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清廉宰相陆贽,唐德宗明确告诉他:细小物品受亦无妨

古代清廉宰相陆贽,唐德宗明确告诉他:细小物品受亦无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品历史 访问量:4954 更新时间:2023/12/9 2:15:01

自古以来,尽管朝代在不断更迭,但不变的是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有很多贪官,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梁冀、西晋的石崇、清朝的和坤等,人人富可敌国。

但与之相反,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两袖清风、为人清廉的官员存在,如人们所熟知的包拯、海瑞、陆贽等,其中唐朝的著名官员陆贽是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宰相之一,其清廉程度甚至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私下劝他多少贪点吧。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陆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海瑞

政治生涯的开端

陆贽,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宰相与文学家,有着《陆宣公翰苑集》和《陆氏集验方》等经典作品流传于世。陆贽于754年出生于苏州嘉兴城,是唐朝溧阳县令陆侃的儿子,由于是其第九子,因而在当时人们也称他为“陆九”。

虽然陆氏从东汉以来就是名门望族,曾经还位列于江南四大姓之一,但是陆贽家在其父陆侃这一辈的时候就已经家门衰落,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再加上在陆贽幼年时期,其父驾鹤西去,此后他便由母亲韦氏一人教养长大。

因而陆贽从小便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尽管如此,陆贽并没有妄自菲薄,在其母韦氏的悉心教导下,天资聪慧的他自幼就接触到了很多的儒学典籍,培育了儒学思想,他本人在学习上也十分勤勉,无论对生活还是政治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陆贽画像

在771年,一心发奋苦读的陆贽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要知道,当时的陆贽年仅18岁,而唐王朝的进士平均年龄是在25岁,因而陆贽傲人的天分与学识可见一斑。

考中进士后,陆贽又在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及高第,被授予华州郑县县尉的职位,开始了他一心为国的政治生涯。

在职期间,很多达官贵人有意拉拢陆贽,甚至还赠送金钱百万,但都被陆贽一一拒绝,此后陆贽因故被免职回乡。

机缘巧合之下,陆贽拜见了寿州刺史张镒,经过二人的数日交谈,张镒十分欣赏陆贽的才华,并与陆贽结为了忘年交。此后,陆贽凭借着出色的文笔任职渭南县主簿,随后又迁任为监察御史。

张镒

出任“内相”,深受倚重

大历十四年,唐德宗李适继位,新帝登基后发现了朝廷存在的严重问题。因而唐德宗开始实行了税制改革,废租庸调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改行“两税法”,还派黜陟使庾何等11人分别监管税法的实施,巡视天下。

此时,早已发现唐王朝税制存在问题的陆贽将自己几年来所想出来的改革建议上报给了当地的黜陟使者,请求使者采用。

建议具体是针对财政经济、贫困百姓、风俗民情、地方政绩、人才选用以及官员人数等方面分别采用“四赋”、“六德”、“五术”、“八计”、“三科”以及“五要”等。

随后,当地的黜陟使者将陆贽的几种建议上报给了唐德宗,德宗听后连连称赞,感叹其才华与学识名副其实,于是当即下令召陆贽回京,并任翰林学士一职,调任祠部员外郎,侍奉唐德宗左右。

唐德宗李适

回京后的陆贽竭忠尽心,为了对唐德宗的重用表达感谢,陆贽尽心尽力地为唐德宗出谋划策,常常直言谏诤,在工作上他勤勤恳恳,经常为皇帝分担繁重的国事,负责起草文诏,对于皇帝的口述,无论大小他都会十分详尽的罗列出来。

而对于皇帝在政事上的遗漏与缺失,他也总是能够及时提醒,因而深受唐德宗的倚重。

在当时,虽然陆贽只是任翰林学士一职,但是唐德宗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与他商量,可以说他手中的权利比宰相手中的还要大,因而当时朝廷中的人们都称他为“内相”。

后来,陆贽又多次在危难之时陪伴在唐德宗身边。

陆贽

783年,泾原军叛乱,冒雨行军一天一夜占领长安,要拥立朱泚僭越称帝,此时的陆贽本已逃出宫,但听说爆发宫变,于是不顾自身安危冒死找到了唐德宗。

隔年784年,朔方的节度使李怀光叛乱,此时的陆贽又扈从唐德宗逃往了梁州,两次叛乱逃亡,陆贽都伴随唐德宗左右,先后转为郎中与谏议大夫,为德宗排忧解难。

期间有一次,陆贽因路途艰险而与唐德宗走散,对此德宗很是着急,甚至痛哭流涕,还曾下令若谁能够将其寻回便奖励黄金一千两,由此可见唐德宗对陆贽的重视。

此事件发生后,很多人为了巴结陆贽,纷纷前来给他送礼,但是陆贽始终坚持不收礼、清廉为官的原则,将其一一拒绝了。

唐德宗画像

一心为国,清廉为官

读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唐德宗如此重视陆贽,但却迟迟没有将其立为宰相呢?实际上,陆贽直言谏诤的性格虽然是唐德宗所喜爱的,但也有时会违背唐德宗的意旨。

