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胡太后有多厉害,为何元恪为她取消子贵母死制度

两朝风云胡太后有多厉害,为何元恪为她取消子贵母死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火花 访问量:498 更新时间:2023/12/9 6:58:26

熟悉北魏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北魏有条很不人道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条制度叫做“子贵母死”,具体的实施是从道武帝拓跋珪时候开始的,一直到了宣武帝元恪时代才被终止。这条制度规定,一旦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将被赐死,以防止母族做大而掣肘皇权。拓跋珪对此的解释是沿用了汉武帝刘彻的制度,当初刘彻赐死钩弋夫人,就是避免其家族控制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尽管历代皇帝的母亲深受其害,但依旧被延续下来,直到元恪执政时宣布取消,才使胡太后成为第一个活下来的皇帝生母。

对于元恪取消这个祖宗制度的说法在历史上很多,既有主流历史学界的解释,也有很多稗官野史的推测。主流历史观认为,元恪是因为崇信佛教,讲究仁慈治国才取消了“子贵母死”的不人道制度。而民间的稗官野史则不认同,他们认为是因为胡太后外貌美艳,后宫手段厉害,所以深受元恪宠爱,将其迷得晕头转向。元恪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是因为舍不得胡太后,而他又只有皇太子元诩这个在世的独子,所以只能取消这个制度以达成两全其美。这两种说法在后世的历史书中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各种争论众说纷纭。

可是如果仔细地阅读北魏史料,就可以发现这两种说法都是说不通的,也是古代学者们牵强附会的解释。对于第一种元恪信佛的说法,完全是为了给元恪贴金。元恪信佛不假,而且胡太后也是迷信佛教,夫妇俩在位期间大修佛寺,并扩大了龙门石窟的规模,建造无数巨型佛像,成为古代宗教艺术的奇迹。但这些并不代表他们是仁慈,其实这两位在政治斗争中都不是什么善类,元恪尤其心狠手辣。为了夺回皇权,加强北魏朝廷的中央集权,先后处死了受到其父拓跋宏重用并委派为顾命大臣的,元禧、元详、元勰等皇叔,可谓是六亲不认。

为了掌控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元恪可谓是费尽心思,无所不用其极。他宠信国舅高肇,纵容他诬陷和打压宗王势力与门阀士族,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其中他的第一个皇后于氏便是因此郁郁而死,而于氏所生之子也因为高肇故意耽搁其病情而早夭。其中的原因是作为鲜卑八大门阀之一的于烈于忠父子掌握禁军权力,他担心于氏所生之子成为太子会威胁皇权。元恪连自己亲生儿子和结发之妻都不能放过,他的人性中还有什么仁慈可言?说他因为仁慈而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对于第二种说法,其实民间并无多少证据,只是主观臆测而已。胡太后并非元恪的皇后,甚至连皇妃都不是,只是贵嫔而已,在北魏的宫廷中地位是不高的。她的地位不但比不上继于氏之后当皇后的高英,甚至比不上比她早进宫的嫔妃。史书中并没有元恪盲目宠爱胡太后的记载,更不要说胡太后用各种厉害手段把元恪迷得晕头转向。实际上胡太后崛起是在元恪去世后,因为儿子元诩被拥立登基,她作为皇太后临听制,所以才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从史料记载来看,元恪并非沉迷女色的皇帝,说他因迷恋胡太后而改变制度并不成立。

从北魏的各种史料来看,元恪既非仁慈的皇帝,也非好色的皇帝,而是善于弄权的皇帝。他从即位开始就玩弄权术,先从以元禧为首的顾命大臣和宗王势力中夺回皇权,得以完成亲政。然后又扶持国舅高肇,借此打击宗王势力和鲜卑、汉族的门阀士族,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使朝廷权力集中于他一人之手。

可以说元恪执政时期不一定是国力最巅峰的,但绝对是中央集权最强大的。以他善于弄权的性格是不会完全相信任何人,包括在帮他夺回皇权得以亲政的于烈于忠父子。他扶了持高肇兄弟之后,广泛地打压了鲜卑和汉族的门阀士族,于氏因为是皇后的亲戚反而深受猜忌。

以他的这种性格,对于高肇把持朝政也不会完全放心的。前文讲过他选择高肇是因为高肇来历比较单纯,在中原没有势力,于门阀士族的关系也不好,不会担心他们尾大不掉。但高肇长期霸占权位之后,高丽高氏也开始和中原门阀密切交往,再加上高肇的侄女高英成为皇后,这就使得高丽高氏出现了不可控的变化。以元恪多疑猜忌的性格,自然会做出提前的准备,而保住胡太后就是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从政治斗争的策略来看,元恪取消“子贵母死”的制度保住胡太后,其意图与当初扶持高肇打击宗王势力是异曲同工的。

胡太后是河州刺史胡国珍之女,从出身上看连门阀士族都不是,只能算是官宦世家。在南北朝时代门阀士族是第一位的,普通的官宦世家只能是第二位。高肇虽然是高丽高氏,但冒认渤海高氏的分支,也勉强挤进了门阀士族圈子。可胡太后的家庭出身比高肇还要偏,地位更低得多。她家祖上是后秦的贵族,投降胡夏后又受了赫连勃勃的爵位,胡夏灭亡后再投靠北魏。她的父亲胡国珍虽然继承了家族武始侯的爵位,但在贵族圈子中也是低端角色。她并非走官方途径入宫,而是靠当尼姑的姑姑在宫廷讲经说法时走后门入宫的。

