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将常何:看人“有多准”?身为李建成的亲信,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唐将常何:看人“有多准”?身为李建成的亲信,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芸汐说历史 访问量:3853 更新时间:2024/1/18 1:43:40

公元626年,唐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皇四子李元吉策马踏进玄武门,准备去找父亲李渊告秦王李世民的状。但凭借着征战四方养成的敏锐直觉,他们发现周围的气氛寂静得有些可怕,全无往日的自然轻松。

二人立刻意识到,恐怕事情有点不对,随即拨马准备离开。就在这时,李世民带领大批府兵鱼贯而出,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在了玄武门内。至此,李世民登基为帝再无悬念,这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经过。

但看到这,恐怕不少人都觉得有点诡异。李世民这政变搞得是不是有点太容易了一些?李建成和李元吉可都是骑着马的,而且当时的包围圈并没有合拢,如果策马狂奔,李世民的府兵未必拦得住他们。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没能跑出去呢?

关于这个问题,唐朝的史书上语焉不详。然而,它却被一个叫常何的人的墓志铭给回答了。那么,常何是何许人也?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趁着中国疲敝,窜入了我国的西北大漠,在敦煌,他们盗走了无数的珍贵壁画和图书。而在他们掠走的这些典籍中,有一个常何墓志铭的抄本。

即使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的认知里,“常何”这个名字都显得有些陌生。说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恐怕都会表现得一脸茫然。原因很简单,常何这个人在新旧两部《唐书》中,都没有被立传,只能算是个路人甲一样的定位。

但毫无疑问,在隋末唐初的这段历史中,常何绝对算得上是“最强路人甲”,其活跃程度堪比三国里的廖化,虽然名声不显,能力一般,但是架不住人家活得长,什么大事小事都有参与,跟谁都脸熟。

众所周知,乱世出英雄,但在大浪淘沙之下,即使是真金都有可能会被时代的洪流卷走。而一个连立传的资格都没有的历史人物,毫无疑问只能算相对普通的那一类人,这类人物该怎样才能在乱世中立足呢?答案是站队。

而常何在“站队”这一块,准头可以说是非常强的了。

首先,常何的家室还算不错,在隋朝也算是个官僚世家。但是他非常敏锐地感知到,在隋炀帝的这一番折腾之下,隋朝的崩溃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才是大势。

因此,他非但没有协助隋朝镇压农民军,还自己拉起了一支私人武装,占山为王,成为了起义军的一个首领。

但我们前面也说了,常何能力有限,不是什么窦建德王世充这样的乱世枭雄。但常何也不是气度狭小还心里没数的“白衣秀士王伦”,他果断决定,投奔一个靠谱的势力,比自己单干要有前途多了。

而他投靠的人,正是隋末瓦岗寨的首领李密。在李密手下,常何屡立战功,很快就被封为了上柱国和雷泽公,属于是瓦岗寨开会时坐在靠前排位的领导人物了。

不得不说,投奔李密的确是一步好棋,毕竟李密的局势洞察力,在隋末群雄中也是极为惊人的。有多惊人呢?早在隋炀帝执政初期,李密就在看《项羽传》了。

瞅瞅,“项羽”,李密要是自比项羽,那敢问“秦”是对应的哪个朝代?那个执行暴政,搞得天下反叛的“秦二世”又是谁呢?

跟着这样敏锐的主公,常何不但把自己的功绩做得极其漂亮,对天下群雄的了解也更加深刻了。而长了见识的常何,在站队上的艺术也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定国号为唐。七年后,这个伟大的王朝将统一整个中国,并成为一个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但这些事情都是后话,可正在山东追随李密的常何,却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天下最终将落入李家之手。

凭借着这样的分析,常何开始力劝李密降唐。而李密对于唐朝也十分看好,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投降。但除了常何之外,李密手下还有不少其他的将领,他们普遍认为归附唐朝没前途,坚决反对。但唯有常何“独昭峻节,孤檀贞心”,坚定认为投靠唐朝是唯一出路。

历史证明了常何眼光的独到。

不过,常何虽然站队水平极其靠谱,屡屡做出正确决策,但他到底也是个将领,给谁打仗不是打仗。而常何的领导李密则不同,李密的判断能力很敏锐,可他也是一个天生的领袖,心气很高,久居人下是不可能的。

