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德宗被困奉天城之初,为何信任卢杞超过浑瑊?

唐德宗被困奉天城之初,为何信任卢杞超过浑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解说家 访问量:4156 更新时间:2024/1/7 12:32:43

泾源兵变发生后,唐德宗李适被迫放弃长安城出逃,率领朝廷和王公大臣躲到了咸阳西北的小城奉天,同时下诏让唐朝各地的军队进入关中勤王。在勤王军队赶到奉天之前,李适只能靠着身边的数千中央禁军守卫城池,与追击而来的数万朱泚叛军作战。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困守于奉天小城中的李适,居然不信任赶到支援的名将浑瑊,将指挥作战的权力交给了宰相卢杞及神策军使白志贞。结果在这两位权奸的胡乱操作下,唐军一败再败,就连最早赶到城下的一万多援军都被打得丢盔弃甲,让奉天城陷入旦夕可破的危机之中。

很多历史爱好者对这段历史非常不解,尤其是李适不信任名将浑瑊,反将军队指挥权交给宰相卢杞等人,让自己再度陷入生死危机之中的操作。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李适已经在卢杞身上吃过不少亏了,怎么还不长记性呢?前文讲过,泾源兵变中泾源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夺取长安城,这与神策军使白志贞的贪污腐败是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白志贞与宰相卢杞狼狈为奸,将神策军作为敛财的工具,这才使得军队出现了吃空饷、缺乏训练、军队散漫等现象,使得神策军在面对泾源军时一触即溃,士兵们纷纷避战,导致了长安城陷于敌手。

因此卢杞和白志贞就是泾源兵变的罪魁祸首,而李适信任他们,将军政大权委托给这两位权奸,也是对长安丢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逃到奉天后,李适竟然不吸取泾源兵变的教训,继续重用卢杞和白志贞,实在是让人有些看不明白。在李适抵达奉天后,最早赶到奉天支援的是率领家族子弟赶到的名将浑瑊,他当时被任命为行在都候、检校兵部尚书、京畿渭北节度观察使。同时李适又委任卢杞组织援兵勤王,将奉天的军权交给白志贞,任命其为奉天行营都知兵马使,这样的操作让历史爱好者们赶到难以理解。

卢杞和白志贞对于长安的失陷是负有重罪的,李适不但没有追究,反而委以重任,实在是说不过去。与上述二人不同,浑瑊是当时奉天威望最高的名将,他出身于郭子仪的朔方军中,传说是郭子仪一手教出来的徒弟。浑瑊先后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对抗吐蕃入侵等大战,立下极大的功勋,受到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的器重,在当时的唐军中也有着郭子仪接班人的称号。郭子仪去世后,他统率的河中集团被一分为三,浑瑊兼任单于大都护,充振武军、东受降城、镇北大都护府、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管内支度营田使等职。

从权职上看,浑瑊继承了郭子仪原来河中集团的大部分军力和权力,是事实上的郭子仪的接班人。因此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从军资历上看,浑瑊都比卢杞和白志贞更有资格组织防御奉天城,和抵抗朱泚叛军的战斗。况且浑瑊一得到泾源兵变的消息,便带着宗族子弟前往奉天城护驾,可见他对李适和朝廷的忠心。要知道当时被朝廷重金打造的神策军已经溃散,只有少量的军队向着奉天靠拢,很多朝廷大臣和王公贵族都逃到地方州郡,远离奉天城的战场以求自保。在这种环境下浑瑊带着家族逆流而上,本上就是忠勇可嘉的代表。

因此在对比浑瑊和卢杞、白志贞的各方面因素,只要是理智的人,都会选择让浑瑊来组织奉天城的防御作战。但李适却将战事交给了卢杞和白志贞,将浑瑊留在身边做参谋,结果他却迎来了被困奉天后的最大的惨败。当时朱泚在长安称帝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奉天,对其进行了三面包围。

奉天的唐军都是从长安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在野战方面完全不是叛军的对手,只能依托于奉天低矮的城墙防御。为了解奉天之围,李适诏令各地军队勤王,在勤王军抵达前,唐军只能龟缩在奉天坚守待援。因此奉天的唐军打得非常艰苦,就连左龙武大将军吕希倩都战死了。

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防御作战后,距离奉天最近的援军抵达,这对于被困奉天的李适来说本是好消息。这支援军是由灵武留后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及渭北节度使李建徽组成的,总兵力超过了一万人。这些地方藩镇的军队数量虽然不如朱泚的叛军,但都是西北边境常年作战的精锐,战斗力远超长安城中逃出来的神策军。如果能善加利用这支援军,不但可以牵制朱泚叛军对奉天城的进攻,而且还能有效巩固奉天城本身的防御。但在如何接应和使用这支援军方面,卢杞和浑瑊却产生了争议。

卢杞提出援军从莫谷道靠近奉天,理由是莫谷距离奉天城近,可以得到奉天方面唐军的接应。浑瑊则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莫谷道险峻而狭窄,容易被朱泚派兵埋伏,建议援军从乾陵北面靠近,沿着柏城通过,在柏城东北的鸡子堆扎营。浑瑊的理由是,援军可以与奉天城互为犄角之势,对朱泚叛军进行夹击。

