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书上故意写错商纣王是昏君 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秘密

史书上故意写错商纣王是昏君 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研墨香 访问量:3636 更新时间:2023/12/12 11:02:23

01

三千多年前的某个夜晚,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大祭司拿龟甲算了一卦,卜出了他的名字叫“受”,跟着他爹姓“子”,连起来就是“瘦子”,啊不,“子受”。

因为他是他爹最小的儿子,我们就姑且叫他小受吧。

小受的身份可不简单,他爹是商朝的君王——帝乙,而他,则是将来的帝位继承人。

小受从小就武力值惊人,可能是因为特别爱吃肉的关系,练出了八块腹肌人鱼线,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关键是他还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并非只会举鼎的莽夫。

最关键的是,小受长得还很帅,在这个颜值及正义的社会里,他的毫无疑问的天之骄子。

后来爹死了,小受顺理成章地继位,成了大商朝最后一位君主。

除了小受,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辛”,既然称帝了,就叫“帝辛”,讲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他是谁了。

如果还没转过弯来,提醒一下,他的谥号叫“纣”,咱们一般都叫他商纣王

谥号,是古人对皇帝大臣的盖棺定论,特别能打仗的就叫“武”,比如秦武王汉武帝;道德博厚的就叫“文”,比如汉文帝隋文帝;死得比较早的就叫“哀”、柔弱仁慈的就叫“惠”···

有好皇帝也有坏皇帝,当然也就有好的谥号和不好的谥号,很不幸,商纣王的“纣”字,是天底下最坏最坏的谥号。

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驾车马后部的革带,但当它作为谥号用时,基本上就等同于残暴荒淫、独断暴虐,反正一切骂皇帝的话都可以用这一个字来表示。

蔡邕说:“残义损善曰纣。”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也只有他一个人得了这个谥号,后人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语“助纣为虐”来膈应他。

说帝辛是史上第一昏君,恐怕一点毛病都没有,谁让他是亡国之君呢?谁让打倒他上位的周武王是天纵英才一代明君呢?

小受哭唧唧:“人家明明不是啦!”

可是历朝历代的史官全都捂起耳朵“我不听我不听”,然后加点墨水往竹简上写:“纣王淫乱不止、祸国殃民,武王起而伐之···”

02

帝辛当真是个昏君吗?

抛开有色滤镜,我们来看看他即位后都干过些什么事:

1.重视农桑,强盛国力。

帝辛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俘虏和奴隶,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

犯错奴隶中身强力壮者还需要参军作战,以补充兵源,某种程度上既给了这些奴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降低了贵族伤亡。(商朝以前只有贵族和奴隶主才有资格参与作战,伤亡巨大会动摇国本)

2.选贤举能、唯才是举。

他大胆选用有才能的中下层国人,开平民当官的先河,同时,他也不拘一格,毫不避嫌地重用王室成员,如微子比干等。

在这些人的辅佐下,帝辛开始对朝廷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以往贵族的世袭权利并收回了他们的领地,当然,贵族们的既得利益受到削弱,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暴动。

3.蔑视陈规陋俗,不信奉鬼神。

商人崇尚鬼神,更迷信巫卜之术,国家大事小事都有赖于卜辞,宗教神权集团权力很大,把持朝政为所欲为。

帝辛进行了坚定的宗教改革,惩处了一批为非作歹的宗教人员,同时明确规定政、教分离。

4.开疆拓土,统一东南。

帝辛自身武力值就很高,对带兵打仗也是信手拈来,在位期间,商王朝正面临着来自四面发布的虎视眈眈,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敌东夷。

为了抗击外敌,帝辛进行了军事改革。首先是提拔一大批新将领,随后是大规模扩充军队尤其是战车和象阵。

军事实力强大以后,他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从以上这些功绩来看,就算他算不上后世秦皇汉武那样的“千古一帝”,也绝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吧?

03

牧野之战中,商朝大军被周武王姬发打败,帝辛跑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绵延600年,传君17代31王,终归被灭于摘星楼的大火尘埃之中。

为了解释伐纣的合理性,周武王给帝辛列了6条罪状:

酗酒、不用贵戚旧臣、重用小人、听信妇言、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

咱们逐条来看看:

第一条是酗酒,那年头爱喝酒也是大罪过?对此周朝的解释是:酿酒需要粮食,而那会儿社会生产力落后,粮食给百姓果腹都不够,怎么能用来浪费呢?

即使贵为天子,也是不能浪费粮食的,这天子做得可真委屈。

第二条不用贵戚旧臣,这难道不是大好事吗?是他进步的表现啊!

