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场高人头脑多厉害?看姚崇智对玄宗,斗倒魏知古的故事,大提升

官场高人头脑多厉害?看姚崇智对玄宗,斗倒魏知古的故事,大提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今夜不设防 访问量:3877 更新时间:2023/12/26 21:57:03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城府多深?领导对你说:“老姚啊,某某是你儿子吧,你该提拔就提拔,举贤不避亲吗!”听到这话,千万别瞎激动,如果你顺杆爬,一定会死得很惨。唐朝宰相姚崇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情。714年,唐玄宗李隆基突然假意问姚崇:“你的几个儿子才能如何?身居何处?你作为宰相,为国家举荐了那么多人才,自己的儿子该提拔也提拔,举贤不避亲吗!”

你猜怎么着?姚崇心中一惊,暗想这是领导给我挖坑,套路我呢!为什么?因为背后有人使坏,这个人就是魏知古。姚崇是唐朝名相、著名的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把官场之道摸索的通透,只见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姚崇却如官场不倒翁,官位越做越高。但魏知古的政治手腕、伴君智慧、升官之道就不如姚崇了,所以久久不得升迁。不过魏知古有宰相之才,姚崇有识人、用人之能,就向朝廷推荐魏知古。除此之外,魏知古在官场上的升迁,还得益于一层关系,他曾在相王李旦府上的属官,李旦曾做了皇帝,将魏知古提拔到宰相之位。712年,李隆基继位后,对老爹的亲信大臣做了一番恩赏,算是拉拢人心,其中魏知古最为显赫,受封梁国公。同年,太平公主与宰相窦怀贞等人意欲作乱,密谋废立。魏知古向唐玄宗告发,唐玄宗得以抢先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等人。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赐封魏知古三百户。魏知古顿时显赫无比,高人一等。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唐朝是多宰相制,当时姚崇也是宰相。昔日,魏知古只是姚崇跟前的一个小喽啰,而且姚崇对魏知古有恩,魏知古自然尊重姚崇。但如今魏知古的风头压过了姚崇,二人都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难免产生摩擦。但姚崇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经历了无数官场的起起伏伏都没倒下,怎能在魏知古跟前服软。所以,姚崇心生一计,说魏知古知人善任,善于选取人才,就给李隆基建议,把魏知古任为吏部尚书,派到东都洛阳主持选官的工作去了。

魏知古突然被排挤出权力圈,心中不满,伺机报复。魏知古到了洛阳,恰好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上班,他们知道老爹曾对魏知古有知遇举荐之恩,便趁机请托魏知古,提拔提拔自己。魏知古一看机会来了,一边笑呵呵地答应:“贤侄好说,咱什么关系,这事包在魏伯伯身上了。”一边赶紧从洛阳跑回京师,向唐玄宗打小报告,说姚崇的儿子请托自己,定是姚崇指使。唐玄宗听了很恼火,但他不确定这事是不是姚崇背后指使的,便设了个圈套,试探姚崇。如果姚崇顺杆爬,也举荐自己的儿子,那魏知古所言非虚,定要惩罚姚崇。注意,精彩的地方来了!姚崇是个鬼机灵,一下就识破了唐玄宗的圈套,猜到了是魏知古在使坏。面对被同事打小报告,姚崇的回应手段很高。姚崇说道:“臣有两个儿子在洛阳任职,但他们欲望大,能力小,不堪重任。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我猜想他们一定是借此请托于魏知古。”得了,姚崇此话一出,置魏知古一个忘恩负义,以怨报恩的恶名。果然,唐玄宗大怒,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德行不佳,就要罢免魏知古的官职。这时,姚崇又来一个明扬暗抑的计策,连忙替魏知古求情道:“皇上千万别怪魏大人,这都是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和魏大人无关,陛下要是罢免了魏大人,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有辱皇上的英明啊。”

智囊: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姚崇这手段玩得高啊,他这一番话下来,把自己置于道德的高点,而把魏知古置于道德洼地,还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唐玄宗的忠心,为唐玄宗设身处地的考虑,唐玄宗怎能不喜欢他。结果,唐玄宗最终还是在同年五月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第二年,魏知古就抑郁而终了,死后仅仅被追赠幽州都督。这让我想起李雪健老师在《少帅》中说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所以,人生在世,要多学点为人处世的智慧。

标签: 魏知古

更多文章

  • 姚崇儿子找魏知古办事,后者却直接告诉皇帝,姚崇是如何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魏知古

