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平王在周幽王还活着的时候就被西申拥立为王

周平王在周幽王还活着的时候就被西申拥立为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顾维乾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4/1/23 22:33:23

要是说东周第一位国君我们都会说周平王,这个周平王本来有弑父的嫌疑,最后却成为了正统,这一转变不得不让人称奇。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周平王在位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半个世纪。其实周平王执政时间也许应该大于51年,也可以说是小于51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计算周平王开始执政的时间点完全可以不一样。

周平王在位时间为什么可说大于51年?这是因为早在西周灭亡之前,周平王就极有可能已经当上周王了!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因为嬖爱褒姒,废黜了申后及太子宜臼。以《国语·郑语》记载推断,太子宜臼在此后不久就逃亡到了西申国。太子宜臼一逃入西申国,周国上下顿时如临大敌。被周幽王提拔成为司徒的郑桓公,居然找到王室太史伯阳,问他:“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身为司徒的郑桓公对周王室前景如此悲观,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周幽王与褒姒

答案就在另一本晋时发现的史书《竹书纪年》中。

《竹书纪年》记载,在周幽王五年(前777年),太子宜臼就逃往西申国去了。最为关键的是,按《搜神记》记载,周幽王继位之时不过才十四岁,那么他儿子宜臼逃亡到西申国时最大也不过五六岁。这意味着,所谓"平王奔西申"事件,完全不是宜臼自主所为,而是被人挟持到了西申国!挟持周平王之人,肯定跟西申国有着密切关系。

那么西申国挟持周平王,究竟有何目的呢?

古本《竹书纪年》中有这么一段话:“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这条记载中的“先是”二字说明,早在周幽王被杀之前,周平王就已经被西申国立为周王了。

难怪周王室上下都如临大敌,连郑桓公都急于寻找逃死之所——西申国立太子宜臼为王,无疑形同造反!所以,太史伯阳描述此时的情势,就说:“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

周平王

由以上记载可知,在周平王被挟持到西申国后,最迟在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就已经被西申立为周王,来与周王室对抗了!如果从这时开始计算周平王的执政时间,自然就要大于五十一年了。

那为何又说周平王的执政时间少于五十一年?

按《竹书纪年》记载,“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这说明,西周覆灭后,周王国还出现过一位携王。《竹书纪年》是晋人所撰,在描述这段历史时,当然要遵从晋人视角。

近年来新出现的史料清华简《系年》中是这么来描述这段历史:“曾(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即伯服)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

《系年》与《竹书纪年》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携王是被诸侯(邦君)、卿大夫(诸正)共同拥立而成为周王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在西周覆灭后,晋国与郑国一起率先背叛了诸侯拥立的携王,转而投靠了周平王。因此,晋人在撰写这段历史之时,当然要强调周平王的合法性。所以,《竹书纪年》强调是虢公翰拥立携王,而不是诸侯共同拥立。

周携王

早在周幽王死前,周平王就被西申国别有用心地扶持当上了周王,其后西申国又联合缯、西戎灭了西周,攻杀了周幽王——无论周幽王再怎么无道,周平王政权这一勾结外夷、弑父篡位的行径,都无法得到周王国大多数诸侯的公认。

因此,西周覆灭后,周人公认的合法政权当然应是携王,而不是周平王。

可惜的是,携王执政不善,短短九年时间就失去了诸侯的拥戴:“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于是,“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后,周平王才正式东迁到了成周。也就是说,在西周覆灭十二年,周平王才东迁到了成周、与携王正面对抗。

直到周平王二十年(前750年),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平王才正式成为天下唯一的“周王”。如果从周平王二十年(前750年)算起,那么周平王的执政年限就只有三十一年,而不是五十一年。

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来计算,有弑父篡位嫌疑的周平王却能最终坐稳王位,这一史实本身就证明了周王室的衰微。更不用说后来天下人都认可周平王才是合法天子,而携王不过是“奸命”之王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周幽王

更多文章

  • 烽火戏诸侯: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谣言,周幽王受冤枉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这个历史典故让周幽王受冤。历史上的周幽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虽然此时没有封建王朝出现,但是仍然是有天子的。周幽王就是周朝的天子,是受到各个诸侯拥护的。只不过到了周幽王时期,问题出现了。根据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来说,本来周幽王对各个诸侯是能够控制的,但是周幽王为了博得