李适却在两人的争执中站在了卢杞的一面,史书上说卢杞认为走乾陵惊扰了先帝陵寝,他认为李适是以顺讨逆,应该堂堂正正。李适居然真的信了卢杞的鬼话,让援军走莫谷靠近奉天,结果真的中了朱泚埋伏,被打得丢盔弃甲,各自退回本镇。而出城接应的奉天唐军也损失惨重,奉天危局更是雪上加霜。

如此惨败完全是李适一意孤行,过分信任卢杞和白志贞导致的。本来防御奉天的唐军就不多,此战失败后更是弹尽粮绝,奉天城破仿佛就在旦夕之间。李适此时才追悔莫及,只能对着哭泣求助。此后李适彻底地交出了军事指挥权,让浑瑊全权负责奉天防御作战,并让皇太子李诵亲自上城墙督战,这才使得战局支撑了下来,直到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援军赶到。从这个战事可以看出,李适对卢杞等人的信任完全是不可思议的,简直到了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程度。相对于卢杞等人,浑瑊却得不到如此信任,作为最高军事参谋,几乎没有话语权。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史书上经常用李适被卢杞等奸臣蒙蔽的说法。这种说法看似成立,实际上却是史书上最为常见的托词。当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卢杞是奸臣,甚至将李适必做桓灵二帝,这已经很说明其中的问题了。李适作为皇帝,朝野各路大臣对他说过不少这样的话,尤其是名臣颜真卿更是不厌其烦。李适既不是儿皇帝,又不是傻子,岂能不知道其中的轻重?况且泾源兵变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怎么可能如此容易被蒙蔽呢?实际上综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李适对于卢杞等人过分的信任,还是因为他对藩镇过分的猜忌所致。

李适从登基开始就在做两件事,一是进行朝廷财政改革,加强朝廷对国家财政大权的掌控,二是进行削藩操作,削弱各地藩镇的军事力量。四镇之乱和泾源兵变便是因为李适削藩操作失误造成的,因为导致了长安失陷和李适出逃奉天的结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奉天之难。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李适对地方藩镇节度使的不信任,这里面不仅仅包括河北四镇等安史旧将投靠的藩镇,也包含了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深受信任的藩镇节度使。说白了,李适连郭子仪这样的功臣名将都猜忌,更别说其他地方的藩镇将领了。

李适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尊郭子仪为尚父,然后收回了郭子仪的兵权,并将其一分为三。尽管如此李适还是对郭子仪手下的将领不放心,他先把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调离河中,让其到泾源打仗,然后又剥夺了浑瑊的兵权,让其入朝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左街使。从李适的这些操作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藩镇节度使的猜忌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只要是藩镇将领他都是不信任的。因此在人员任用方面,对于藩镇出身的将领他都猜忌万分,反而对反对藩镇的大臣给予极高的信任度。卢杞等人就是在李适的这种心态下受到重用,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

浑瑊是郭子仪手下大将,有着郭子仪接班人的称号,自然一开始就受到李适的猜忌。泾源兵变发生后,李适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他对藩镇的不信任和仇恨就更加强烈了。浑瑊不请自来,而且率领宗族子弟加入奉天的防御之中,这让多疑的李适不得不怀疑其会不会乘火打劫。以浑瑊在军队中的声望,如果他趁机拉拢将士发动兵变,李适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但对于被困奉天的李适来说,他又需要浑瑊这样有着极高声望的将领支持,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召集到更多的勤王军队,解除朱泚叛军对奉天的包围。

所以面对浑瑊,李适是非常纠结的。他既不敢给浑瑊更多的兵权,又不想暴露自己猜忌的心理,使得各地勤王的军队寒心。因此李适给了浑瑊极高的地位,却将其留在身边做参谋,反而把军权交给了完全不会打仗的卢杞、白志贞等人。等待灵武、盐州、渭北等各路援军被打回去后,奉天彻底陷入绝境,此时李适才追悔莫及,只能求助于浑瑊。他知道除了浑瑊,奉天没人能挽救这个危局,如果浑瑊都弃他而去,唐朝很可能面临着灭国的下场。好在浑瑊不计前嫌,肩负起了郭子仪给他的嘱托,将危局支撑到底,力保奉天不失,延续了唐朝的国祚。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适并不是智商有问题的糊涂皇帝,只是因为刚愎自用而导致了叛乱的发生。他的一意孤行也显露他对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经验的不足,其猜忌的性格却加深这种缺陷的破坏力。当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各种成见和主观臆测成为了决策的主要因素,远远脱离了唐朝当时面对的现实问题。再加上他听不进反对意见,对于迎合奉承的卢杞、白志贞等人非常宠信,这才导致了朝政的腐败和军队的衰落。好在他的前两任皇帝留下的大臣和将领不少,能够及时帮他挽回败局,否则就靠他那点本事,唐朝早就在藩镇叛乱中灭亡了。

标签: 浑瑊

更多文章

  • 虽身体不完整,但人格一定不能残缺,以死相逼谏晋王的贤宦张承业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张承业

