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后期人才窘迫无人可用,廖化都能做先锋,按这个说法,蜀国被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我们可能误解了“没有人才”的含义,因为不能“知人善任”不能和“无人可用”画等号,而碰上后主刘禅这样的主公,做不到“亲贤臣远小人”,只能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或者被司马氏发掘,成为晋国的开国名将了。所以说,蜀国是真的无人可用还是你对人才有误解?
01
人才济济,岂曰无人?
《三国演义》中,很多文臣武将要换老大时,经常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是在为叛变找借口,寻找一点心理安慰。不过,能不能遇到明主,也确实会影响文臣武将的表现,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就如蜀国刘禅即位之后,表面上人才凋零无人能用,实际上却是因为不能“知人善任”。
蜀国末期,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在全国都投降的情况下,只率2000兵卒据守一座孤城,生生挡住了东吴6万人长达半年的围城之战,先帮蜀国后帮晋国守住了东安郡,这个人就是罗宪。
他和五虎上将比起来名不见经传,但个人能力却是可圈可点,因为他对抗的是东吴名将陆抗,就是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把火把刘备送走的那个陆逊的儿子。蜀灭后罗宪投晋,受到司马炎重用,全权负责晋南防御,此后就一直活跃在晋吴战场一线,不间断地恶心孙吴皇帝,死后被追封为烈侯并进安南将军。这个原本属于蜀国的将领,最后盖棺定论时成为“西晋名将”。
还有一位霍弋,同样是蜀国走出来的将领,蜀亡后投晋,被司马炎封为南中都督。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对东吴趁火打劫,在边境发生叛乱时派了一堆蜀国旧将去打交趾。这群旧将包括杨稷、毛炅、孟月、马融、李松、王承、董元等14人,而这14人也不负众望,历时8年把地盘从交趾1个郡扩大成交州1个州,把交趾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
这14人中,表现最突出的当属杨、董、毛、解4人,他们随便派出一个,都能把东吴将军打得落花流水。《华阳国志》记载“吴交州刺史刘峻,三攻(杨)稷,皆为稷所破。”其中有东吴内部不稳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杨稷等人确实有本事,要不然岂不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而发掘这些将领的霍弋,在蜀国名声不显,蜀亡时在确认司马炎善待刘禅后,才带着六个郡投降,然后在晋国大展神威,最终成为开国将领追封列侯。
再来说说被《三国演义》耽误的“先锋”廖化,读演义感觉这是个废柴,而在正史中却能征善战。238年,他率军打败郭淮手下两位太守,而且还射死其中一人(广魏太守王赟),而在王赟死之前,曹叡还特意提醒郭淮要注意“兵势恶离”,只是这善意的提醒还没到郭淮那里,王太守已经一命呜呼了。
其他如张翼、马忠、柳隐、诸葛瞻、阎宇、王嗣等将领,在演义中的蜀末时期,都是籍籍无名之辈,相信很多人看书都很少关注这些名字,但在真实历史中却都不是易于之辈。要不然司马昭伐蜀前,也不会有那么多手下反对了。
蜀末到底有没有厉害人物,敌人是不会说谎的,更不可能因为一些籍籍无名之辈而放弃伐蜀,所以蜀国后期无大将,并不是真的无大将,只是因为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错误地以为“无大将”而已。
02
后主无能,累死三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后主作为蜀国的火车头,他走了歪路,手下的将领们自然也就正不了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自然不可能青史留名。另外,大家产生“蜀国无人”的印象,还在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游戏。大家游戏玩多了,只看武力值而不知道历史。
首先,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临表涕零”地劝说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但显然后主没有听进去,又或者当时听进去了但后来执行太难,要不然也不可能有“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反正刘禅统治蜀国40多年,与刘备相比可谓天上地下。
刘备时五虎上将各个神勇非凡,虽然不一定个个名副其实,但也是青史留名的存在,而后主刘禅继承帝位之后,前期还能依靠刘备的遗泽勉强支撑,越往后越凋零,连能叫得出名字的将领都找不到了。
主公不思进取,手下自然也没有太多表现机会,而想成为名将,哪个不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所以,不是蜀国无人,而是根本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其次,《三国演义》流传太过广泛,对蜀末的将领记载确实不多,除了一个姜维勉强上得了台面之外,其他基本都是只出现个名字而已,战绩那自然是没有的,抑或是只有守城失败的战绩。
如果失败也算战绩的话,演义中大部分笔墨,都用来描述诸葛亮在世前的天下纷争,对于“诸葛亮命殒五丈原”之后的故事,都是草草带过,临近结束时再加上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无人实锤了。潜移默化之下,读者自然也会产生“蜀中确实无人”的印象。
第三就是受到《三国志》游戏的影响,初期时关张赵马黄及许褚等人武力值设定为100,后边为了平衡游戏,只能将其他将领的武力值往低了调,七八十都算是高的,玩惯了“武力100满地走”的强将时代,自然就对七八十以下的武力值看不上眼了。其实,游戏中应该分开算不同时代的武力值的,但因为设定问题,只能依次往下递减了。
所以说,蜀国后期无大将,确实是冤枉人了,虽然后主不思进取,但还是有一些能人在支撑着蜀国的,要不然以后主的能力,也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在位41年,没有强大武力的支撑,曹魏早就过来灭掉蜀国了,更不会善待后主让他有机会说“此间乐不思蜀”,正是为了招揽蜀国的人才,才把后主立起来做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