必因为垂垂老矣便对学习畏之如虎。学习是永远不晚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为蹉跎时间找着借口。须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年少的人,趁着青春年华,何不把握当下。学习可以等你,时光可不会。莫要等,从现在开始,就去做,去学,你不负时光,时光定不会负你。

中年的人,不要被琐碎缠住了脚步,坚定你学习的恒心,找准学习的方法,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找到平衡点,即便中年了又何如,一样可以活得更美好。

暮年的人,利用好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吧,开始学习,开始改变,即便时日无多,亦可以像一瞬的昙花绽放,又或刹那的绚烂烟火,展示出生命最终的美丽奇迹。

标签: 师旷

更多文章

  • 「春秋故事」齐顷公为母亲一笑惹怒郤克,晋齐爆发鞌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书儿游戏日记标签:郤克

    齐惠公十年,齐桓公的次子齐惠公吕元病逝。自此,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吕无亏、吕昭、吕潘、吕商人、吕元都分别做过了一遍齐国国君。齐惠公吕元的去世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齐桓公五子争位告一段落。齐惠公的儿子吕无野继位,是为齐顷公。这个齐顷公算是一个比较孝顺的国君,他的父亲齐惠公死后,母亲萧桐叔子便一直闷闷不乐。

  • 春秋晋国,王室内乱,曲沃桓叔趁乱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曲沃桓叔

    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沃,世称曲沃桓叔。当时曲沃的城池比晋国的都城翼城还大,违背了周礼规定的等级制度。晋国大夫师服劝谏晋昭侯说,建立国家应该让君王的力量、地盘大于臣下,这样才能巩固地位和统治,本末倒置是不能稳定的,曲沃日后必为祸害,但晋昭侯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从此埋下晋国近七十年内乱的祸根。成师在五

  • 「春秋故事」晋襄公-继承父亲霸业却也为晋国分裂埋下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晋襄公

    晋文公死后,其子姬欢继位,是为晋襄公。晋襄公可以说是继承了父亲晋文公春秋霸主的地位,继续重用晋文公时期的卿士,然而,他的一些做法却为日后六卿把持朝政埋下了伏笔。首先是名将先轸之死。先轸是晋文公、晋襄公在位时的春秋名将,曾指挥了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帮助晋文公确立了晋国在春秋的霸主地位;也曾指挥了崤之战

  • 山西历史名人 (补)五十五 荀林父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荀林父

    荀林父(?-公元前593年),姬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称中行氏,谥桓,是荀逝敖的长子,智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城濮之战前,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晋文公四年(公元

  • 「春秋故事」荀林父-晋国中行氏的始祖,邲之战败于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荀林父

    晋国大臣荀林父的祖先本是晋国原氏一族,其爷爷原息是晋献公时期有名的大夫,曾辅佐了晋武公、晋献公两代国君,其中假途灭虢的计策就是原息献计给晋献公的。晋武公灭荀国后,将荀地赐给原息,所以原息后人开始以荀为氏,原息又被称为荀息。荀息的儿子荀逝敖也担任晋国大夫,荀逝敖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便是荀林父,因荀林

  • 《左传》故事:士贞子谏复荀林父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荀林父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回到国内以后,统帅荀林父请求处死自己。晋景公想要答应,士会的庶子士渥浊劝谏道:“不能处死荀林父。城濮之战,晋军战胜了楚军,连续三天吃楚军的粮食,晋文公仍然面带忧色。左右群臣都说‘有了喜事还愁容满面,那有了忧愁之事,该开心吗?’文公说‘楚国的令尹得臣还在,国家的忧

  • 晋平公整日喝酒作乐,16岁齐国小公主悲剧,田被耕坏牛没累死

    历史人物编辑:妙笔历史标签:晋平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封建社会制度更是延续了2400多年,厉害了我的国,身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男女地位差别很大,所谓的男女平等在封建社会,是从来都不存在的。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往往要低于男人的地位,有句话说得好,男人就像是一头牛,女人就像一亩田,只有累死的牛,

  • 韩厥如何提升自己在晋国的地位?韩氏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大族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柳叶风动标签:韩厥

    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任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

  • 「春秋故事」晋厉公杀三郤-晋国郤氏一族的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晋厉公

    晋景公三年,晋国主帅郤缺去世,郤缺的儿子继承了郤克开始在六卿之中显露头脚。郤克担任上军佐,辅助士会统领上军。楚庄王正好趁着此时攻打郑国,晋国新任主帅荀林父率军来救,双方在郑国邲地(今河南郑州北部)展开大战。此战晋国惨败,损失惨重,但士会、郤克统领的上军却表现出色,并没有遭到太大损失,这也为郤克后来顺

  • “鬼”字让人避讳不及,为何王诩被称鬼谷子?并非因隐居鬼谷得名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时空机标签:王诩

    中国人在取名的时候,很多字基本上是不会用的,其中“鬼”就是其一。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鬼是人去世之后的一种形态。谁会给刚出生的一个孩子,取一个带“鬼”的名字呢?但是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字眼,却让王诩给使用了。王诩也叫王禅,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他是一个跟孔子齐名的一个人物,而他也就是后来人们口中的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