第三条说的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妲己了,自古史家都有个毛病,将国家的兴亡全推到女人身上,妲己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

且先不论商人颇重迷信,家国政策皆由甲骨卜辞出,只说帝辛还有一条罪名是刚愎自用,不听人言,这里又讲他听信妇言,岂非自相矛盾?

再来看第四和第五条——这压根儿就是同一条,帝辛不信奉鬼神、不肯将国家大事交与宗教神权,搁今天就是唯物主义要破四旧,搞政教分离,多先进呀!

综上可见,周朝对周武王对帝辛的指控虽然有失公允,但脏水泼得并不厉害,远没有达到“史上第一昏君”的条件,你看后世那些剖孕妇肚子、大殿上架起汤锅煮大臣的皇帝,哪一个不比帝辛更混蛋?

凭什么就他得了个“纣”的称号?

这口锅,不能周武王一个人背。

04

来看看史上第一昏君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西周的史书里,帝辛并没有完全与荒淫暴虐挂上钩,但东周以后,史家手中的笔就开始妙笔生花了。

在春秋时期,关于帝辛的罪状增加了一条――“比干谏而死”,一句话,没讲到底咋死的。

战国时,比干就死得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投了水,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被剖了心。

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帝辛是要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于是在逼死忠臣的基础上,又加一条红颜祸水。

晋朝时,一位史官干脆说,帝辛在妲己的怂恿下,剖了比干的心,还解剖怀孕妇女看胎儿形态,有意思的是,这位史官是医官出身的,干一行爱一行,连写史书都与本职相关。

至于那大名鼎鼎的“酒池肉林”故事,在西周的文献上从来就没有,而是战国末年的韩非子写出来的。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写史一向以文学性、故事性为主,一看这么好的素材,赶紧添砖加瓦,写了“男女裸奔其间”。

咱们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帝辛让人挖了个池塘,往里面倒满了酒,但那时候既没有水泥也没有瓷砖,那池塘就是四壁都是泥土,一搅动酒都是浑的,他往池子里舀酒喝,还带着一丝泥土的腥味。

在酒池的旁边,是一片树林,那林子里没有叶子,高高悬着的是大块大块煮熟的肉,青年男女们赤身裸体,游走在各种五花肉中,饿了就张嘴咬一口···

这就是皇家的奢靡,这就是天子的审美~也太油腻了吧!

西汉的刘向也不甘寂寞,积极筹划“鹿台扩建工程”,使鹿台“大三里,高千尺”,从此帝辛就落下了穷奢极欲的罪名。

到了东汉,史官一看讲得很详细了呀,没啥发挥的地方,就只好让酒池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战国韩非子在写酒池肉林的时候,还顺带着提到了一种残酷刑罚:炮烙。

这也是商纣王的所谓最大罪行之一。

但韩非子跟帝辛隔了800多年,他如何知道?

荀子》以及后来的《史记》里也都提到炮烙,但没有提这种刑罚究竟是怎么弄的,想必年代久远,失传已久。

偏偏到了南北朝时期,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讲得非常详细:“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

清朝的俞樾在评议《韩非子》时,还像模像样地注解:“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好像他们亲眼见过似的。

05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帝辛雄才大略、开疆拓土,那些所谓的暴政荒淫又都是假的,商朝怎么还是亡在了他手里?

对此,咩咩只能说:帝辛运气不好。

帝辛继位的时候,整个商王朝早就是一个烂摊子了。

事实上,除了开国的商汤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以外,其余多数时间都国运不济,君与臣、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杀戮。

在内部,经历过“九世之乱”的王位纷争,众臣离心离德,四方诸侯见中央衰落,不愿纳贡,暗中发展自己势力,中原之外,各大少数民族部落也都虎视眈眈。

这就是帝辛继位后的局面,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强环伺的老大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积重难返。

他竭力施行改革,却受到多重阻力,为从大祭司那里夺权,他得罪了整个宗教神权集团,而人民却依旧对祭司信奉若神。

为废除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他得罪了大半奴隶主贵族,他们纷纷与外族联合对抗帝辛。

为巩固边疆稳定,他对东南用兵,虽获得大胜,开疆拓土,却遭到了更大的反扑。

帝辛连年征战,自然损耗国力,被多年来虎视眈眈的周王朝篡取天子位,也是不可避免的。

成王败寇,他做了亡国之君,注定要被黑上几千年。

标签: 商纣王

更多文章

  • 商纣王真是暴虐无比的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商纣王

    商朝(约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世纪),因最后首都定于殷,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也是信史时代的开端。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商朝。经历十七代三十一王后,末代君王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现今一说到商朝,人们似乎便会想起残暴的商纣王令人发指的暴行,商

