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年,东晋的大将桓温镇守荆州,管理着长江中上游的军事。这时候,在西蜀一带,存在着李势的蜀汉政权,北方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权。
桓温认为这些势力的存在对东晋是一个威胁,再说,自己长期当军事首领,手中握有兵权,不用显得自己无能,便经常和自己的部下商量北伐的事情。
一次,江夏相袁乔对桓温说:“胡人(北方少数民族)、蜀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并且对我们长期构成危害,胡、蜀两处比较起来,蜀国地势险要,但实力较弱,容易攻取,不像胡人那么强大。
现在,蜀汉政权的头头李势残暴无道,我们选一支精兵,奇袭蜀国,李氏政权一战就可消灭!”桓温大喜,立即向皇帝上表,请求讨伐西蜀。这时候,当皇帝的是2岁的晋穆帝司马聃,朝中大事由褚太后做主,太后同意了桓温的请求。
桓温便率领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司马无忌出兵攻蜀,第二年便打到成都,李势投降,蜀国被扫平。
蜀汉灭亡以后,桓温在朝廷中的威名更大了,朝廷中的大臣很害怕,任用殷浩来与桓温对抗。桓温很不高兴,常常对别人说殷浩的坏话,桓温说:“我和殷浩少年时在一起玩骑竹马的游戏,我玩过了就扔掉竹马,他却把我的竹马捡回家,你们说,这么小气的人怎能治理国家?”
殷浩本来是个文人,被朝廷重用以后,连续几次领兵北伐,想恢复晋朝原来的山河。352年,殷浩从寿春出发,进攻后赵,在许昌战败,退守寿春。
第二年,殷浩再次从寿春出发,领兵7万北伐,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因羌族将领姚襄叛变,被姚襄袭击而战败,领着残兵败将逃到谯城(今安徽亳州)。
桓温乘机向朝廷上书,说殷浩连年吃败仗,毫无用处,应该降为老百姓。于是殷浩被免官为民。殷浩想不通,成天默默不语,用手指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字,不久病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