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祖逖:闻鸡起舞,屡败石勒的东晋名将,为何没能完成北伐大业

祖逖:闻鸡起舞,屡败石勒的东晋名将,为何没能完成北伐大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马娱乐 访问量:2957 更新时间:2024/1/24 7:39:07

太兴四年,即公元321年,河南雍丘一军队营帐外,一员将领在亲随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在豫州大地上向北眺望,看得出他身染沉疴,却依然眼神坚毅。

此时正值分野上多出了颗怪异的星星,他忽然想起年初盛传的一句话“今年西北大将当死”,不禁感伤流涕:“这颗星是为我出现的吧!可叹正要进军河北,老天爷却要杀了我,这是这个国家的不幸啊”,言罢倒地,众将急忙扑抢入帐,惟剩“祖”字将旗在风中飘扬。

同年九月,祖逖病逝,时年五十六。

至此,华夏大地上轰轰烈烈的“祖逖北伐”落下帷幕。

时间回到三十二年前的那个中夜,洛阳城的月光下,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两个少年贪早舞剑的英姿,载入了史册。

这就是著名的“闻鸡起舞”。这个典故里的两个年轻人,一个便是本文的主角祖逖,另一个叫刘琨

在当时这两人是同事,职务都是司州主簿,相当于现代的州政府文书。他们的感情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晋书》记载“情好绸缪,共被同寝”,就是好到可以睡一张床,盖同个被子的程度。

年轻人间本就爱谈论时政,加之同事的关系又给他们提供了说不尽的话题,所以这两个小年轻经常畅谈政治理想到大半夜。

此时他们也深感时局的复杂,不安预感天下将乱,这时候晋武帝已经驾崩,朝中各个政治势力都蠢蠢欲动了。

他们也是在这时候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力扶大厦之将倾,相约“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用现代话说就是“老祖老刘啊,我们约好,到时天下大乱,我们要是在中原,就彼此避开,互相建功立业”。

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不久他们便各走一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年少轻狂时所立下的誓言。从此一南一北,一生再未见面,唯有当初的美好情谊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理想总是丰满,现实总是骨感

祖逖的预感是对的,“八王之乱”使得华夏大地满目疮痍,但无奈的是,这个时期的他只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没有真正的实力去与一个又一个可怕的怪物抗衡,目前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是不断地成长历练,以求保全自己与自己的宗族罢了。

祖逖先后在几个王爷帐下任职,历任大司马府掾属、骠骑将军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几年间,早已从一个怀有满腔热血的懵懂青年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却仍有赤子之心的将领。

不记得有多少个夜里,望着山河破碎,祖逖常不能眠。我想当身处乱世,先明哲图存,固然是他的政治智慧,但他的未竟理想也应该时常在深夜里召唤着他,激励着他吧。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 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晋书》)

祖逖为避乱南渡,徒步而行,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病残的人,又将药品、衣物、粮食分给需要的人,于是他大获民心,得到了更多人的跟随。

同时祖逖南渡也是对江左政权寄予了希望,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较大的号召力与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于是不再沉默,积极向江左琅琊王司马睿(后成为晋元帝)请求,希望能够获得北伐的支持。

熟悉东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王与马,共天下”的江左政权是个士族门阀与皇权结合的产物。司马睿所代表的皇权在王导所代表的士族阶级面前并没有绝对压倒性的实力。

对于祖逖北伐的慷慨进言,司马睿不经摇了摇头,一来他并非真正地支持这项提议,因为此时他的经略重点放在了稳固江左,平衡各大士族势力上,而非北伐;二来就算他想支持,也恐怕只是有心无力,实力孱弱不允许他有这样的举动。

尽管祖逖的诉求与司马睿政权的政治意图相违背,但北伐毕竟是一件摆在明面上的正经大事,是一件符合民族意愿的利好大事,所以司马睿也做了做表面文章,封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牧。

要知道此时豫州并不在司马睿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祖逖这个豫州刺史只是个虚衔,连州治所都没有。

此意大概如下:老弟啊,你好好干,北伐成功了,豫州可真就属于你的了。司马睿还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没有盔甲武器,其它的让祖逖自行招募。

面对江左政权中枢的敷衍了事,祖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北伐,收复旧山河的决心。

当他率领众部曲从京口渡过长江时,再次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铮铮誓言,响彻云霄,闻者无不动容。

此一去誓要驱胡虏,拾山河,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司马睿虽然没有给祖逖足够的支持,但起码给了祖逖师出有名的由头,以及更多的自主权。从这个意义来说,对于祖逖这样的将才,可是大有裨益。历史终于来到了祖逖大放异彩的时候了。

祖逖的北伐过程中,展现出来更多的并不是他的战法、战术,而是他的前瞻性战略。虽然他作为一名将领,其实他很多时候采用的是像封疆大吏一般的经略手段。

祖逖北伐有着“三步走”之称:

