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元恪为何重用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

两朝风云元恪为何重用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大赛场 访问量:1728 更新时间:2023/12/18 1:58:57

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自己信任把持朝政和诛杀宗王,元恪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但没有制止,还纵容其所为,甚至为高肇把持朝政大开绿灯,使朝廷内部的矛盾到了不可控的地步。他的去世使这个矛盾集体爆发,于是引发了一系列朝政动荡。那么问题来了,元恪明知纵容高肇于国有害,那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从北魏历史来看,元恪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却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便拉开了汉化改革的序幕。这次汉化改革使得北魏国力发展到巅峰,再次压过了南朝,史称“孝文中兴”。可是拓跋宏的汉化改革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汉族文化的全盘吸收。

这种做法虽然帮助鲜卑族和其它北方少数民族快速地融入了汉族,学习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让国力突飞猛进,但也吸收了不少汉族文化中的糟粕,为国家发展埋下隐患。其中自魏晋以来汉族士大夫集团建立的门阀政治制度,便是汉族文化糟粕中影响力最大的,也是对国家危害最大的。

前文讲过门阀政治制度的危害,及其造成魏晋南北朝四百余年时间内短命王朝频出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这种危害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时也被继承了下来,并深深地刻在了改革后的北魏制度当中。拓跋宏时期建立了北魏的门阀制度,将鲜卑族八大姓氏和汉族四大姓氏作为顶级门阀,下面的各级门阀依次排列,享有不同的政治特权。如此一来门阀之间的斗争无法避免,而斗争的扩大化直接影响到皇权对国家的统治。元恪即位后,门阀势力在朝廷处于垄断地位,为了强化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他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当时的门阀势力中,以元禧等宗王为代表的顾命大臣势力最大,下面便是鲜卑门阀和汉族门阀的势力。这样的势力结成联盟,把持了朝政和国家资源,使得刚登基的元恪无法亲政,皇帝之位徒有虚名。因此他采取了夺回皇权的措施,一方面是联合皇族以外的鲜卑族门阀,另一方面是在汉族门阀中寻求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鲜卑族门阀的代表便是八大家族中的于氏,其中被重用的便是禁军统领于烈和于忠父子,而汉族门阀的代表则是外戚高肇。元恪对高肇的信任还超过了于烈父子,将其作为除掉皇族宗王势力的重要帮手。

高肇严格说来并不是中原门阀士族,但由于是外戚的缘故,而得到元恪毫无保留的信任。高肇其实是高丽人,据说祖上是渤海高氏的高顾,为了躲避魏晋时期的战乱才逃到高丽,成为了高丽高氏的代表。现代有学者考据出,高丽高氏和渤海高氏并非一家,所以高肇其实是冒充了渤海高氏的名声才进入了北魏门阀士族圈子。渤海高氏在中国历史上名声很响,虽然不在北魏四大汉族门阀之内,但也有着天下高氏出渤海的说法,地位非常显赫。因为这个原因,拓跋宏便娶了高肇之妹高照容为妃,生下了次子元恪。

因此从私人关系上讲,高肇是元恪的舅舅,受到了元恪的信任。可是从历史材料来看,元恪纵容的高肇的原因远不止此,他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元恪信任高肇的基础基于舅父之家的亲密,这与他的母亲高照容早逝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由于元恪不是拓跋宏唯一的皇太子,所以在当太子之前于高丽高氏是走得很近的,这使得两家关系极好。在嫡长子元恂因反对汉化和引发叛乱被拓跋宏废杀之后,元恪才以次子的身份成为皇太子。可是他不像元恂有着鲜卑保守就贵族的支持,也不像元禧等宗王与门阀士族走得很近,所以政治上只能依靠高氏。

即位后,元恪面临宗王势力和门阀士族联合把持朝政的困局,只能选择从低层次门阀打开缺口。他选择的于烈父子在鲜卑族八大家族中并不是上等家族,势力上比较受到排挤。高肇所在的高丽高氏明面上虽然与渤海高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实际上大家都不承认,在汉族门阀圈中也是被歧视的状态。这两个家族在宗王势力把持朝政的背景下捞不到政治利益,便先后投入到元恪的阵营,这为元恪打击宗王势力和夺回皇权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他们在元恪亲政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所以成为元恪执政的股肱之臣。

除了家族势力上与鲜卑和汉族的上等门阀对立以外,高肇受到元恪宠信的还有个原因便是来自于高丽。高丽不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的势力范围,被认为是蛮夷之地。虽然高丽高氏给家族贴上了渤海高氏分支的标签,但在门阀圈子中人家还是把他们当作蛮夷来对待。这种排斥和打压让这个家族生存非常困难,不得不依靠皇权才能在洛阳站住脚跟。而高肇家族在中原又没有广泛联姻的基础,与别的门阀家族来往很少,所以政治结构比较单纯。元恪重用高肇,既可以打击鲜卑和汉族门阀势力,也不用担心高肇与别的门阀家族结党营私。

为了强化高丽高氏的影响力,元恪纵容高肇逼死了来自于氏的皇后,改立高肇的侄女高英为皇后。这使得高丽高氏在朝廷中独树一帜,势力上力压各大门阀家族。有了高丽高氏的帮助,反对的宗王势力都被清除,元详等主要宗王还给构陷罪名并处死。元恪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打压了宗王势力、鲜卑和汉族门阀士族,从中夺回了北魏的皇权。史书上常常以高肇为权臣奸臣,实际上高肇是元恪的工具人。高肇把持朝政,打压冤杀宗王等事情,都是在元恪的指使下完成的。元恪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自然会对高肇进行无限制的纵容。

