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录#
白马之战期间,关羽的武功达到了顶峰。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攻打曹操时,杀曹将,无人敢为将。直到关羽出来,才在千军万马中斩杀颜良,才解了白马之围。但是当和颜良齐名的文丑一出来,当曹操问谁能擒拿文丑时,张辽和徐晃联手打了起来。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武道水平吗?
1、委屈而死的文丑。
文丑是与颜良齐名的袁绍手下的好将。官渡之战前,曹操阵营内部的议论中,专门提到了这两个人。由此可见,这两人的军事能力,已经震慑了曹操的阵营。因此,袁绍迫不及待地在官渡之战的序幕中将他们派上了战场,企图重创曹军。
然而,出乎袁绍意料的是,两位大将遭遇了曹操亲自指挥的战斗。在曹操灵活的进攻下,颜良、文丑相继惨败,自己也战死沙场。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斩杀了颜良和文丑。
颜良在与曹军大将交战后被关羽偷袭杀死,颜良连续斩杀宋宪、魏许,二十回合大败徐晃。曹军将士无不胆战心惊,不敢出战。曹操只好请关羽出来。结果,关羽赶到后,单枪匹马冲进了袁军的阵营,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了颜良,袁军大败。
袁绍得知颜良战败后,再次出动文丑率领的大军,企图报复曹操。然而,有勇有谋的文丑中了曹操的诱兵之计,被曹军偷袭。
不过,文丑毕竟是袁绍手下的名将。兵败之时,文丑挺身而出,孤军奋战,力图挽回败局。
这时,曹操指着文丑问道:“文丑是河北名将,谁能擒拿他?”张辽、徐晃飞出去迎战文丑。结果,两人对自己的能力想得太多了。张辽被文丑用弓箭射中头盔和马颊,翻身落马。徐晃与文丑交战,看到文丑身后的军马,便将马匹拉了回来。
这时,关羽带着十几名骑兵赶来。文丑和关羽不能并肩作战,只好胆怯地绕着江边走。没想到关羽的赤兔马速度很快,追上后一刺文丑后脑勺,将文丑斩下马。曹操见关羽斩杀文丑,指挥曹军乘势掩杀,再次打败袁军。
其实文丑之死有些委屈,因为他的死是小概率事件。如果袁军败了,如果他随军而去,而不是站出来单独作战,曹军自然找不到他,更别说杀了。如果文丑在面对曹军时不是处于过于突出的位置,他也不会单独与张辽、徐晃、关羽和他的十几名骑兵作战,当然也不会胆小。
如果文丑和关羽能多打几下,手下追上来帮忙,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然而,关羽来战文丑时,文丑却孤身一人。以他一己之力,与关羽和他的十几个手下,当然是无力抗衡的。此外,文丑并不知道关羽的赤兔马快在撤退途中被关羽追上杀死。真是委屈死了。
2、张辽、徐晃之所以与文丑交战。
这一战,张辽和徐晃的举动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在和严良的交锋中,这两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严良之间的差距。张辽、宋宪、魏绪都是吕布手下,他们的武功水平他都知道。这二人不对上颜良,便被斩下马来。张辽自问,自己不是颜良的对手。然而,徐晃和颜良在二十场比赛中落败,他们亲身体验了颜良的武功。
文丑和颜良齐名,而张辽和徐晃根本就不是颜良的对手,所以如果面对文丑,估计多多少少都会有霉运。可是,这两个人在面对文丑的时候,哪有胆子这么大,敢争第一?其实,他们敢挑战文丑,心里也是有打算的。
首先,两人发现了击败文丑的良机。张辽和徐晃都是有才的将领。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他们在战场上的眼光非常敏锐。在进攻之前,他们找到了这个好机会,比较轻松地杀死了文丑。文丑作为元军的主将,在千军万马之中,很难杀他。关羽杀了颜良之后,文丑不可能再犯类似的错误,让敌人轻易得逞。
正是因为袁军被袭的大乱,才让文丑暴露无遗。文丑挺身而出,孤军奋战,想以一己之力挽回败局。可以说,这一刻是文丑最虚弱的时刻。手下一个个狼狈逃命,只有他一个人勇往直前。张辽和徐晃顿时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杀文丑良机。
所以,为了抓住这个良机,两人奋勇作战。
其次,两者都是以多欺少。张辽与徐晃并肩作战,不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战术眼光,更是因为他们的守望相助精神。关羽在曹营,与张辽、徐晃独处。张辽和徐晃的关系自然是不错的。所以这次袭击,两人结伴而出,意图以多欺少。
因为,经过与颜良的较量,两人都知道,单打独斗,都不是文丑的对手。所以,他们二人或许能与文丑抗衡。所以,当文丑一箭射中张辽时,徐晃急忙大声提醒张辽,保住了张辽的性命。但随着张辽的失守,徐晃也知道自己无法单独击败文丑,所以在救出张辽后掉马而去。
三是两人争功的表现。在曹营中,具有敏锐战术眼光的不只张辽和徐晃。不过两人出去的时候,曹军中却没有人跟来。这是因为曹军将领深谙自己的武功,面对颜良依然心有余悸,更别说冒险攻打文丑了。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打败文丑,那么文丑的部下就会恢复元气,跟随文丑发动反攻。那时,攻打文丑的动作由冒险变成了死亡。所以,曹军的将领认清了形势,自然不会轻易挑战文丑。
不过,张辽和徐晃与曹军其他将领不同。他们的进攻虽然有冒险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想要建功立业。因为张辽和徐晃都是天生的将领,他们的才干都受到曹操的赏识,所以接受了他们的降服。
但是在曹营,曹操对部下采取的是重才政策,一个人的前途要靠自己的战功来铺垫。
所以,张辽和徐晃急于用战功证明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面对杀死元军主将文丑的巨大诱惑,他们放弃了对双方武功高低的判断,试图依托天机,两人联手得手。但二人的武功实在是比不上文丑,最后只能打道回府。然而,金子终究还是会发光。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两人最终凭借出色的战绩进入了五大将军的排行榜。
结论:
在与文丑的战斗中,按照曹操的指示,张辽和徐晃一起出征文丑。在和严良的会面中,他们都知道自己不是严良的对手。
一个不战,20回合后,另一个必败。但面对与颜良齐名的文丑,他们敢于挑战,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是因为他们发现,这是千载难逢的杀文丑机会。为了立仙,证明自己的能力,两人结伴出征,其他人以多欺少的方式打败了文丑。因为他们都是将军,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过,二人虽然抓住了机会,但武功却远不如文丑。最后,功劳还是落在了关羽身上。由此可见,虽然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但如果个人能力太低,机会就很难把握。所以,让自己拥有真正的能力,才是成功的条件中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