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倒台的那天晚上,景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看清楚了谢玉的为人。
但是谢玉毕竟做了景睿二十多年的父亲,而且从伦理上看,他还是景睿名义上的父亲。
那么面对这一夕惊变,景睿是如何去面对这个曾经想杀害自己的父亲呢?剧中两处细节,体现了景睿的心理变化。
24集,谢玉被流放,在出城的那天,景睿、谢弼和莅阳长公主一起到城外送行。景睿和谢弼骑马在前,莅阳长公主由于是马车,所以在后面。
景睿先赶到,和谢玉对视了一眼,迟疑了片刻,然后谢玉便将头扭了过去。景睿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直接到衙役身边送了些钱,说要送行,接过了捆着谢玉的绳子。
这时谢弼才赶到,叫了声父亲。然后景睿便回去到莅阳长公主的马车前,搀扶其下车。在莅阳长公主下车后,景睿便守在了马车旁,看着谢玉。
在谢玉写完手书后,莅阳说给谢玉带了衣物和银两。谢弼便带着衣物和银两跑了过来,景睿此时稍微向前迈了几步,但是并没有过来。
在谢玉同长公主告别时,景睿又看着谢玉,再向前迈了几步,但是发现谢玉始终没有看向他。景睿只好忍住内心的疼痛,把头扭向了别处。
谢玉嘱咐谢弼要照顾好莅阳长公主后,便把绳子从谢弼手上拿了过来,扭头离去。景睿此时身体动了一下,目光却追随着谢玉走远。
然后夏冬出现了,手握着剑挡住了谢玉的去路,来势汹汹。景睿看到后,虽然并不知道内中缘由,但是赶紧跑了过来,挡在了谢玉和夏冬之间,对夏冬说:“冬姐有何事,景睿可以代劳。”
夏冬说:“何事?你给我让开。”
景睿道:“家母在此,舍弟在此,恕景睿不能退开。”
最后长公主走向前,喊了声:“夏卿。”夏冬才说自己是来送行的。待夏冬对谢玉放完狠话后,谢玉心有恐惧,但是却依然没有看景睿一眼。而景睿回头看向夏冬的时候,很明显的也注意到了谢玉没有看他。所以景睿也悄然离去。
在这场送别戏中,导演一共给了景睿7次镜头来体现景睿对谢玉的情感变化。
他最先赶到,跑到谢玉的身边。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谢玉,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看着谢玉迟疑了片刻。这里面既有他作为长子的担当,也有他对旧情的难以取舍。
而谢玉替景睿做出了选择。谢玉直接扭过头去,不看景睿。景睿只好识趣的站在远处。继续看向谢玉。
在发现谢玉始终没有看向自己时,他很难过,甚至把头扭了过去不看谢玉。然后又忍不住继续看着谢玉,期待最后的时刻谢玉可能会看向他,甚至交代他一些什么。最后依然没有等到谢玉的任何回应。景睿也彻底死心,彻底放下。
此时夏冬的出现,让景睿觉察到来者不善,景睿立马便跑了过去,挡在了谢玉身前。并说出了是由于家母和舍弟,不能让开。而不是因为谢玉。待夏冬走时,景睿回头看着夏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着谢玉,但是谢玉依然避开了景睿的目光。
最后景睿终于离去。
从剧中这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景睿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谢玉谈不上恨,但是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谢玉。内心深处,他还是认为谢玉始终是自己的父亲的。毕竟有着20多年的养育之恩。他希望谢玉可以给他说些什么,嘱咐些什么。在看到谢玉直接避开他的目光不看他时,还有一些难过,将头扭了过去。但是又怕错过最后的告别,依然扭回来始终注视着谢玉。
最后在看到谢玉嘱咐完谢弼后,也没有看他。他就知道他和谢玉的关系是彻底结束了。他只能选择放下。
然后在看到夏冬想对谢玉不利时,他依然第一个冲了过去,挡在了谢玉身前,却是因为家母和舍弟。最后危机化解后,他没有看谢玉,直接走了。
景睿的内心变化,从无法面对,到期待面对,再到期待落空的失望,最后是失望过后的彻底放下。虽然景睿一句话都没说,但是导演用镜头替他全说了。
对于景睿而言,谢玉是父亲,也是仇人。有亲情,但也要有大义。
最后在26集,景睿离开金陵要去南楚。豫津劝景睿要想开一些,景睿说到多年的亲情、多年的恩义,这些不是说揭开了什么真相,就能全部抛开的。我认为这其中,既在说卓家,也在说谢玉。最后在和梅长苏告别的过程中,也已经称呼谢玉为谢侯。而在此时,谢玉也真正的成为了景睿心目中那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End。原创不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