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琅琊榜》谢玉倒台后,景睿是如何面对谢玉的?

《琅琊榜》谢玉倒台后,景睿是如何面对谢玉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凡科技爆料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4/1/17 4:16:07

谢玉倒台的那天晚上,景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看清楚了谢玉的为人。

但是谢玉毕竟做了景睿二十多年的父亲,而且从伦理上看,他还是景睿名义上的父亲。

那么面对这一夕惊变,景睿是如去面对这个经想杀害自己的父亲呢?剧中两处细节,体现了景睿的心理变化。

24集,谢玉被流放,在出城的那天,景睿、谢弼莅阳长公主一起到城外送行。景睿和谢弼骑马在前,莅阳长公主由于是马车,所以在后面。

景睿先赶到,和谢玉对视了一眼,迟疑了片刻,然后谢玉便将头扭了过去。景睿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直接到衙役身边送了些钱,说要送行,接过了捆着谢玉的绳子。

这时谢弼才赶到,叫了声父亲。然后景睿便回去到莅阳长公主的马车前,搀扶其下车。在莅阳长公主下车后,景睿便守在了马车旁,看着谢玉。

在谢玉写完手书后,莅阳说给谢玉带了衣物和银两。谢弼便带着衣物和银两跑了过来,景睿此时稍微前迈了几步,但是并没有过来。

在谢玉同长公主告别时,景睿又看着谢玉,再向前迈了几步,但是发现谢玉始终没有看向他。景睿只好忍住内心的疼痛,把头扭向了别处。

谢玉嘱咐谢弼要照顾好莅阳长公主后,便把绳子从谢弼手上拿了过来,扭头离去。景睿此时身体动了一下,目光却追随着谢玉走远。

然后冬出现了,手握着剑挡住了谢玉的去路,来势汹汹。景睿看到后,虽然并不知道内中缘由,但是赶紧跑了过来,挡在了谢玉和夏冬之间,对夏冬说:“冬姐有何事,景睿可以代劳。”

夏冬说:“何事?你给我让开。”

景睿道:“家母在此,舍弟在此,恕景睿不能退开。”

最后长公主走向前,喊了声:“夏卿。”夏冬才说自己是来送行的。待夏冬对谢玉放完狠话后,谢玉心有恐惧,但是却依然没有看景睿一眼。而景睿回头看向夏冬的时候,很明显的也注意到了谢玉没有看他。所以景睿也悄然离去。

在这场送别戏中,导演一共给了景睿7次镜头来体现景睿对谢玉的情感变化。

他最先赶到,跑到谢玉的身边。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谢玉,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看着谢玉迟疑了片刻。这里面既有他作为长子的担当,也有他对旧情的难以取舍。

而谢玉替景睿做出了选择。谢玉直接扭过头去,不看景睿。景睿只好识趣的站在远处。继续看向谢玉。

在发现谢玉始终没有看向自己时,他很难过,甚至把头扭了过去不看谢玉。然后又忍不住继续看着谢玉,期待最后的时刻谢玉可能会看向他,甚至交代他一些什么。最后依然没有等到谢玉的任何回应。景睿也彻底死心,彻底放下。

此时夏冬的出现,让景睿觉察到来者不善,景睿立马便跑了过去,挡在了谢玉身前。并说出了是由于家母和舍弟,不能让开。而不是因为谢玉。待夏冬走时,景睿回头看着夏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着谢玉,但是谢玉依然避开了景睿的目光。

最后景睿终于离去。

从剧中这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景睿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谢玉谈不上恨,但是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谢玉。内心深处,他还是认为谢玉始终是自己的父亲的。毕竟有着20多年的养育之恩。他希望谢玉可以给他说些什么,嘱咐些什么。在看到谢玉直接避开他的目光不看他时,还有一些难过,将头扭了过去。但是又怕错过最后的告别,依然扭回来始终注视着谢玉。

最后在看到谢玉嘱咐完谢弼后,也没有看他。他就知道他和谢玉的关系是彻底结束了。他只能选择放下。

然后在看到夏冬想对谢玉不利时,他依然第一个冲了过去,挡在了谢玉身前,却是因为家母和舍弟。最后危机化解后,他没有看谢玉,直接走了。

景睿的内心变化,从无法面对,到期待面对,再到期待落空的失望,最后是失望过后的彻底放下。虽然景睿一句话都没说,但是导演用镜头替他全说了。

对于景睿而言,谢玉是父亲,也是仇人。有亲情,但也要有大义。

最后在26集,景睿离开金陵要去南楚。豫津劝景睿要想开一些,景睿说到多年的亲情、多年的恩义,这些不是说揭开了什么真相,就能全部抛开的。我认为这其中,既在说卓家,也在说谢玉。最后在和梅长苏告别的过程中,也已经称呼谢玉为谢侯。而在此时,谢玉也真正的成为了景睿心目中那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End。原创不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标签: 谢玉

