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刘备的幕后首席军事高参

法正:刘备的幕后首席军事高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早知 访问量:151 更新时间:2024/1/18 6:06:44

说到刘备的军事高参,人们首先会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的他几乎被神化,自然也就没有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锦囊妙计”见长。事实上,当他和庞统同为军师中郎将时,在阵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庞统。刘备入益州征战,随行所带的也是后者,而将诸葛亮“留镇荆州”(《三国志·蜀书七·庞统传》)。

当是时,庞统可谓刘备的行军智囊。在葭萌关屯驻期间,他向刘备献上密计:一是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程袭取成都,此为上策;二是佯称荆州有紧急情况回军救援,趁机诱杀刘璋的守关名将,随后攻取成都,此为中策;三是退回白帝城,与荆州兵力汇合,再慢慢图谋,此为下策。刘备选择了中策,一路势如破竹。可惜这位被喻为凤雏的超级谋士,竟在围攻雒县时被流箭射杀。

庞统死时才36岁,他还没有充分展现才华即黯然退场。即使有迹象表明,庞统的排兵布阵上或许强于诸葛亮,但过于单薄的史料,不足以支撑他作为刘备首席军事高参的地位。然而,庞统其实是一个铺垫,真正的智多星将随之登场。他,就是从刘璋阵营里投靠而来的法正。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虽然在刘璋手下任职,他并不被信任。后经益州别驾张松推荐出使荆州,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便暗中奉戴为主。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向刘备献策夺取益州,凭借天府之国的富庶和险阻成就大业。反映法正料事如神的一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献上坚壁清野之计。由于刘备孤军深入,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这一招显然是刹手锏。刘备为此十分忧虑,但法正判定刘璋“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三国志·蜀书七·法正传》)。不出所料,刘璋认为不能以扰民来避敌,非但没有照办,反而撤了郑度的官职。

不仅有超强的判断力,法正还擅长心理战。当刘备与刘璋两军相持时,他给原先的主人写了一封信,指出雒城虽有万人军队,却是被击溃的将士;在粮食储备方面,刘备方充足,对方补给将日益困难;何况张飞又率数万大军并进,另有东吴作后援;益州所仰仗的蜀郡已遭严重破坏……在陈述了胜负之势后,法正笔锋一转:“刘备将军与您同宗共本,对您旧情依依,实在没有迫害之意。我认为您可以改变态度,从而保全家族。”⑴刘璋后来果然出城投降,这封信或许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名真正的高参,绝对不可缺大局观。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挥师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想出城投降,事先却漏了风声。时值危急关头,刘璋便放了他一马。刘备因此鄙视许靖,不打算任用。法正劝谏道,许靖属有名无实之人,但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假如不礼遇他,会被视作不重用人才,因此不如效法战国燕昭王对待郭隗的先例,对之予以敬重。刘备于是改变了态度,开始厚待许靖。

在军事策略方面,法正对蜀汉政权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使张鲁投降,但却不乘胜进取巴蜀,只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兵驻守,自己匆匆北回洛阳,必定是内部出现紧急情况,所以应趁机讨伐,必然可夺取汉中。他分析了此举的战略意义:上则可以积蓄力量,伺机推翻曹魏、匡扶汉室;中则可蚕食雍州、凉州,以开拓疆土;下则可固守要害,与曹魏持久抗衡。刘备深表赞同,便率诸将进兵汉中。很自然地,法正随军而行,诸葛亮一如先前在后方镇守调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从阳平关南渡沔水,在定军山等地扎下营盘。法正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让万余精兵乘夜猛攻张郃,并在走马谷火烧魏军营垒,迫使夏侯渊分兵助战(《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待夏侯渊前来时,法正曰“可击矣”,刘备便命黄忠居高临下擂鼓突袭,大破曹军,并一举斩杀夏侯渊。毫无疑问,这是刘备阵营最为经典、辉煌的战役之一,也是唯一一次独拒曹魏所赢得的重大胜利。等曹操领兵赶来,得知法正的计策后说:“我就知道刘备不具备这样的才能,一定是有人给他出主意。”⑵事实上,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其中的重头戏——“益州篇”,首要是倚重法正才将之化为现实。

功高自有重赏。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赐他和诸葛亮、关羽、张飞“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三国志·蜀书六·张飞传》)。基于法正追随时间最短,刘备给四人的封赏却一碗水端平,可见他不无后来居上之势。刘备自立汉中王时,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蜀郡太守和尚书令,前者外统都畿,后者内统群臣,均是至高至贵的要职。法正在刘备心中的位置很独特。有一次与曹军作战,形势不利,刘备却不肯撤军,但无人敢进谏。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赶紧让他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三国志·蜀书七·法正传》裴松之注)”刘备只好同意撤退。黄初元年(220年),法正去世,年仅45岁。刘备极其痛心,为他连哭数天,并追谥为翼侯。需要特别指出,法正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即使战功卓绝且同年亡故的关羽,也未享如此哀荣,他与张飞、庞统等都是多年之后由蜀主刘禅所追谥(《三国志·蜀书三·后主传》)。

