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演义,大家一定会想起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等等传奇故事,其中关羽在三国演义里面,是受很多人喜欢的大人物,他有勇有谋、武力高强,讲究义气,受后人爱戴。
可是他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当年吴军趁混乱之际偷袭江陵,关羽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败走麦城,最后惨被杀害。这让后人都很唏嘘,很难接受他这样的下场。即使关羽在去世之后,依旧在民间被尊称“武圣”,被后人所尊敬。
其实对这段历史熟悉的人都会发现,当时在麦城被围堵的不止关羽一人,还有一个不是很出名的人叫廖化,他的武力值远远不及关羽,但是却能在麦城突围吴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廖化不是被针对的重点
廖化是关羽手下的一名主簿,也是一名出色的武将,为人果敢刚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他的功力跟关羽比起来,确实很一般。所以在蜀国前期,他远不及关羽有名。麦城一战,吴军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关羽,根本没有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廖化身上。这就使得廖化在这一战中能够悄悄突围成功,关羽却战死了。
廖化突围成功之后,就被归入孙吴。可是他的心里一心想着刘备,最后他设计炸死回到了蜀汉,回到蜀汉之后的廖化,成为了蜀国后期的一员大将,被刘备委以重任。
可是廖化的能力的确一般,有一句歇后语来形容很是贴切,那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的意识很明确,就是说蜀国已经没有大将了,只有能力一般的廖化来做先锋。
二、廖化有武力高强的关平助力
廖化虽然武功一般,但是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得力助手,那就是关羽的儿子关平。关平可以说是继承了关羽的能力和本事,用虎父无犬子来形容也不为过。
其实这里要提到的是,《三国演义》里面说关平并不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是关羽的义子。关平的亲生父亲名字叫关定,是关羽的兄弟。在刘备的撮合下,让关羽收关平为义子。当时关平才年仅十八岁,就跟着关羽一起行军打仗,立下不少战功。关平武功很是高强,曾经和曹军的猛将庞德大战三十回合都不分伯仲,可见其实力不一般。
在关平身上,有关羽所没有的沉着冷静,他心思很是成熟,遇见大事能冷静思考,还经常劝关羽不要太过于冲动。关羽当年和庞德大战的时候,也幸亏有关平的提醒,小心对方的暗算,关羽才躲得了暗箭。当时廖化被围堵在麦城的时候,已经走投无路的廖化都已经想放弃了,靠他自己根本无法抵抗吴军。这时候关平毛遂自荐,跟廖化说自己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廖化感到很是欣喜,因为他知道关平的武功在蜀将里面也是排名在前十的,顿时感到信心十足。没成想在关平的帮助下,廖化真的突围成功了。廖化想着赶紧去找援军支援,可这时候关平却放心不下城内的战场,继续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城内。这让很多人都误以为廖化是自己一个人突围成功的。
关平回到城内之后,早已筋疲力尽的他,已经无力跟庞大的吴军进行抵抗。再加上吴军这边早就设下了埋伏,关平没有识别出来,落入敌军的圈套,最终也落得了被俘杀害的下场。
三、对战敌人丁奉武艺欠佳
廖化能够成功突围,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当时和他进行对战的吴军将领是丁奉。丁奉很是年轻,是东吴的一员小将,他年少就参军了,不过他之所以能够被重用,也是因为立下不少战功,也小有名气。
可正是因为丁奉年轻气盛,作战经验没有廖化丰富,难免会有点心高气傲。但是论武功实力,丁奉还不一定比廖化高。丁奉每次在战场上都冲锋在前,但每次都会因为自己的鲁莽和功力欠佳而负伤累累。这次突围丁奉面对的不止是廖化一人,还有功力高强的关平,丁奉远不是对手。所以廖化能够突围成功、打败丁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四、吴军准备不足,没料想突围
吴军在将要围堵蜀军之际,关羽就在他们来之前得到了消息,立即当机立断,命人在四处做好防御工作,另外就是派廖化突围去请救兵。而这时候的吴军才刚到麦城,还没来得及做好攻击计划,一心只想着追击吴军,根本没想到他们会现在就突围。
更重要的是,麦城地形十分复杂,有很多条路径,刚来的吴军根本不熟悉地形,这就又给了廖化可乘之机。廖化就在吴军没有防备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成功突围了。可是突围成功之后的廖化,也没有能够请来援军,因为援兵实在是距离太远,没办法及时赶到。而这时候的吴军可以说是兵马众多,势必要将关羽拿下。
在这种情境下,纵使关羽武功再高强,也难敌吴军这么多人围攻,孤军奋战的他,也只能落得战死的下场。这场麦城之战,可以说是蜀军完全大败,损失了至少两员得力大将,死伤惨重。
五、总结
关羽身为堂堂一员蜀国武将,有着“武圣”之称,可惜最后也在麦城败北,悲剧收场。从廖化成功突围的事实上,我们能看出来,个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候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种种有利的因素作用下,才促成了武功不如关羽的廖化成功突围的结果。关羽的失败,很明显是老天注定的,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而我们大家至今都在崇拜关羽,可能就是因为他悲剧人物的独特魅力,让后人至今都觉得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