第一步:屯兵江阴,打造武器,招兵买马,训练出了一支两千多兵力的军队;

第二步,攻下谯城建立根据地,因为此地靠近北方,地理条件合适;

第三步,以谯城为根据地,进一步打通北方,争夺整个河南地区。

祖逖凭借着之前攒下的声望很快实现了第一步,但在第二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些许麻烦。

彼时,后赵石勒政权虽然统治着北方,但其实际控制的区域仅限河北。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坞堡”的势力盘根错节地散落着。所谓“坞堡”,就是当地的豪强,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正因为南北政权的自顾不暇,这些“坞堡”也便在这乱世中绝地逢生,在石勒政权和司马睿政权中摇摆不定。

祖逖当务之急的,就是解决这些“坞堡”组织。

面对这些墙头草,祖逖一开始采取的是宣传策略,对“坞堡主”们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致其归顺晋室。有些真的被正义感召,但更多的仍是左右摇摆,显然乱世之中,拳头才是硬道理。

对于不听话的豪强们,祖逖决定动手了。祖逖采用了离间计,拉一派,打一派,顺利占据谯城,成功建立了北伐根据地。

这个阶段最令人称奇的是祖逖的人格魅力的释放。有一个蓬陂坞主叫陈川的,他是属于受到感召而支援祖逖。

陈川派出了将领李头率兵援助祖逖攻克谯城。战后,祖逖送给了李头自己的一匹雅骏宝马。这匹宝马正是李头梦寐以求的,但他一直没好意思开口要。

李头格外地感动,回到老单位,逢人便说:“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不过这也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竟真一语成谶,陈川听到这个事后很生气就把他给杀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李头部下四百余人直接归顺祖逖。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祖逖带兵在纪律性的基础上更带有温情,善于捕捉部下的心理细节,再者赏罚分明,让人更死心塌地地追随他,这是祖逖作为一代名将的优秀品质,也更是为什么祖逖的队伍能越打越壮大的原因所在。

祖逖的阶段性成功也引起了石勒政权的注意,于是石勒派出了自己的侄子,得力的战将石虎(字季龙),领兵五万进军河南。

《晋书》对此仅有轻描淡写的一句“逖设奇以击之,季龙大败”,以弱战强,以寡搏众的战役以祖逖的胜利告一段落,没有人真正清楚祖逖为了这场胜利付出了哪些艰辛,但这意味着在豫州大地,祖逖与石勒政权的拉锯战正式展开。

在祖逖制定的第三阶段战略里,他更是将韧劲与谋略施展得淋漓尽致。他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来犯之敌,甚至一度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在多少个不为人知的岁月里,祖逖率众将士负重前行,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大一统的伟业而奋战。

祖逖的战绩,不仅震慑住了北方胡族政权,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也对东晋士族起到了威慑的作用。

丞相王导的兄长大将军王敦,此时已有了不臣之心。

尊经阁本汪藻《考异》注曰:“旧云‘王敦甚惮祖逖’。或云王有异志,祖曰:‘我在,伊何敢!’闻乃止。

“大意是王敦想要领兵进京都,遭到了祖逖的厉声喝骂,王敦这才作罢 。

不过就算如此,尽管祖逖忠心于晋室,但他的丰功伟绩以及日渐坐大的势力还是引来了晋室的猜忌。

太兴四年,祖逖正准备渡河进军河北时,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北伐。朝廷任命这么一位无心北伐的南方士族做自己的顶头上司,寓意实在太明显了。

这时祖逖感到了真正的心灰意冷,果然最坚固的城堡往往总是从内部先被瓦解的。又再听闻王敦和东晋政府的矛盾愈演愈烈,内乱可能随时发生,想到这忧心如焚,竟一病不起。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祖逖死后不久,“王敦久怀逆乱,畏逖不敢发,至是始得肆意焉。“北伐事业彻底被搁置乃至宣告破产。

祖逖北伐本就是个“不可为而为之“的任务,他收复了河南,属实创造了奇迹,凭一己之力从缺兵少粮到成为了东晋的北边屏障。奈何,他的政治意图一开始就与江左政权相违,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注定了难逃失败的厄运。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向人们揭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假设范阳祖家入主江左朝廷中枢,力挺祖逖北伐,得到政治上的支持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只不过历史不容假设,祖逖北伐失败了是既定事实,然而他这传奇的一生永远都值得我们后人去铭记,他的坚守与谋略将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

后人有诗云:闻鸡起舞渡江初,有志澄清复旧都。募士北行忘寡弱,中流击楫意图胡。剪平剧寇威声震,克进雍丘头不辜。晋福欠齐公欠寿,英雄含恨没长途。

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遗憾吧。

标签: 祖逖

更多文章

  • 闻鸡起舞的祖逖,一生致力北伐,目睹了朝廷的明争暗斗,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祖逖