更多文章

  • 面对五胡乱华,武悼天王冉闵以暴制暴,杀胡令挽救汉民族

    历史人物编辑:小英爱旅游标签:冉闵

    刘聪之后,北方出现两赵并立的局面。后来后赵的石勒,灭了前赵,统一北方地区,大概控制了当年曹魏统治的区域。石勒可以称的上一代雄主,文治武功都比较出色,他平定北方割据势力,灭了匈奴的政权。之后又稳定社会,重视教育创办太学,组织流民,恢复生产,让社会得到恢复。而且从他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立下的遗嘱来看,也

  • 武悼天王冉闵进不了教科书,只因他做这些事情?看网友是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冉闵

    提起“杀胡令”,我们不能不想到武悼天王冉闵这一历史人物。因为他的这一纸文书而导致成千上万的胡人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日月为之晦暗,江河为之断流。可以说冉闵的“杀胡令”在五胡十六国这种胡族乱华夏的黑暗历史中,宛如惊天霹雳划破黑暗的苍穹,托起了汉民族生存的希望。历史之所以有“五胡乱华”这种说法,并非因为史

  • 冉闵其人毁誉参半?为保汉族血脉,他颁布杀胡令,却难入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冉闵

    在我国,有很多的仁人志士,战火英雄。在这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大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谓的和平盛世实在是屈指可数。在这历史的洪流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他们功绩斐然,为国献身,正是有了这些鞠躬尽瘁的英雄,我国才能从满目疮痍中重新焕发生机。·他是一代枭雄却鲜为人知每当华夏民族在面临生存危机时,总会有一

  • 老师不会告诉你,武悼天王冉闵,只是一个被吹出来的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冉闵

    不知从何时开始,因为一纸《杀胡令》,一个叫冉闵的人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大致就是在东晋十六国时代,五胡乱华,北方胡人视汉人为猪狗,肆意屠杀。武悼天王冉闵横空出世,如救世主一般,带领汉人反抗,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杀得胡人胆颤,北方汉人因此而得救。冉闵也因其被奉为拯救汉民族的超级英雄,千古一帝,武悼天王其名

  • 冉闵是民族英雄?他颁杀胡令,并非为民族大义,而是为泄个人私愤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冉闵

    冉闵或许是历史上一个不出名的人,但其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过一个短命的政权——冉魏。冉闵最广为人知的行为就是颁布“杀胡令”了,该事迹被广为流传,也因此被后人视为民族英雄。但值得一提的是,据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冉闵发出“杀胡令”并不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是为了个人私愤。为何如此说呢?这就要从冉闵的身世说

  • 一段被遗忘的黑色历史,诞生了战神冉闵和千古第一兵神白袍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冉闵

    上文说过,战神冉闵的情况。西晋时期,中原汉族人口2000余万,西晋灭亡后的“五胡乱中华”时期,最后中原汉族人口不及400万,还多在北方汉族4国之中。后来石虎的一个干儿子,当时叫石闵,后来改名叫冉闵,奋起抗战,几乎屠灭石虎全族,一路杀胡,零零总总被冉闵杀死的胡人,至少百万以上,可谓是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第

  • 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孔子所说的古之遗爱,独创骑兵杀冉闵灭北宋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冉闵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后国势衰微,周边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氐、羌乘势纷纷建立了割据势力,由此拉开了一场席卷中原王朝长达136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的序幕。五胡之人彪悍好杀,可以说个个是悍将,是枭雄,但其中也不乏有英雄,小编今天要介绍的就是金庸书中慕容复心心念念要恢复的燕国的英雄——慕容恪。慕容恪是五

  • 细数正史中有记载的4大“百人斩”,项羽和冉闵都位列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冉闵

    虽然说关羽和张飞在历史上被称为“万人敌”,但其实并不是说关羽和张飞真的能在一场战役中杀掉万人,只是说有“万夫不当之勇”,真要让他们杀的话,估计几十个都够呛;正史中,真正有记载的,也就“百人斩”罢了,而且只有四人,来看看都是谁吧。TOP、4 夏鲁奇 夏鲁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夏鲁奇原为后梁军校,归

  • 历史上冉闵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呢?了解完事情的真相后自有判断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冉闵

    近些年,网上关于冉闵的“杀胡令”着实让冉闵火了一把,直接将其捧上了神坛,称其为所谓的“民族大英雄”。首先,不可否认冉闵对汉人和汉文化保护的历史功绩,但称其为“民族英雄”有点什么了。你和我真的了解“五胡乱华”前后的那段胡乱的历史吗?等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五胡乱华,对汉人和汉文化

  • 擒获冉闵的前燕国将军,一生百战无败绩,死后不久前燕国就灭国了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冉闵

    冉闵,是一个历史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历史人物,但是懂历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他,称呼他为“冉闵大帝”;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对冉闵的讨论从没结束过,核心无非就亮点,第一是冉闵曾担任后赵国大将,而且还是后赵最残暴的皇帝石虎的养子冉良的儿子;第二就是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