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士兵们打完柴回来,看见张飞正坐在营寨里气鼓鼓地骂人:“严颜这老家伙啊,真快把我气死了!”这时候,几个士兵对张飞说:“将军您别急。我们还真的发现了一条小道,能绕过巴郡。”其实张飞早就感觉到自己的军队里面混进了奸细,于是就假装喊:“真的吗?你们干吗不早说?”
士兵们说道:“我们这两天才刚刚探出来的。”张飞说:“好了好了!事不宜迟,今天夜里二更吃饭,趁着三更的月亮,咱们赶快走!路上一定要安静,人衔着草,马含着铃。我带路,你们跟着我走!”很快,行军的命令传遍了各个营寨。
严颜的细作们赶快回城报告军情。严颜一听,大喜过望:“我早就知道这家伙性子急,真上了我的当啦!到时候,让他在前面走,我们从后面冲出来,抢他的粮草辎重,看他还怎么过得去!”于是,这里也传下了军令,二更吃饭,三更出城,埋伏在树林里,等张飞过去以后,朝着车仗猛冲出来。
当晚,他们备好行装,出城埋伏。严颜亲自带兵出发,在树林里等着张飞。三更天过后,严颜果然发现了张飞在前面引着路,悄悄地带兵正往前走。三四里之后,是他的车仗行李。严颜见目标出现了,就一声令下带兵冲了出来。正要上去抢的时候,没想到后面竟然冲出一支军队,猛挡过来。为首的大将叫道:“老匹夫,别想跑了,我把你逮了个正着!”
严颜一看,竟然是张飞。他实在没有想到张飞竟然把他给蒙了,于是惊慌失措,没打几个回合就被张飞给活捉了。原来,在军队前面带路的,是化了装的假张飞。这回,张飞再一次靠计谋取得了胜利。他明白,自己在严颜心里是个性急的莽汉,于是就利用了这一成见让他疏忽大意了。这说明,张飞的智商是很高的,他把握住了严颜的性格特点,又一回打赢了心理战。
张飞攻进了巴郡城,严令军队不得骚扰百姓。他坐在厅堂上训问严颜:“看见我来了,为什么不投降?”严颜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地回答:“我们西川只有断头将军,而没有屈膝投降的小人!”张飞气得要把他斩首,严颜仍然面不改色。张飞一看严颜果然是个有血气的人,就大笑着走下来,把绑在他身上的绳子亲自解开,然后给他披上衣服,扶他坐在了厅堂正中的主位上。
张飞虔诚地低下头,给严颜下拜,说道:“老将军,我刚才冒犯了您,请您恕罪。老将军是真正的大丈夫啊!”说完,爽快地给严颜敬酒压惊,用贵宾的礼节侍奉他。严颜觉得张飞为人仗义,很受感动,就归顺了他。
于是,张飞请教严颜向西川进军的策略,严颜回答:“您对我这么大方,我一定好好地报答您。从这儿开始直到雒城,一共有三十多处关口,都是我的部将守卫。我可以当您的先头部队,每到一处,就叫他们出来投降,不用麻烦您一兵一卒。”张飞非常感激,就让严颜带着自己前进。遇到了一些不太愿意投降的人,严颜就对他们说:“我都投降了,你还犹豫个什么呢?”于是张飞的军队如履平地,直达雒城。
张飞赶在诸葛亮的前面到了目的地,跟刘备见了面,对严颜称赞不已。刘备感激地对严颜说:“要不是老将军您,我兄弟哪能这么顺利呢?”于是,脱下自己穿的黄金锁子铠甲,送给了严颜。严颜感谢不尽。这一次,张飞呈现给了我们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形象。
他不再是那个急躁鲁莽的大老粗,而是一个临危不乱、心思缜密的将领,一个深明大义、虚怀若谷的君子。应该说,在跟着刘备多年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张飞的性格不断地成熟了。毛宗岗在第六十三回的总评语里认为,张飞心智的转变是诸葛亮教化的成果。在诸葛亮的熏陶和影响下,张飞变得不再像原来那么鲁莽和骄纵,而是越来越聪明和镇静,这种解释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