平定叛乱后,陆贽极力向德宗陈诉叛乱缘由正是卢杞的奸邪所致,并建议将其贬官,对此,唐德宗虽然表面同意,但是内心其实还是倾向于卢杞的。

因此在这件事上,唐德宗对陆贽并不高兴,这也正是即使经历了数次生死叛乱,即使陆贽得到唐德宗极大的恩宠,但仍没能从翰林学士升任为朝中宰相的原因。

此后,陆贽回京,唐德宗想到其母韦氏还远在江东,因而派宦官将其接到京中,好让陆贽与他的母亲团聚,但是天不遂人愿,没过多久,陆贽的母亲离世,陆贽也解职,回到东都洛阳为母守丧。

陆贽画像

守丧期间,朝中官员以及各路达官贵人纷纷赠送礼物给陆贽,但是陆贽只收下了一件唐德宗下令由陆贽故交韦皋送来的礼物,并将其余礼物一概退回了。守丧期满以后,唐德宗诏陆贽回京,重新任职翰林学士。

在当时,朝中的官员都对其以厚礼相待,唯独宰相窦参因嫉妒所以一直对陆贽心怀不满,而陆贽也因了解窦参贪污贿赂之事而与其不和。

792年,在陆贽的多次上报下,窦参被免去了宰相之位,同年,陆贽正式出任宰相。

陆贽官居宰相之后,更是成为了唐德宗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他以其远见的卓识为唐德宗筹划大计。

始终保持忠言极谏,敢于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行径,更敢于指出德宗的遗漏过失,多次帮助唐德宗将崩溃的形式转危为安,对唐朝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陆贽

在陆贽执政期间,他看到了很多朝中大臣的奢靡生活,但是他并没有与这些贪官同流合污,而是时刻保持严于律己,公忠体国,励精图治,不贪分毫,始终告诫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主张使“一代黔黎,跻富寿之域”,并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就这样,以清正廉洁自居的陆贽只能依靠每个月的俸禄生活,其清贫节俭的生活在朝中找不出第二人,甚至穷到连唐德宗都看不下去了。

有一次,陆贽生病,唐德宗前去看望,当他发现陆贽的袜子破旧不堪,看到陆贽的饮食是粗茶淡饭,不禁眼眶湿润,主动劝他:“爱聊,细小物品受亦无妨”。意思就是多少贪点吧

此后,德宗先是想要提高陆贽的俸禄,后是想要命人赏赐金银给陆贽,但都被陆贽果断拒绝了,陆贽表示要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不贪一分一毫。对此,唐德宗也只能无奈的离去。

唐德宗剧照

惨遭构陷,郁郁而终

对于朝中奢靡之风的盛行,陆贽多次向唐德宗进言。正是陆贽这样为官清廉、忠言极谏的做事风格,使得他在担任宰相的期间树敌众多。

但是碍于陆贽十分受唐德宗的倚重与喜爱,因而朝中那些想要对付他的人并不敢轻举妄动。

之后,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凭借阿谀奉承而受到了唐德宗的信任,对此,陆贽看破了裴延龄的计谋,于是仗义执言,数次向唐德宗上书禀告裴延龄的罪行,得知消息后,裴延龄便对陆贽仇恨有加。

在唐德宗的面前日复一日地诋毁他,时间一长,唐德宗也逐渐对陆贽产生怀疑,再加上当时陆贽多次反对德宗废掉朝中政策,甚至与其当朝争辩,使得唐德宗心有不悦。

裴延龄

因此,794年,陆贽被唐德宗降职为了太子宾客。

裴延龄见状,趁机接二连三地向德宗进谗言,想方设法百般污蔑陆贽,使得唐德宗龙颜大怒,甚至想要杀掉陆贽。

好在朝中还有明白是非黑白的官员,他们一同为陆贽解释分辨,这才使陆贽免去杀身之祸,尽管如此,陆贽也还是被接连降职,最后又被降为了忠州别驾。

此后,即使有陆贽故交多次向德宗上奏请求让陆贽官复原职,但唐德宗依旧不肯为其授职,只是简单地命人传达其慰劳的旨意而已。

唐德宗像

被一再贬职的陆贽逐渐脱离了朝堂,于是他决定闭门不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习疾疫医术,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最后,805年,陆贽于忠州贬所中逝世,享年52岁,死后,唐顺宗为了纪念他,为其追赠兵部尚书,获谥号“宣”。

此后,陆贽一直以品德高尚、清正廉洁深得后世称赞,也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宰相之一。

就这样,陆贽的一生为国为民、两袖清风,在众多贪官中依旧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最后清廉地过完了他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陆炯.唐代政治家陆贽其人其事[J].上海商业,2020(11):76-93.

[2]牧童.唐朝宰相陆贽——无锡“陆宣公祠”及陆氏后裔联宗续谱的故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6):33-40.