称法正为刘备的首席军事高参,可依据一段很有说服力的文字:“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三国志·蜀书二·先主备传》)——股肱乃大腿和胳膊,比喻左辅右弼之臣;谋主即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从很大程度上讲,诸葛亮、法正之于刘备,正如“汉初三杰”中的萧何张良之于刘邦,两人各司其职,都对蜀汉政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容回避,诸葛亮在用兵方面逊于法正。即使他本人也常常赞叹法正的奇谋,认为刘备当年进退两难时,正因为有法正的辅佐才摆脱困境,不再受人压制。⑶曹操甚至感叹,我将天下英雄大致都收罗了,唯独缺了法正啊!⑷而诸葛亮追随刘备多年,却从未听闻曹操有类似的遗憾。同样发出一声叹息的还有诸葛亮。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虽然群臣纷纷劝谏,却一概不听。章武二年(222年),蜀军遭受彝陵之败,刘备逃至白帝城。诸葛亮不由地感慨:“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使他不会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⑸这与曹操赤壁之战后哭郭嘉何等相似!

当然,任何人都有长短。法正精通军事,做人却不够宽宏,以致睚眦必报。掌权后的他,对曾给自己小恩惠的人都予以照顾,凡有过小矛盾的,一概给予惩罚,以致大肆报复杀人。陈寿对他的评价是“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总之,法正并非品德高尚的仁者,却不失为决胜千里的智者。陈寿将之比作程昱、郭嘉,所以给他戴一顶刘备首席军事高参的帽子,应该是合适的。

标签: 法正

更多文章

  • 法正对于蜀汉意味着什么?“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一提法很夸张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法正

    文/四季文史《三国志蜀书》记载:“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发出的感叹。到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演变成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法正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谋士,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一提法

  • 诸葛亮说,如果法正活着刘备就不会打败,法正作用真的这么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法正

    夷陵大战失败以后,诸葛亮曾经哭着说:“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那么,诸葛亮这个话对不对呢?我认为诸葛亮这个话是不对的。或者说,诸葛亮的这段话,其实还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认为,法正如果活着就能够阻止刘备东征。那么法正能不能够

  • 法正与诸葛亮,同是刘备谋士,汉中之战为何刘备只带了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法正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在整个三国时期,诸葛亮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不过这是罗贯中对诸葛亮的过度描写,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存在短板的。正史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就非常客观。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

  • 季汉十四文臣,为何独独没有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法正

    成都武侯祠中,将蜀汉的知名武将都列了出来。除了刘关张和诸葛亮外,武将有十四列,以赵云为首;文臣亦有十四列,以庞统为首。十四武将中,赵云作为武将之首,相信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研究季汉十四文臣后,却让人不免发出疑问:那个帮助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的法正去哪里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评鉴一番。首先季汉十四文臣有哪

  •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慨法正,如果法正还在,他能阻止刘备东征吗?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法正

    #三国风云录#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经感慨的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刘备,不让他向东攻打孙权。即便是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也不会遭受这么惨重的失败。那么,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真如诸葛亮所言,能够阻止刘备东征吗? 一、深受刘备和诸葛亮器重的法正。 从诸葛亮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备对法正的器

  • 法正是谁?为何连诸葛亮都不敢惹怒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法正

    刘备建立蜀汉,离不开一位谋士,他就是诸葛亮。在历史上,诸葛亮都是忠臣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时至今日,诸葛亮已经成为了忠臣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也没有私心。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刘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诸葛亮任蜀汉的丞相,成为了大权独揽的人。也

  • 孙尚香睡觉时有个坏习惯,法正看不下去,直接向刘备提出4字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法正

    每个人的睡觉习惯不同,有的人会说梦话,有的人会打呼,有的人甚至会梦游;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有很多名人都有睡觉癖好,就比如说杨贵妃睡觉会打呼,张飞睡觉不闭眼,除了张飞这个三国人物之外,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美女睡觉有个坏习惯,令刘备非常害怕。▲孙尚香是三国时代的大美女,而且武艺高强。(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

  • 法正为何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刘备为何如此看重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法正

    公元220年,善奇谋划策的谋士法正去世,享年45岁,法正的突然去世让刘备十分伤心,连续哭泣了好多天。刘备事后追封法正为翼侯,法正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为何会得到刘备特殊重视?翼侯又表达了刘备怎样的想法?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法正字孝直,是关中人,因躲避关中的战乱和饥荒和孟达一起入蜀,投靠刘

  • 刘备留关羽守荆州,为何不把诸葛亮留下,取西川有法正足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法正

    211年,刘备在张松、法正的帮助下决定入川。不过,至于具体怎么做,刘备虽然听了庞统的建议,但并不想那么做。表面上看,刘备进川是为了帮助刘璋,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应该不会让刘璋有什么顾忌。他没有带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按理说,进入四川不可能太容易,甚至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战。刘备要入川,命脉只有

  • 夺取西川后,法正为何劝刘备娶一个寡妇?除了漂亮还有个羞耻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法正

    刘备入川时,唯一有法律关系的孙夫人回娘家了,自己又成了个“单身汉”。这样看来,刘备对娶妻纳妾是有很大需求的,所以当刘备夺取西川后,法正劝刘备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老婆。吴家本来是兖州陈留的大家族,因为吴夫人的父亲和刘焉关系很好,所以全家跟随刘焉入蜀,哥哥吴懿,吴班更是手握军权的将军,而且吴夫人一开始是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