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郭刚堂的儿子郭振要回山东结婚的事走进公众的视线,在大家为郭刚堂感到高兴并送上祝福的时候,也有人拿另一个同期事件的当事人郭威作比较。二个人原本并不相干,却又无可避免的成了比较的对象。
之前也看过两个事件的大概情况,不管是从事件本身,还是当事人的两个孩子,郭威要面对的问题都要复杂的多。有人怪许敏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如郭刚堂,觉得这是很荒谬的指责,许敏和郭威一样,一样面对的是更复杂的事态。
郭振被拐,郭刚堂付出了20多年的艰辛,终于找到了郭振。找到后要面临的问题有二个,一个郭振归属问题,一个是买家定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在郭振一个人的态度和选择上。在这两个问题上,相信郭振也是很为难的,但在当时,从网上的信息得到的郭振的态度是很有“原则”的,即保持原状,不追究买家责任。这样一来,复杂的事情就变的简单。既然郭振已经表明了态度,做了选择,郭刚堂即使无法接受的,但出于父爱,他也只能选择妥协,尊重郭振的选择。这应该是无可奈何的事,20多年,吃了那么多的苦,好不容易找到了儿子,失而复“得”的心里可想而知。其实在当时,郭刚堂还没有“得”,他只是知道了这个孩子的下落,只是确认了彼此的关系,那个儿子,从现实来讲,还没有“得到”。郭刚堂为了真正得到儿子,选择妥协,选择隐忍。
从心理上说,郭刚堂和许敏是不一样。郭刚堂从一开始就知道孩子丢了,他要做的是找到孩子。找到孩子时,即使因为时间问题让孩子的回归出现了一些障碍,可他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回归家庭。为了这个目的,就不得不隐忍,妥协,给儿子接受和回归留一些时间。而他留的时间,不会损害他的利益,为了培养感情,他不用着急,不用抓紧时间,他有很多时间。可许敏不一样。
许敏面对的问题,是有时限的,她不抓紧时间,就没有机会了。然而因此,她却被人诟病,用来大做文章。郭刚堂24年寻子路,花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明明白白的。许敏28年的养子路,花的时间和金钱是不明不白的。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许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准备,她要面对的问题,又多又复杂。复杂的不仅仅是复杂的经济纠纷,最关键的是人情问题,而世间最难的事,就是感情的事。何况事情发生后,各类相干不相干的人都掺和进来,把原本就复杂的事搞的更加复杂,最难最复杂的是姻亲关系的介入,和姻亲们介入产生的利益问题。
郭振要考虑买家的养育事实,郭威要考虑养家的养育事实,如果没有姻亲关系,相信郭威比郭振更容易做出选择。可是郭威不仅有姻亲关系的介入,他的姻亲甚至喧宾夺主,发展到后来,仿佛那些姻亲才是事件当事人,郭威都没有存在感。更别说那些姻亲介入产生的各方利益问题,这是郭刚堂和郭振都不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28错换人生事件里最错综复杂的问题。这还没完,这样复杂的情况,许敏要面对的是二家,这两家的问题又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利益交错,错综复杂的。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许敏即使愿意吃了这个哑巴亏,愿意一个人承担一切损失,她的儿子郭威会不会回归,都是不确定的。郭威无法做决定,他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一个当事人变成了边缘人,反主为客,他还能决定什么?
郭刚堂和许敏,郭振和郭威,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存在很多客观上的不同,事情的性质,涉及人员的群体,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许敏和郭威所面对的,显然都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所以有些网友想要郭威也能像郭振那样,对郭威来讲是很难的。同样,想要许敏像郭振堂那样,更是残忍的。
郭刚堂没有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抚养了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付出28年的时间情感,郭振堂没有为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病孩子操碎了心,花光了积蓄,郭刚堂更没有被一个自己付出一生儿子出卖背叛,把他28年付出的时间情感和金钱都贡献给了别人。郭刚堂在寻找儿子的24年里,心中依然怀有希望。而许敏,用28年的时间,悉心养育一个孩子,把他养大,为他买房结婚,婚后补贴他的生活,帮他养老婆孩子,还要为他治病。结果,28年的付出被别人一锅端了,反被人倒打一耙。她都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她想要真相,却成了她和亲生儿子之间的鸿沟。批判许敏,是非常残忍不人道的,拿来和郭刚堂比较,也是不合适的。
你们不能用一个人面临突然被群殴的能力,去比较一个有准备的人面临一个不入流对手的能力。你们也不能用一个单身研究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去比较一个没读什么书的近乎上门女婿的自主选择能力。这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
明白意难平的网友想的是什么,想要一个说法,想要一个符合道德的,明明白白的结果,去证明这些事件里的是非对错。可社会是现实的,现实社会不是由道德构成,而是由利益构成。如果你们还是无法理解,无法接受,就想想有些正常家庭,儿子一样去了外地工作生活,还有些所谓的正常家庭,儿子结了婚也一样跟着媳妇去了丈母娘家生活。不都差不多吗?说不定将来,郭威郭振对原生父母的爱和回报,要比那些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儿子们更多,更能尽儿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