元恪的这种操作暂时稳定了北魏的朝政局面,却也为国家埋下大患。他活着的时候宗王势力和门阀士族不敢挑战皇权,自然无法反抗高肇把持朝政的行为。可是元恪去世后,高肇以高丽高氏的薄弱势力根本无法与宗王、中原门阀对抗,这成为国家内乱的直接原因。高丽高氏虽然在元恪执政时期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但这个家族毕竟是外来户,在中原根基很浅,这是其致命缺陷所在。没有了皇权的支持,别说和宗王势力斗,随便一个中原门阀都能灭了他们。从这个角度看,元恪的中央集权是极不稳定的,天生就无法长期统治国家。

一旦高氏被灭,那为了抢夺高氏的地位,各大门阀家族自然大打出手,这就使得国家内乱的风险加剧。正是因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北魏在元恪去世后迅速陷入乱局之中,混乱的朝政根本无法控制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再爆发六镇起义,这对国家的伤害就更大了,也让北魏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综上所述,元恪纵容高肇夺取皇权的操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让高肇去把持朝政,甚至去统领鲜卑和汉族的门阀士族是大错特错的。高肇既没有这个能力,高丽高氏也没有相匹配的资源和威望。他们掌控政权只能成为各大家族争相哄抢的目标,也会成为国家动乱之源,让北魏走上灭亡的道路。

标签: 元恪

更多文章

  • 两朝风云元禧是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他为何派人行刺元恪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元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第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地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力,还引发了咸阳王元禧的谋反,使得北魏政局出现了动荡。从史书上看,元禧谋反被杀

  • 《凤囚凰》演员年龄排行:刘子业最小,关晓彤97,红袖才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乐趣分享标签:刘子业

    都知道关晓彤、宋威龙主演的宫廷权谋大剧《凤囚凰》的主要角色扮演者都是90后,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年龄排行榜是怎样的。关晓彤,饰演刘楚玉,97年出生,童星出道,在娱乐圈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算是演艺圈的老人了,当年《无极》的小倾城可是圈粉无数啊。吴佳怡,96年出生,饰演清越,这是这部电视剧里最讨喜的角

  • 南朝皇帝刘子业,让自己的姑姑侍寝,还和亲姐姐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钧儒说史标签:刘子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一位古代君王的崛起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时至今日,这句话仍是不容被质疑的真理,一个国家,只有人民团结一心,才能长治久安。君王的作用就是治理天下,帮助人民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王朝统治的延续。封建王朝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在这期间古人以礼法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逾越的准则,不

  • 南朝宋有个前废帝刘子业,有多变态?桀纣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刘子业

    在南北朝时代,战争不断,动荡不安,所以变态皇帝很多,尤其以南朝宋和北齐杀人狂皇帝居多。南朝宋除了第一任皇帝刘裕还算有谋略外,他的子孙那是个个凶狠毒辣,这个刘子业史称“前废帝”,“废”字比一般的恶谥更糟糕,意味着这个皇帝一无是处,连谥号都没法上了。为什么加一个“前”呢?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比刘子业一样糟糕

  • 南朝刘子业:随意诛杀朝臣,霸占姑姑为妻,称叔父是猪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刘子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但是如果提到史上报复心最重的人是谁,刘子业必须榜上有名了,在他的社交中,只分有仇的和没仇的,只要是有仇,即便是父亲、叔父也不会放过,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娶了自己的姑姑,最终17岁时英年早逝,如此另类的性格到底是什么造就的呢?暴徒当政在刘家执掌山河的短短59年的时间

  • 刘子业:夜晚去园林射箭,被部下处死,年仅17岁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刘子业

    466年,夜深人静,废帝刘子业去园林射箭,被部下处死,年仅17岁,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也见证了“南朝宋”皇室内斗的残酷。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权谋、斗争,而又缺乏信义的年代。自从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事变夺权以来,“信义”就变得一文不值,“南朝宋”就是一个典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何

  •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瞪目结舌”的事?刘子业的丧心病狂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刘子业

    古代让我拍案而起的事情太多了,不过一一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万的惨剧只能算历史潮流中的一股浊浪,封建帝王活人殉葬屡见不鲜,瞪目不结舌!宋理宗的头盖骨被蕃恶僧用于盛酒的恶行也只能引起我的一声咒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挖心掏肺,并非空前绝后仅此一家!封建社会行刑手段之峻烈残忍使我情绪激动而语无

  • 刘子业霸占自己的姑姑,逼迫姑姑来侍寝,姑父当场喷血

    历史人物编辑:谈地理话历史标签:刘子业

    说起我国古代的帝王,那真的是各种形色的人都有,他们有的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国家的事业,有的却昏庸到了极点。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可恨的皇帝,这位仁兄简直让神都会为了他的作为而发怒,这个人就是刘子业。刘子业的上位是比较牛逼的,因为他在15岁的时候就做了君王,而且他在一上台时就已经掌握了国家的全部权力,

  • 少年皇帝刘子业,霸占姑姑,为了让姐姐开心竟一下子赐三十人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刘子业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皇帝刘子业是一个荒淫无道、无恶不作的昏君,他15岁登基,先是抢夺姑姑,又相恋姐姐,还试图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叔父,更让身边的人吃尽苦头、日夜担惊受怕。仅仅两年,刘子业即被诛杀,可以想象如此短的时间就让人忍无可忍只得造反,刘子业作的孽是多么深重和不堪。他在位期间,发生废帝事件就有十一

  • 《凤囚凰》有看点,刘子业越来越变好,容止越来越腹黑!

    历史人物编辑:疚过本地标签:刘子业

    在刘楚玉的一步步引导下,暴虐的刘子业开始慢慢变好。他越来越“听”刘楚玉的话,一方面是因为香囊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刘楚玉亲情的感悟下,他也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他进步的不是很大,但是后续可见的进步上升空间很大。对于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来讲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一心想推翻刘子业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