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来攻蜀汉,远在南郡驻守的蜀汉大将霍弋听闻这个消息后,便上表后主刘禅,表示自己愿领兵退敌,但后主刘禅以战略已定为由,让其死守待命,不久,成都失守的消息传至南郡,霍弋潸然泪下,身穿丧服,告祭三日。霍弋,蜀汉名将霍峻之子,其父自荆州起兵,追随蜀主刘备南征北战,为刘备能够顺利拿下益州之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刘备对于这位功勋将领,可谓是尊崇有加。生前,对其封侯拜将,死后,为其送葬,守夜。
不仅如此,刘备还将年少的霍弋养在自己的内宫之中,让其与后主刘禅相伴,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霍弋与后主刘禅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和小伙伴,二人在互帮互助中成长起来,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禅即位,成为蜀汉皇帝,即位之后的刘禅当即就任命与自己相伴多年的好友霍弋为谒者,伴随自己治国理政。后续,蜀汉丞相诸葛亮欲要兴师北伐,他开始大胆启用蜀汉的青年才俊,他将霍弋,诸葛乔等人征召到蜀汉的北伐军之中,让他们参与到蜀汉军队的日常训练之中,让他们感受军队的日常生活,为他们各自后续的行军打仗做准备。而在跟随诸葛亮北伐的这一段时间里,霍弋从诸葛亮身上不仅学会了用兵之道,还学习到了治国理政的方法,因此,等到诸葛亮病逝之后,霍弋就顺理成章地被后主刘禅委以重任,担任黄门侍郎,为刘禅献言纳策。公元238年,后主刘禅将霍弋安排到太子刘璿的府衙上,担任中庶子,辅导太子刘璿学习和施政,在霍弋尽心的辅导之下,太子刘璿进步神速,后主刘禅为此非常的欣慰。后续,永昌郡发生骚乱,蜀汉朝廷任命霍弋担任护军前往当地去平乱,来到永昌郡之后,霍弋深入到当地,了解当地的环境和骚乱的情形,随后制定计划,“因地制宜”,集结军队,开始平乱,在霍弋亲历亲为的处理之下,永昌郡发生的骚乱很快就被平定了下去,不久,朝廷就对霍弋进行了嘉奖,提拔其为霍弋,统管南郡政事。
而与此同时,蜀汉朝廷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局,以费祎为首的蜀汉贤臣先后亡故,宦官黄皓专权,霸政,大将军姜维为求自保出走剑阁,而后主刘禅则开启了自己的享乐时代。魏国这边,看到蜀汉君臣不同心,内部矛盾重重,便派出三路大军来攻蜀汉,远在南郡统领政务的霍弋听闻此消息之后,立即向后主刘禅上报请战,表达自己愿意领兵回到成都进行协防,但这个时候的后主刘禅早都被宦官黄皓蛊惑的失去了理性,他让霍弋继续镇守南郡,成都之事不需要他操心。但是,不久后主刘禅就为自己这段言论付出了代价,魏国大将邓艾出奇兵,绕过剑阁,直取成都,后主刘禅见成都无险可守,只好开城门向邓艾投降。后主刘禅投降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南郡,听闻此消息的霍弋潸然泪下,悲伤不已,下属的部将劝其举兵向魏国投降,可保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但遭到了霍弋的拒绝,后续后主刘禅诏令所有蜀军向魏军投降后,霍弋才选择了交出兵权,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霍弋的事迹之后,深感这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忠义之臣,便对其委以重任,将其任命为南中都督,继续镇守南郡地区。而霍弋也不负期望,将南郡地区治理得非常好,没有骚乱,老百姓安居乐业,并且在后续的战事上也有功绩,西晋朝廷也对其进行了嘉奖,对其封侯拜将!
霍弋与其父亲霍峻一样,都是有能力,有战斗素养的良将,但是他始终都没有在后三国时代参与到蜀汉的北伐战事上,这就使得霍弋这个“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使得一个好好的一个将星流落于南蛮,最终导致成都失守,兵败亡国,但霍弋最终还是善终了,毕竟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是一位明主,有识人之能,对霍弋委以重任,让其能够最终封侯拜将,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