  • 烽火戏诸侯?不过是申侯与周幽王夺权的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周幽王

    大家都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中说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荒淫无道,喜欢美人褒姒,但褒姒不喜欢笑,为了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命人点起只有危及时刻才可以使用的烽火台,最终令褒姒笑靥如花。烽火戏诸侯后来周幽王三番五次继续点烽火,令诸侯不在关心周王室的安危,最终在犬戎的进攻下,没有诸侯勤王的周幽王最终

  • 一位爱美女不爱江山的墓主人,周幽王墓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周幽王

    周幽王(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71年),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周幽王墓位于陕西省临潼代王街道办宋家村西,据说在2003年2月14日的时候,有关人员发现在距离的周幽王墓的20米远处,一帮盗墓分子下到一口废井中间挖洞,企图通过井中的洞进入周幽王墓进行盗窃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戏的不是诸侯,是各位看官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说的是西周末代帝王——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耍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和周幽王一起,虽然做了几千年的笑话谈资,但这个堪称史上代价最大的撩妹行为,基本可以判定是假的。周幽王据《史记》载,周幽王得美人褒姒——来自褒国的美女,长相倾国倾城,但就是不爱笑。为博

  • 周幽王和褒姒风火戏诸侯最受益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周幽王

    在春秋时期近300年的历史中,诸侯并起,群雄纷争。到了战国时代又经历了200多年,七国逐鹿天下。这500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由秦始皇一统中国,开创了后世中国的新局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群雄争霸列国的前期,秦国只是一个偏居西部的小国,君主连诸侯都不是,文化不发达,物产不丰富,人口

  • 回看历史上的周幽王如何将西周推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周幽王

    文|荣荣编辑:钟毓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大概说的是一个放羊的小孩总是戏弄其他人,大喊“狼来了”,等别人跑来援救的时候,发现原来是被小孩子戏弄的,结果有一次狼真的来了,可这一次,小孩再喊“狼来了”,再也没有人赶过来援救他的羊。谁都知道这只是个故事,但历史上真的有人犯了故事中小孩同样的

  • 宋戴公为何不去救驾周幽王,宋国人究竟在想啥?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周幽王

    宋戴公并没有去救驾周幽王,当时宋戴公在一心一意地建设宋国,在宋戴公在位期间,宋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民安居乐业,国政稳定推进。西周在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时光之后,逐渐走向了衰落,而压死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时期由于宠幸褒姒,根本无暇顾及朝政,甚至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将在关

  • 古代谶语不能破吗?周宣王时的童谣谶语,周幽王时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老闫的生活标签:周幽王

    西周末年。某一天,周宣王在镐京的大街上,听到一群小孩子传唱一首童谣:“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檿”是一种桑树,木质柔韧,可以制作木弓,“箕服”意为背负箭袋。这句话的意思是——卖桑木弓,背着箭袋子的人会灭掉周朝。周宣王大惊失色,以为“檿弧箕服”者会联合造反,于是派出士兵,把卖桑木弓,背着箭袋

  • 西周臭名昭著千年的周幽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快乐体育者标签:周幽王

    西周的周幽王,千百年来臭名昭著。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懂得顾全大局的昏庸无能之人烽火戏诸侯他出生后就被立为太子,父亲死后他继位也顺理成章。他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在实际历史上,他的结局并不是特别好。大家对他了解最多的就是他在烽火里演太子,而他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他的宠妃不爱笑,所以周幽王想尽办法逗宠妃笑。

  • “烽火戏诸侯”中,褒姒为什么笑了?周幽王死后,她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周幽王

    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让后世记住了周幽王和他的宠妃褒姒,并把他们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受千古骂名。周幽王因此成为昏君典范,而褒姒成了“祸国殃民”的“狐狸精”。褒姒拥有绝世容颜,但生性不笑。周幽王沉溺女色,在把褒姒收入后宫后,仍不满足。他觉得自己的宠妃不笑的时候已经是天下绝美,如果一展笑颜,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