果然,李密归附唐朝之后,总觉得别扭,最终决定起兵反叛,虽然常何凭着站队的直觉“流涕极谏”,但李密仍不为所动,最终兵败被杀。

李密虽然身死,但常何毕竟已经被他带出了长安,这个时候再向唐朝投降,那就显得有点难看了。于是常何干脆就地投降了王世充,打出了一点战绩,然后再风风光光地投奔了他心中的“正统”军队。

唐高祖虽然有点看不惯常何这种投降两轮的做法,但是谁让人家是带着兵马来投奔的呢?更何况,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正在攻打王世充所在的东都洛阳,常何这一次投奔,更是带来了不少关于王世充的情报。

在如此关键的时机之下,李渊也只好对常何“左右横跳”的行为既往不咎,授予了他车骑将军的官职,并允许他陪同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

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一战封神,以几千精骑的兵力大破窦建德、王世充联军,“一战擒双王”,荡灭了窦、王两大割据势力,彻底奠定了唐朝定鼎天下的历史大势。

而常何在这次大战中追随李世民,表现极为突出,所谓“勇迈三军,声超士卒”,被李世民赏赐了“物八百段,珍玩五十件”。

但虎牢关之战的胜利,对唐朝的意义实在过于巨大,这功劳简直是赏无可赏,唐高祖李渊只能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命令他总揽全国军务,同时暗中开始扶持太子李建成,对抗李世民的势力。

正好,唐朝杀死窦建德之后,窦建德原先统治的河北地区极为不满,爆发了刘黑闼叛乱。李渊立即派出李建成,前去平定河北。而好巧不巧,常何也在李建成北上的班子里。

也就是说,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日后势不两立的死敌,常何都混了个脸熟。现在又是考验他站队的时候了:站李建成,还是站李世民?

我们不知常何是什么时候做出决定的。总之,武德七年,与李建成矛盾日益激烈的李世民,将常何调回了长安,看守玄武门。同时,李世民送给了常何一枚金刀子,还嘱托他注意笼络玄武门的值班人员。

当时的常何还不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奖赏背后意味着什么,但在两年后,当李世民带领八百名府兵来到他的面前,请求把玄武门腾出来进行埋伏的时候,常何意识到,即将有大事发生了。

而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踏入玄武门的时候,常何突然发现,自己接下来的选择,将会改变整个中国的历史。如果他站在了太子一边,将太子放了出去,那么李世民的政变将会失败,李建成将登基为帝。

但历史没有如果。当李建成看着眼前的这位熟人,放心的进入了玄武门,随后被从天而降的秦王府兵追杀的时候,常何毫不犹豫的下令关闭玄武门。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毙命,李世民登基为帝。向来站队极准的常何,站好了人生的最后一次队。

唐太宗即位后,常何十多年来的站队终于有了最终的回报。他被提拔为了大夫、刺史、右威卫将军、行军副大总管和都督。

常何本人的能力相比于唐朝其他的将星,实在暗淡了不少。因此,常何并没有做出什么足以立传的大功绩。甚至连常何的门客马周,都因为给自己写出优秀奏折的缘故,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当上了丞相,两厢对比,更是惨烈。但无论如何,常何仍然做到了那个时代平凡人能做到的一切。

唐高宗永徽四年,这位能力平平,但极为擅长站队的将领安然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在他的墓志铭中,记录了“玄武门之变”中他所做的一切。史学家们也因此搞清楚了,为什么李世民可以畅通无阻地在玄武门大开杀戒。

事实上,在墓志铭中记录玄武门之变,是唐初功臣的常态。虽然唐太宗对于自己血腥的夺位之路遮遮掩掩,在细节描述上语焉不详,同时命令史官极力给李建成泼脏水,把自己打造成“正当防卫”的角色,但毫无疑问,跟随唐太宗政变的人都有着极为光明的前途。至于李世民的说辞,虽然忽悠不了后人,但是忽悠当时的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很多唐初名臣都把经历玄武门之变当做一项光荣。而后世的史学家们也根据这些历史的碎片,极大地还原了玄武门之变的详细内容。