标签: 陆贽

更多文章

  • 唐朝名臣陆贽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陆贽

    陆贽,出身于江南四大姓之一得吴郡陆氏,这可是一个大家族,影响力很大。他还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的后人,也算是名门望族了。这位陆逊可不是一般人,一生出将入相,死心塌地的跟着孙权,被称为“社稷之臣”。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家早已家道中落,陆贽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还英年早逝了。陆贽是唐代宗期间的

  • 郭子仪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让鱼朝恩这样的权宦,都惊骇佩服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鱼朝恩

    郭子仪,唐朝著名的大将军,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朝代,于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可是凭借自己的机智,不仅获得了皇帝们的信任,甚至还征服了权宦鱼朝恩,获得善终,下面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下郭子仪的为官、为人的处世之道。第一件事情,父亲墓地被盗首先,郭子仪的第一个身份,就是手握强兵,功绩盖

  • 鱼朝恩被处死并非因为独揽朝权,而是与藩镇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鱼朝恩

    唐代宗李豫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他为人称道的功绩之一是“诛杀三奸”,这也受到后世很多文人的好评。天下观军容使鱼朝恩便是所谓的三奸之一,李豫处死鱼朝恩的事情也受到后世君王效仿。宋朝大文豪苏辙、明清思想家王夫之,都对此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帝王权术应用到极致的典范。在很多历史著作中都认为,鱼朝恩被李豫处死

  • 元载获得唐代宗高度信任,本可成名相,为何又被唐代宗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元载

    唐代宗李豫,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其母为章敬皇后吴氏。唐玄宗有孙子百余人,而代宗最为年长,为嫡皇孙。代宗为人聪明宽厚,喜愠不形于色,此外他还好学强记,通易象。起初,唐代宗名为李俶,被封为广平郡王。安禄山造反之后,唐玄宗去了四川,肃宗留下讨贼,而代宗则经常跟随肃宗在军营之中。在征讨安庆绪的战役之中,代宗

  • 《长安十二时辰》给每个角色加一个口头禅,张小敬最猛元载最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笑婆娑醉颜陀标签:元载

    张小敬:今日阻我办案者,死。之所以在剧中看不到他明显的推理镜头,是因为所有线索在他面前,基本上就是一秒就通。还记得张小敬在靖安司牢房里刚被提出来的时候吗?崔器行动失败,李必抓破脑袋也没有想出问题出在哪儿,结果一直被关在牢房中的张小敬一语道破是驼铃原因,让李必折服不已。因此,在整个《长安十二时辰》中,

  • 《长安十二时辰》中,元载带人去救圣人时,为何非要杀了檀棋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喜欢吃美食标签:元载

    檀棋知道的事情太多,元载害怕檀棋事后会揭发自己的种种恶性,影响自己向上爬的步伐。在张小敬拯救长安的过程中,檀棋数次出现,上演美女救英雄的戏码,许多李必都不知道的行动细节,檀棋却都是亲历者。她和张小敬早已生出情愫,眼尖的元载已经看出了端倪。檀棋行动自由,跟张小敬关系匪浅,又有一身不错的武功。一旦阵前反

  • 元载被抄家时候,搜出20袋胡椒粉,古代还有哪些东西堪比黄金白银呢?

    历史人物编辑:爱莉聊科技标签:元载

    这件事情的发生是有着一定的时间背景的。当时是唐代宗统治时期,元载,唐朝的一位宰相,凭借自己的才华才在朝中得到重用。期初还好好的为朝廷做事,但是后来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权利越来越大,野心也就随之大了。渐渐地被名利蒙蔽了双眼,经常仗着权势贪污受贿,唐代宗实在忍受不了他了,就派人将他抓起来,并抄家。在抄家

  • 《长安十二时辰》最讨厌的人,却最真实,大部分人都活成了元载

    历史人物编辑:谜题之一标签:元载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引爆了暑期档电视剧的口碑大战,即使在今年格外热闹的暑期档,即使多部热门大剧同时播出,但就口碑而言,《长安十二时辰》一直都是老大。好口碑不是吹出来的,该剧现在之所以这么火爆,是因为这部剧的确是难得的佳作。如果看过这部剧的话,对于为什么说这部剧是佳作这个为题,肯定能能给出很多不同

  •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史上最奇葩贪官,贪污64吨胡椒丢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迪尔说史标签:元载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元载,通过巴结王宗嗣女儿王韫秀成功上位,后来一度做到宰相,控制朝政,连皇帝都要看他脸色。可是,元载这个宰相,虽然也是大贪官,却和宋之蔡京,明之严嵩,清之和珅截然不同。元载别人喜欢贪占黄金白银古玩字画商铺土地,可是元载,却喜欢贪污胡椒面!元载倒台时,从元载家中抄回来的800石胡椒

  • 《长安十二时辰》完结,元载是怎样爬上相位的?又是怎样被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元载

    这个暑期档的影视作品非常多,《长安十二时辰》凭借精致的细节和紧凑的剧情,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好评,笔者本人也非常喜欢这部剧。身为一名历史爱好者,这部剧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到位,比如行礼时不再是古装剧中统一的抱拳,还分了男左女右。剧中的服饰、妆容、社会习俗以及诸多细节,几乎都还原到了极致,甚至连圣人喝酒的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