    听到鸡舞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讲述了祖逖与友人刘琨在泗州的故事。老爷主持的时候,二人趴着睡着了,只听得鸡啼。他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鞭策,鼓励他上进。随即随刘琨到屋外练武,后世也成为立志报国之人。起来吧,其实祖柝在历史上还是挺有名的。祖悌家族是北方的大家族,拥有两千石的达官贵人很多。祖逖小时候思想豁

  • 祖逖唯一一次骂人:信不信老子用3000人干死你!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祖逖

    东晋元帝司马睿与江南王氏(王导、王敦)兄弟的合作前期,两家存在共同利益,矛盾不突出,政治上的一致多于分歧,元帝肯对他俩言听计从,王导、王敦也对元帝同心翼戴。但随着元帝地位的巩固,以及建康政权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坐稳了龙椅的元帝就不太愿意“王与马,共天下”了。王氏兄弟又是什么态度呢?王敦(图注)王导尽

  • 祖逖如何从世家子弟成长为北伐名将?答案就在他的名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祖逖

    闻鸡起舞的北伐名将——最后的豫州刺史祖逖(1)祖逖,我们现在习惯将其读成祖狄(di),却不知与祖逖本名的意思南辕北辙,逖应该读成ti,四声,意思为远,出自《尚书·周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这原本是周武王伐商时所说的圣人之言,祖逖父亲祖武为儿子取这个名字可谓望子成龙

  • 闻鸡起舞祖逖:民族英雄的不甘与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祖逖

    说起祖逖,大家一定不陌生,闻鸡起舞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祖逖就是其中的男主角之一。闻鸡起舞说的是祖逖与他的好朋友刘琨,听到鸡叫就立刻起床练剑的故事。这哥俩后来也不负众望,两人都尽忠王室,最后闻名天下,成了很多人的偶像。祖逖是范阳人,就是今天的河北。他有兄弟六个,家族世代做官。祖逖年少时不爱读书,喜欢结

  • 十六国时期令五胡惧怕的绝代名将:祖逖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祖逖

    公元321年,司马睿一纸诏书剥夺了东晋名将祖逖进取河北的愿望。但是令司马睿没有想到的是也是这一纸诏书,也剥夺了这位一代名将的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他在这世上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北伐收复故土。可是皇帝不让他继续北伐并让戴渊来牵制他,且朝中大臣又为了权利明争暗斗,他对这朝堂已经绝望了。同年10月,祖逖在忧愤交加

  • 闻鸡起舞的祖逖,一生功绩究竟如何,为何能被称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祖逖

    很多人都听说过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的故事。但是,很少人对祖逖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个人物,他不光是一个努力的人,还是一个有传奇故事的人。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并没有在事业上如意。他的故事,充满了“节操”和“忠贞”两个元素。同时,也是一个有悲壮色彩的人物。祖逖成长的时候,正好是西晋的强盛时期。出生在北

  • 心怀凌云志,奈何时不济-祖逖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祖逖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叫闻鸡起舞,说的是两个读书人相约要报效国家,努力学习,就约定好每天早上鸡叫的时候就起来学习,练武而增强自己的本领,以待日后报效国家,后来两位果然不负重托,一位成为了东晋在北方的支柱,一位更是不断训练士兵,积蓄力量,在前者死后带兵北上对抗前赵,直到生命的终结。可以说两个人都用自己的努

  • 羊献容原本是美丽的皇后,却被6位王爷轮流俘虏,漂亮女儿难逃厄运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羊献容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自古以来,红颜薄命就已经成为常态,这也与当时的女性地位有着莫大的关系。毕竟在父系氏族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作为女子,就必须要做到三从四德,稍有不慎就

  • 一生五废六立的皇后羊献容,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羊献容

    一,羊献容家世颇深,羊家对晋朝有大功,泽被后代晋朝的统一,离不开羊祜的筹划。羊家有大功于晋朝。羊献容被立为皇后,完全是奸臣司马伦和他的手下孙秀干的事情,羊家与孙家是亲戚关系,司马家朝廷与大臣们的关系特别复杂,藩王势力十分强大,每种势力上台,都拿皇帝皇后出气,这就决定了羊皇后在立——废——立……之中反

  • 西晋最幸运的皇后羊献容,有过落寞,就过繁华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羊献容

    中国历史上昏君,暴君不少,但傻瓜当皇帝就两个,正好是东西二晋一朝一个。司马衷是公认的傻瓜皇帝。司马衷,字正度,西晋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由于皇后贾南风乱政导致爆发八王之乱,实际上西晋亡于他的手里,司马衷是司马炎嫡次子, 母亲是武元皇后杨艳,31岁登基,在位16年,司马衷一共有两位皇后,原配皇后是贾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