标签: 常何

更多文章

  • 玄武门守将常何,潜伏多年为李世民立下大功,事后为何没有封赏?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常何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事变,一举奠定了数月后走向皇位之路。这次事变不是一蹴而就,是经过了李世民及其党羽们的周密谋划,诸多依附于李世民旗下的文臣、武将们按照各自的职责参与其中。下面聊聊其中一位起到较重要重用,但事成后又被李世民刻意忽视的参与者,当时的玄武门守将常何。事变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中林长科技标签:李元吉

    众所周知,古代的继承之争非常残酷。为了争夺皇位,诸侯们可以说是不在乎兄弟之间的亲情。比如发生在清朝康熙在位时期的“九子夺嗣”,雍正皇帝胜利后,不仅将自己的兄弟全部囚禁起来,连自己不会画画的儿子也囚禁了起来。清晰的线条。不过,“九子夺嗣”虽然比起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极为残酷,但却相对温和。自从雍正帝即

  •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三位猛将仍然激战玄武门,斩杀李世民两员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李元吉

    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篡隋,在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的支持下最终篡隋成功,并于义宁二年称帝,立李建成为太子。可是次子李世民在此次起兵中影响重大,李渊也曾答应事成之后会将李世民立为太子。然而大业已成,李渊却开始忌惮李世民的威望,转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诸子的关系,朝中也因政见不同出现

  • 李世民杀了亲弟弟李元吉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霸占人家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李元吉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震惊整个唐王朝的玄武门之变爆发,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两个军事集团矛盾以流血政变的形式激烈碰撞。一夜激战后,李建成、李元吉双双战死,胜利者李世民不仅如愿以偿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而且顺势收纳了一件特殊的战利品——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按照宋明以程朱理学为基础构筑的伦理

  • 射术精湛的李元吉为何3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真正原因你想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李元吉

    大家都看过不少的电视剧,都知道皇宫里的人非常多,不过咱们也知道,作为皇帝,想要什么女人不行?就算他不想要,也有不少的人往他这里送,而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喜欢,只要这名女子的背景够大,都会被宠幸一番,毕竟皇帝身边还有要帮助自己的人,从这里来看,其实皇帝也是挺可怜的。但是转眼来看,一个能够嫁到皇宫中的女人,

  • 李世民有那么多嫔妃,为啥还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并不是因为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李元吉

    李世民本来不是太子,但是因为他功高盖主,李渊对他有所怀疑,李建成害怕李世民会威胁到他的王位。他不仅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而且还想杀死李世民。李世民由于察觉到严重的威胁,于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是在李世民登上王位后,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那就是,他娶了他弟弟李元吉的遗孀杨氏,那么李世民是怎么想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何他却不杀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李元吉

    李世民在唐朝初期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在历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在这次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事后,李渊退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虽然李世民为了让大家肯定自己,励精图治,可是,在历史上还是遭受了很多诟病。除了诟病李世民残杀自己的兄弟外,人们还诟病李世民占有了他的弟媳。不

  • 李世民诛灭李元吉5子后,为何敢纳弟媳杨氏?杨氏是弘农杨氏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李元吉

    李世民一辈子娶了若干媳妇儿,其中杨氏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为什么说她特别呢?一来杨氏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的原配夫人,二来杨氏是隋朝宗室之女,有弘农杨氏的强大背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不光杀了哥哥李建成和李元吉,连他们的孩子也全都给杀了。其中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被诛杀。这个时候李世民看上了李元吉的媳妇儿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后,为何还要强娶他妻子?答案应了一句古话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李元吉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绝对算是千古一帝。军事才能卓越的他,不仅助其父李渊一统江山,更在自己登基后勤政为民,励精图治,引领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李世民本人也被周边的小国家称为“天可汗”。如此丰功伟绩,足以证明李世民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但是,如此出色的皇帝,一生也有两个抹不掉的污点,那就是杀

  • 李元吉的王妃,被李世民抢入后宫,还差点做了皇后,这却是桩善举

    历史人物编辑:多才小孙说史V标签: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纷纷被李世民诛杀,其中李元吉的王妃,还被李世民纳入后宫,抢了弟媳的李世民倒也对得起李元吉,该女子差点被封做皇后,也为李世民诞下一子。按理说强占弟媳,这事应该为人所不齿,但其实对于该女子而言,却是件好事,到底怎么回事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李元吉的王妃姓杨,名珪媚。杨家是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