  • 史上著名暴君,商纣王到底有多么暴虐淫乱

    历史人物编辑:谏史标签:商纣王

    商王帝乙的长子叫启,因不是王后所生,叫做“庶出”,没有被立为太子,只叫做“庶子”。小儿子叫受,是王后所生,叫做“嫡子”。帝乙本想立启为太子,但王朝的太史官极力劝阻,认为这是嫡庶不分,应当立受为太子,帝乙中好立受为太子。因为太史是商王朝中专门掌管朝廷执行各种制度记录的官,王室中各种大事他都要记录在案保

  • 封神中纣王连王叔比干的心都能挖却为何害怕闻太师?原因很感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比干

    封神中的纣王实在是一个狠角色,因为他是人间高高在上的王,所以就天不怕地不怕,什么话都说的出口,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其中很残忍的有他将自己的王后剜眼睛,炮烙双手,还追杀自己的儿子。对待自己的亲叔叔比干,他更是厚颜无耻的提出要挖其心给妲己做药,实在是丧心病狂。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纣王不仅不敢动他,甚至

  • 比干被挖心后,原本可以活下去,为何遇见卖无心菜的妇人后便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寂寞火炉标签:比干

    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小伙伴都知道,比干因火烧狐狸洞遭到苏妲己的记恨。妲己见自己子孙的皮毛被做成了一件衣袍,心如刀割,发誓要挖了比干的心。于是,她找来雉鸡精胡喜媚商量报复计划。一天,商纣王正和妲己,以及新欢胡喜媚一起用早膳。忽然,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纣王心痛不已。这时,胡喜媚说道:“姐姐一直有心

  • 比干被挖心后,仍然能活下来,为何却因卖菜农妇一句话丢掉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比干

    自从汉代,儒学被推崇为国学以来,孔子便有了万世师表的称号。虽然被誉为万世师表,但是孔子留下的文献笔记却少之又少,最后保存的孔子真迹仅仅只有一处,这便是他对一位名人墓地的题词。说起这位名人,还是商朝的一位宗室宰相,他便是比干。孔子为何要给比干题词呢?除了因为比干影响很大的原因之外,就是比干当时所遇到的

  • 封神演义中比干被挖心后,为什么还能骑马找人?姜子牙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比干

    封神演义中比干被挖心后,为什么还能骑马找人?姜子牙道出原因《封神演义》是中国比较早期的一个神话故事,是在明朝的时候出版的,虽然并没有列入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其影响力并不比四大名著差。在《封神演义》的前三十回重在突出纣王的残暴,在后面才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为了突出纣王的残暴,其中有一回合是介

  • 比干被挖心之后,活了下来,为何遇到卖无心菜的农妇却死去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比干

    其中比干被挖心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比干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被称为“亘古忠臣”。他受托辅佐帝辛,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比干对商朝如此忠心,那么他是怎么死的?纣王宠爱九尾狐狸变成的妖妃妲己,整日饮酒作乐,荒废国事,比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纣王

  • 传忠臣比干墓有一宝物,能看到他生前样子,宋徽宗大臣盗了被吓瘫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比干

    2015开心麻花有个春晚反腐小品《投其所好》,说一个单位领导的喜好影响到下面的员工。其实,每个朝代帝王的喜好往往引领那个时代的风尚。所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喜爱精通剑术的侠客,为此老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王喜爱腰身纤细的女子,为此后宫中的少女多半饿死。到了宋徽宗时期,好

  • 比干被害后留下一个孩子,妻子以地为姓,现在成长为中国南方大姓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比干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凭借着自己的碧血丹心而名传千古的人,如于谦、岳飞、文天祥等人,都是在面对艰难时局而力缆狂澜一意尽忠的豪杰,他们的名字也因此而在百年之后依然为人所传颂,我们称其为“忠臣”,而中国最古老同时也最知名的一位忠臣,非商朝时期的比干莫属。比干,本是贵族之后,他的父亲就是商纣王的祖

  • 比干被杀后留下一遗腹子,武王赏他一姓,如今已发展成南方大族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比干

    历史上涌现出过很多忠臣,他们不畏生死,为了天下庶民,敢于和帝王相争,明朝的于谦,南宋的文天祥,都是鼎鼎有名有气节的忠臣,而史上最早记载的比较著名的良相,应当是商朝的比干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比干因为向商纣王直言纳谏,而被残忍地杀害一事,在《封神榜》里面,狐妖妲己因为狐族族人被比干杀害,因此怀恨在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