    张承业唐代末年,皇室衰微,朝堂之中宦官与士族之间矛盾一触即发,地方藩镇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更是针尖对麦芒。佞宦主皇帝生杀大权,皇权尽失,士族旁落。宰相崔胤联结大军阀朱温,尽斩佞宦。朱温挟唐昭宗号令朝廷。各方势力更是伺机而动!整个局势就像是面粉炸弹,就等着一缕明火,就能够将所有人都炸的灰头土脸,七散八落

  • 悲情宦官张承业,从朝廷屠刀之下逃生,却穷尽一生在为大唐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张承业

    天福三年正月,天寒地坼,再次回到长安大明宫内的唐昭宗看着空空荡荡的殿宇,不禁悲从中来,在宰相崔胤的强烈坚持之下,自己被迫同意了屠尽内苑宦官的建议,然而说实在的,那么多宦官都是不可饶恕的坏人吗?一想到宫廷内染血的那一幕,唐昭宗的头就疼了起来。不过此刻,他实在不愿去想了,毕竟该不该杀,全都已经杀光了,而

  • 乱世宦官张承业,为何被历史学家评价为诸葛亮式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张承业

    五代十国时期,也出了一个颇有贤名的宦官。他辅佐李存勖开疆拓土,成为一个完人,被后人评价为"诸葛亮式的人物",他就是李存勖的丞相张承业。张承业,山西交城人,自幼净身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纵观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东汉末年的荀彧,拥有着何其类似的气质与命运。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敢于直谏人君、秉公办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之孤臣”张承业最后的坚持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张承业

    汉唐之亡,源于他的强大,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代里面,汉唐之衰亡最为人所可惜,他们具有相似的一点就是,都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虽然末代帝王都励精图治,希望恢复江山,无奈空有安国定帮之志,却仍然无法挽回衰亡之颓势。在我们普遍的影响中,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作为藩镇的一支,始终代表了正统的地位,实际不然,虽然黄

  • 在《神探狄仁杰》中,出镜率极高的王孝杰,历史上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王孝杰

    我们现在能知道王孝杰大将军可能还要感谢《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因为如果没有这部电视剧,可能很多人还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位叫王孝杰的名将。但是呢,电视剧又对王孝杰的形象进行了极大的创作改编,使得电视剧里的他和真实历史上的形象完全不符。(王孝杰影视形象)比如说电视剧里兵败东硖石谷是王孝杰的起点,但是真实历

  • 吐蕃战神论钦陵——大败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等唐朝名将,无人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安琪拉不拉标签:王孝杰

    论钦陵,出生年月不详,西藏噶尔家族贵族,原名叫做噶尔·赤正赞卓,汉语翻译为钦陵,吐蕃国称呼宰相为论,所以叫做论钦陵,吐蕃国的战神,连续大败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等唐朝名将,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常胜将军之一。钦陵的老爸禄东赞,就是跑到唐朝向唐太宗求婚,促成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那个人,650年,松赞干布

  • 严燕生,从《三国演义》李肃到《神探狄仁杰》里的王孝杰

    历史人物编辑:向往乡村生活标签:王孝杰

    李肃在《三国演义》里面主要是劝说吕布的一个说客。2,2004年,在钱雁秋执导,梁冠华、张子健主演的古装探案剧《神探狄仁杰》中饰演刘金(即:假方谦)#神探狄仁杰#后来,他再次参演《神探狄仁杰》并饰演大将军王孝杰。王孝杰起初和狄仁杰关系并不好,到后来他却成了狄公的忠实追随者。《天地粮人》里面饰演贪官李永

  • 他大败薛仁贵、王孝杰,歼灭唐朝数十万大军,唐人闻其名而色变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王孝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如今华人的聚居地依旧被称为“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唐朝的数百年统治时光中,曾涌现出过无数的名将,比如李靖,秦叔宝,尉迟恭,郭子仪等等,唐军也曾远征高丽,让高丽人闻风丧胆。但是,在唐军的历史上,也曾有过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他们曾被一位名叫“论钦陵”的少数民族将领

  • 猪一样的队友?王孝杰死于队友害怕敌人杀气,杨业死于队友贪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王孝杰

    在战场上,最怕的是什么?不是神一样的对手,而是猪一样的队友。比如,都曾在契丹人手里吃过大亏的唐朝名将王孝杰和北宋名将杨业。虽说这二个人属于不同的朝代,而且他们之间也间隔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他们却都在对契丹人的作战中,受到了猪队友的坑害。如果当初没有猪队友坑害,那么王孝杰和杨业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 唐朝趣闻:大将王孝杰被俘后,因貌似吐蕃首领父亲被放虎归山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王孝杰

    王孝杰画像 唐朝有一位将军曾经在与吐蕃交战的过程中战败被俘,可是后来他却从吐蕃人的手中收复了安西四镇。他也因此一战成名,千古流芳,他就是唐朝名将王孝杰。曾经被俘的他究竟是如何从吐蕃人的手中收复了安西四镇呢?免死归唐,使收复安西四镇成为了可能王孝杰出生于京兆新丰,他年少时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