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这第六将指的就是蔡阳。简单说,老蔡阳多少回合也不可能杀了关羽。这是因为:
一,蔡阳的武功被小说拔高了
按照小说描述,蔡阳是曹操部下的名将,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有万夫不挡之勇。再加上关羽刚杀了他外甥秦琪,他追赶关羽到古城——也就是现在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
当时,到古城的时候,关羽虽然是万人敌,非常厉害,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跋涉,已人困马乏,饥渴难耐。他听说老蔡阳是秦琪的舅舅,因为刚杀了人家外甥,便不想再杀蔡阳,因此对蔡阳并没有杀心。
但是,面对老蔡阳步步紧逼,关羽只好虚与委蛇,应付一下。因此,关羽和蔡阳便打了几十个回合。其实,这正是关羽并没有想杀蔡阳的意思,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关羽累了,如果他当时真想杀蔡阳,绝不可能让蔡阳在他青龙偃月刀下走过五个回合。
故此,使小说的读者感觉,蔡阳还是有真功夫的,竟然能在关羽手下走过几十个回合,这无疑会给我们一种很惊奇的错觉。因为在小说中,即使是关羽累坏了,但能在巅峰时期的关羽刀下过几十个回合的大将也并不多。
其实,这是一种虚幻的假象。
另外,关羽有护送两位皇嫂的重任,他得权衡各种利弊,不能出现一丝闪失。
二,真实的蔡阳不一定是被关羽杀的
历史上的蔡阳,的确是曹操部下武将,但他首先是一位文官,汝南太守。他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奉曹操之命,攻击与刘备联合的汝南贼龚都等人,兵败被刘备所杀。
《三国志先主传》载:”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这一段话,有两种解读法。一,蔡阳就是被刘备直接杀了。我们知道,刘备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雅士,他也是有武功的。当初刘关张三兄弟起兵的时候,也曾和黄巾军浴血奋战。如果刘备没有武功,或许早就被人杀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三英战吕布,刘备也是上了手的。因此,蔡阳死在刘备手里,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即使是刘备手下的人杀了蔡阳,史书记载“为先主所杀”,也能够说得通。
那么,历史上的蔡阳究竟是谁杀的呢?无存考证。可能是关羽杀的,也可能是张飞杀的,更可能是在刘备所率领的军队的围攻下混战而死。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蔡阳绝对没有能够在战场上斩杀关羽的能力。尤其是在关羽巅峰时期,就更没有这种可能性。
四,小说中的蔡阳之死
关云长被困土山,带着两家皇嫂在曹营挂印封金12年。虽然在曹营他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兄长刘备。
最后终于打听到了刘备的消息,辞别曹操,保着二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后来听说刘备已去汝南豫州,关公就带着二位皇嫂一路向汝南寻来。这一天关公来到古城,就是今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正好张飞在古城驻守。
关公走得人困马乏,见到三弟张飞,分别十二年,见到兄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他正待进城,被张飞拦住。因为兄弟已分别12年,关羽又是在兄弟三人的对头曹操营中,张飞信不过关羽。关羽百般辩解,张飞仍然不信。
此时曹操的大将蔡阳,为了给被关公杀死的外甥秦琪报仇,带领15万人马追到了古城。蔡阳的到来,更使粗中有细的张飞起了疑心,立即关上城门不放关公进城,并告诉关公,要是他在城上三通鼓罢,关公斩不了蔡阳,就是和曹操一心,就与他断绝兄弟情义。
关公无奈,只好迎战蔡阳。
蔡阳是曹操的名将,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有万夫不挡之勇。关公虽然厉害,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跋涉,已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和蔡阳斗了几十回合,虽不分胜负,可关公自觉力气不足。
关公是个仁义之人,守信用,讲义气,在战场上明杀明斗,从不暗箭伤人。可眼下,张飞在城上擂鼓助威,三通鼓已擂过两通,再战不胜,关公就没法向张飞交待,因为张飞是他兄弟,深知各自的武功底细。
关公急中生智,便想计斩蔡阳。关公打马来到蔡阳跟前说:“咱单打独战,你为何要请帮手?”蔡阳说:“我从来打仗不要帮手。”关公向蔡阳背后一指说:“你背后那是何人?”待蔡阳刚刚回头观看之际,关公乘他不备,提马挥刀,立斩蔡阳于马下。
蔡阳的那匹马也是个宝马,通人性,见关公计斩蔡阳,心中不服,围着蔡阳的尸体一阵悲鸣,跑到一个大水塘边跳水自杀了。
关羽感到心中有愧,与张飞、刘备相会后,厚葬了蔡阳和他的白马。
五,结论
不管小说中把蔡阳的武功吹嘘得有多高,他几个回合都不可能杀了关羽。除非关羽不理他,不动弹,伸着脖子让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