    魏知古很有才华但却不会办事,也不会看上司的脸色,所以没有人喜欢他。幸亏姚崇慧眼识珠才让他飞黄腾达,但魏知古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什么呢?魏知古进入政坛几十年,好不容易成了户部尚书,整个大唐王朝的官员任命考核都由他说了算。姚崇的两个儿子想要找一个好差事,由于姚崇对魏知古有提拔之恩,所以这两个儿子就找到了魏

  • 窦怀贞是谁?靠巴结皇后当上宰相,最终却因此丢掉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窦怀贞

    武则天我们都很熟悉,她是我国封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显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死后继位的皇帝唐中宗。唐中宗时期有一位男子,十分令人羡慕。这倒不是因为他娶到了公主的原因,而是他的出生高贵,地位显赫,此人叫窦怀贞,曾经做过唐朝的宰相。此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窦德玄是唐高宗时期有名

  • 崔湜、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崔湜引荐过崔家三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崔湜

    崔湜的起点是很高的,出生于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而且以文辞见称,进士及第。但是崔湜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他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甚至成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面首,当然这样的崔湜也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在李隆基赐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之后,崔湜也被流放岭南,进而被赐死,结束了他丰富

  • 郭元振威震西方,为何差点被唐玄宗处斩,最终忧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郭元振

    713年十一月,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他被任命为饶州司马,不必再去流放地新州了。但是,郭元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是唐朝的宰相、兵部尚书,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帝了!郭元振怀着忧郁的心情上路,他没能走到饶州,死在了半路上。那么,郭元振为何会得罪唐玄宗呢?一、威震

  • 不学《灵飞经》,何以谈小楷?3分钟认识“书家双绝”钟绍京!

    历史人物编辑:他是射手座标签:钟绍京

    自三国时期的钟繇创造小楷以来,小楷这朵书坛奇葩,一直为后世书家所青睐!历朝历代,不乏小楷高手。而在小楷这片艺术天地里,有两颗明星熠熠生辉,被后世称之为“大钟”和“小钟”。他们就是大钟——钟繇,小钟——钟绍京。钟绍京,别名钟可大,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江西兴国县人。是钟繇的第十七世孙。精通小楷,其小

  • 夏云小楷临古系列之九:临钟绍京灵飞经墨迹四十三行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钟绍京

    小楷法帖《灵飞经》简介《灵飞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结体秀美,笔意潇洒,传为唐代钟绍京所书。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工书亦善画,师从薛稷。《旧唐书》本传称:“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所题。”时号“小钟”,他嗜书成癖,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

  • 唐隆政变功臣钟绍京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钟绍京

    钟绍京,小时候家里很穷,出身卑微。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家里虽然没有什么背景,可他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可谓名声在外。他也因此获兵部尚书裴行俭的赏识,擢升入“直凤阁”任职。此后宫殿中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是他的墨宝手迹。唐中宗景龙年间,他被擢升宫苑总监,处理宫廷事务。这个时期,韦后专权,无法无天,甚

  • 县官房琯酒店偶遇宰相,却不打招呼,宰相大喜:你将来定当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房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为官清廉,敢于上书,热爱百姓的官吏是多么不易!房琯的存在便说明此类官吏还是存在的,家境优越的他,不在乎自己的仕途是否长远,而是追求无愧自己,无愧相信自己的老百姓。如果说只是凭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千里马没有伯乐相助,也是无济于事。房琯升为丞相,不得不感谢当时的

  • 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可他的孙子李适之还成了宰相,可谓是因祸得福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李适之

    李世民对老爹李渊的儿子们够狠,对兄弟的儿子们也够狠,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方式。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下不去手。太子李承乾脑子发昏,居然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李世民镇压。按照罪责,李承乾必死无疑。可是李世民舍不得啊!他含着泪把那帮支持李承乾叛乱的大臣都给杀了,唯独放过了李承乾。别以为李承乾有啥好日子过,死罪可

  • 牛仙客在边境时政绩卓著,为何拜相后却庸庸碌碌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牛仙客

    前文讲过张九龄担任宰相时,曾经阻挡牛仙客入阁拜相,还与唐玄宗李隆基发生了冲突。这个冲突不但让张九龄和李隆基的矛盾激化,还使其被罢相贬官外放,最终使得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出任中书令,而牛仙客也顺利入阁拜相。张九龄在阻拦牛仙客拜相时曾提到两个理由,其一是牛仙客小吏出身,其二是他作为边将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张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