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加盟孙权的时候,孙权刚好收到了袁绍的书信,信上说希望孙袁两家联合,共图曹操。诸葛瑾听说之后,建议孙权:袁绍外强中干,徒有虚名,因此不应该和他结交,而应该暂时顺从曹操,以后再慢慢想办法跟他们抗衡。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大都督周瑜等人经常切磋军务,并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周瑜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智慧,但他觉得,诸葛亮的见识在自己之上,有他来辅佐刘备,今后肯定是东吴的最大威胁。于是,他采纳鲁肃的意见,决定派诸葛瑾去说服诸葛亮,让他们兄弟两人都侍奉孙权。
周瑜请来诸葛瑾,对他说:“您弟弟孔明真的有王佐之才,屈身侍奉刘备岂不可惜?现在他既然都到江东来了,那就麻烦先生去劝劝他,让他放弃刘备侍奉咱们主公,你们兄弟两人又能天天见面,岂不好?我等着你的消息啊!”诸葛瑾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我来到江东这么多年,什么功劳也没立过,孙将军还这么重用我,真是很惭愧。都督有这个请求,我怎敢不好好去办。” 于是,径直来到了诸葛亮的馆驿。诸葛亮听说哥哥来了,赶快把他迎进来,哭着下拜。兄弟俩分别了这么久,非常激动。诸葛瑾流着眼泪问弟弟:“你该知道伯夷、叔齐的故事吧?他们俩都是古时候孤竹君的儿子。他们两人都想避让王位,就在一块儿逃难;后来都不愿意侍奉周武王,就一起去首阳山隐居,不食周粟,连死都是在一起的啊!”聪明的诸葛亮一听哥哥这话,就明白了他的来意,心想:准是周瑜派他来游说自己的。
诸葛瑾接着说:“说起古人的事儿啊,我就想到了咱们两个。咱俩也是同胞骨肉,可是却各自侍奉不同的主人,很久都不能见面,想想人家伯夷、叔齐,你不觉得羞愧吗?”诸葛亮听完,反问道:“哥哥说的是义的道理。可是您说,义和忠、孝这三件事来比比的话,哪一个更重要呢?”诸葛瑾说:“人当然是以忠和孝为根本,但是义也不能缺少啊!”诸葛亮说:“那我教哥哥一个全忠全孝的办法,怎么样?”
诸葛瑾没想到弟弟竟然要教自己,就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呢?”诸葛亮告诉他:“您想啊,咱们俩都是汉朝的人。刘皇叔是中山靖王的后人,汉景帝的玄孙,哥哥您要是离开东吴去服侍刘皇叔,这就是全忠了;咱们父母的坟茔都在江北,您要是离开这儿到江北去,就经常能祭拜父母,给他们扫墓,这就是全孝了。忠和孝都满足了,您还能跟我一块儿扶助现在还很弱小的刘皇叔,这就是全义了。可是,您现在留恋着江东,却不想着汉朝天下和死去的父母,忘了忠和孝,却还跑来让我服从义,这我可就不敢从命了啊!”
诸葛瑾被说得无地自容,哑口无言。心里暗想:哎呀,我跑来说服他,却反而被他给说服了。于是他转身走了,回去见周瑜,告诉了他实情,说道:“东吴对我这么好,我肯定不能忘记报答,但今天的事,我真的是办不到啊!”周瑜非常无奈。由于诸葛瑾有弟弟的这层关系,因此孙权经常任命他来开展和刘备的谈判工作。不过,《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四次相关事件,都以诸葛瑾的失败而结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