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将陶侃出身寒门,在魏晋时期那样看重门第的氛围里能成为威震一时的名将,可以说凤毛麟角。而陶侃的成功,离不开他娘亲的循循善诱,悉心教导。
在生下陶侃后,陶家更加穷困,陶侃的目前湛氏每日辛勤的纺织,艰辛努力,咬着牙供给陶侃日常所需,还告诉陶侃说:“年轻人一定要谦虚好学,你要多多交往那些才识比你高的朋友,他们会让你更快的成长。”
陶侃感激娘亲的辛勤,听从了娘亲的教诲,非常努力的学习,终于在年轻时就当上了浔阳县的一个小吏,掌管鱼市交易。
有一天陶侃派人送给娘亲一条腌鱼,想要让娘亲开心开心。没想到湛氏立刻退还了腌鱼,还写了一封信狠狠的责备陶侃:“你身为朝廷官吏,却辜负我平日的教导,竟敢假公济私吗?你把鱼送给我,不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让我很生气。你明白的意思吗?”
陶侃拿着书信,非常的惭愧。他更加明白了娘亲对自己的期望,真正明白了自己要怎么做。
后来,鄱阳范逵,被举为孝廉,半路投宿在陶侃家里。当时陶侃家里空空,什么东西都没有,根本没法子招待客人。陶侃面露难色,湛氏却对陶侃说:“你只管请客人留下,我自有办法。”
原来湛氏有一头乌黑亮丽的漂亮头发,之前很多人想买她的头发,她一直没卖。现在为了她的儿子,她毫不犹豫,一刀就剪下头发,然后到市场上卖了头发买了菜米回来。她还将睡觉用的草垫一割为二,做为范逵马匹的粮草,砍断了屋柱作为烧火的柴,就这样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准备了丰盛的馔食,让范逵受到周全的招待。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湛氏却硬是在无米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让陶侃不失礼于客人,真可谓贤母。
范逵感叹的说:“不是湛氏这样的母亲,绝对生不出陶侃这样的儿子。”他到了洛阳后,对陶侃大加赞誉,极力推荐陶侃的才学,让陶侃的名声更加传扬。经过不懈努力,陶侃终于成为东晋名将。
在娘亲过世的一天,陶侃和人喝酒,喝了一会就不喝了。朋友很奇怪:“你明明没有醉意,为什么不喝了呢?”陶侃哗哗的就流下了眼泪:“我曾经有次因为喝酒犯了过错,跟娘亲发誓过不再过度喝酒。现在我的娘亲虽然不在了,但是我的誓言却不会忘记。”
可以看的出来,陶侃是真的对娘亲很有孝心,因为他永远记得娘亲为他所作的无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