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因为一纸《杀胡令》,一个叫冉闵的人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大致就是在东晋十六国时代,五胡乱华,北方胡人视汉人为猪狗,肆意屠杀。武悼天王冉闵横空出世,如救世主一般,带领汉人反抗,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杀得胡人胆颤,北方汉人因此而得救。
冉闵也因其被奉为拯救汉民族的超级英雄,千古一帝,武悼天王其名简直就成了民族英雄的代名词,岳飞、霍去病等人,都得排在其后。
而更有许多人开始为如此功勋卓著的英雄鸣不平,因为岳飞霍去病这样的人在咱们历史书的大书特书,而冉闵却岌岌无名,惨遭忽略。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冉闵会被忽略?因为他本就算不上什么民族英雄,只不过是乱世之中的一代暴徒而已。
冉闵本是后赵武将,他爹冉良十二岁时被石虎收为养子,所有冉闵乃是石虎的养孙。冉闵这个人,勇武善战,和父亲一起为石虎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颇得石虎器重。
石虎咱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一生杀人如麻,无恶不作;而冉闵作为其养孙,当年造的杀业可不少。
那冉闵为何又要杀胡呢?
话说石虎死后,冉闵因为汉人身份且手握兵权,为后赵羯族贵族们所忌,有心诛杀燃面。于是冉闵为了自保,乘势造反,与后赵羯族贵族们在邺城附近展开激战。
由于他的对手乃是后赵羯族,也就是胡人,所以他对城中的汉人发布“屠胡令”,号召大家一起来反抗羯族,从而获得胜利。
当时冉闵给出了很丰厚的奖励:
“六夷敢称兵杖者斩,斩一胡者文官晋位三等,武官进拜衙门。”
如此诱惑之下,城中的胡人被屠杀殆尽,无数汉人因为鼻梁高,形似胡人也难逃一死。
从这里看得出来,所谓的“屠胡令”,不过只是只是为了权力斗争而已,并不存在什么民族大义。
而且这个“杀胡令”并没有持续多久,冉闵在推翻后赵之后就没有搞了。因为他发现周边全是胡人政权,这么玩儿迟早会被群殴。而且当时他的军队里面也有胡人士兵,这样搞下去,估计用不着别人来打,自己就得垮了,于是杀胡令不了了之,冉闵对胡人态度缓和。
冉闵在称帝之后,把自己的长子封为“大单于”,这个称号在汉族文化里是没有的。当时光禄大夫韦謏告诉他
“愿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好”。
意思很明确,都是汉人,应该遵汉制,称王不称单于。结果冉闵不听,还把光禄大夫韦謏杀了来安抚胡人。由此可见,冉闵的杀胡行为跟民族气节和拯救汉族是没有半点关系的,是不过是他被逼无奈下的选择。
最后说一下,网上传的那篇《杀胡令》,根本就是假的。在有关东晋的正史和野史中均无记载。而且你如果仔细读,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根本就是有人互拼乱凑出来的。
比如那句
“今日之狱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句话出自初唐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叫檄》。你如果要说骆宾王抄他的,我也无话可说,毕竟唐朝时间上确实要晚一点。
还有这句“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是建兴,不是太兴,一个檄文,年号都可以写错吗?
“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隋末李密: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最厉害的是那句:
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是不是很像那句:
“平津危矣,华北危矣,中华民族危矣”。
个人认为,冉闵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但拯救汉民族的民族大英雄这些就不要来了。至于千古一帝,你们高兴就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