当时皇后高英没有儿子,元恪活着的儿子中只有元诩一位,他是胡太后所生。所以在立太子的层面,元恪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立元诩为太子。按照“子贵母死”的制度,元诩立为太子,则必须赐死胡太后,将元诩交给皇后高英抚养。可如此一来,便产生了国家大权失控的风险。当时高肇已经把持朝政,高英是高肇的侄女,形成了内廷与外朝互相呼应的政治格局。如果再把年幼的元诩送到高英手里,那高丽高氏不但掌控了现在,还控制了未来。一旦元恪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高英肯定临朝听制,这就是第二个冯太后

为了掣肘高丽高氏在朝廷中的权力,元恪是绝不会把元诩交给高英的,这就必须保证胡太后活着。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元恪在违背祖制取消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让胡太后活了下来。在他看来胡太后的家族比高丽高氏都不如,胡太后凭借家族把持朝政的可能性不存在。如果朝廷中出现胡氏和高氏制衡的格局,他也是乐见其成的。如果能够围绕元诩出现胡氏、高氏、宗王及其它门阀互相牵扯的政治格局,这更有利于元诩控制国家大权,保证中央集权的政治生态。可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元恪的想法太天真,反而给北魏埋下大患。

元恪没有预见到,胡氏虽然不强,但却愿意和宗王势力、门阀士族合作,联合打击高氏在朝中的霸权,使朝廷权力再次被掌握在太后手中。而胡太后利用这种权力临朝听制,使元诩成为了傀儡皇帝。而她与宗王、门阀的联合也铲除了高丽高氏的势力,成为一家独大的执政联盟。从根源上看,元恪多方政治平衡未能实现的原因在于,高丽高氏和胡氏的势力都相对薄弱,又不能联合与宗王、门阀势力抗衡,最终只能各自斗争。由于高肇与宗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使得胡氏成为宗王势力支持的对象,年幼的元诩只能成为牺牲品。

从元恪对国家大事的安排来看,他明显犯了中国古代守成皇帝最容易犯的错误,过于依赖用权谋手段治国。这种办法充分利用的皇帝身份和皇权的力量,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达成较大的整治成果,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他扶持高肇也好,废除“子贵母死”的制度也罢,都是为了玩弄权术的需要。可权术这种政治工具都是依托于人存在的,当人不存在了,权术的力量则荡然无存,制衡的效果便完全消失。失去制衡的政治生态,要么使得朝廷在内耗中逐渐衰弱,要么引发一轮一轮的政治斗争,最终走向亡国的结局,北魏的发展正是后者。

标签: 元恪

更多文章

  • 两朝风云元恪为何重用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元恪

    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自己信任把持朝政和诛杀宗王,元恪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但没有制止,还纵容其所为,

  • 两朝风云元禧是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他为何派人行刺元恪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元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第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地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力,还引发了咸阳王元禧的谋反,使得北魏政局出现了动荡。从史书上看,元禧谋反被杀

  • 《凤囚凰》演员年龄排行:刘子业最小,关晓彤97,红袖才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乐趣分享标签:刘子业

    都知道关晓彤、宋威龙主演的宫廷权谋大剧《凤囚凰》的主要角色扮演者都是90后,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年龄排行榜是怎样的。关晓彤,饰演刘楚玉,97年出生,童星出道,在娱乐圈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算是演艺圈的老人了,当年《无极》的小倾城可是圈粉无数啊。吴佳怡,96年出生,饰演清越,这是这部电视剧里最讨喜的角

  • 南朝皇帝刘子业,让自己的姑姑侍寝,还和亲姐姐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钧儒说史标签:刘子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一位古代君王的崛起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时至今日,这句话仍是不容被质疑的真理,一个国家,只有人民团结一心,才能长治久安。君王的作用就是治理天下,帮助人民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王朝统治的延续。封建王朝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在这期间古人以礼法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逾越的准则,不

  • 南朝宋有个前废帝刘子业,有多变态?桀纣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刘子业

    在南北朝时代,战争不断,动荡不安,所以变态皇帝很多,尤其以南朝宋和北齐杀人狂皇帝居多。南朝宋除了第一任皇帝刘裕还算有谋略外,他的子孙那是个个凶狠毒辣,这个刘子业史称“前废帝”,“废”字比一般的恶谥更糟糕,意味着这个皇帝一无是处,连谥号都没法上了。为什么加一个“前”呢?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比刘子业一样糟糕

  • 南朝刘子业:随意诛杀朝臣,霸占姑姑为妻,称叔父是猪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刘子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但是如果提到史上报复心最重的人是谁,刘子业必须榜上有名了,在他的社交中,只分有仇的和没仇的,只要是有仇,即便是父亲、叔父也不会放过,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娶了自己的姑姑,最终17岁时英年早逝,如此另类的性格到底是什么造就的呢?暴徒当政在刘家执掌山河的短短59年的时间

  • 刘子业:夜晚去园林射箭,被部下处死,年仅17岁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刘子业

    466年,夜深人静,废帝刘子业去园林射箭,被部下处死,年仅17岁,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也见证了“南朝宋”皇室内斗的残酷。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权谋、斗争,而又缺乏信义的年代。自从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事变夺权以来,“信义”就变得一文不值,“南朝宋”就是一个典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何

  •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瞪目结舌”的事?刘子业的丧心病狂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刘子业

    古代让我拍案而起的事情太多了,不过一一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万的惨剧只能算历史潮流中的一股浊浪,封建帝王活人殉葬屡见不鲜,瞪目不结舌!宋理宗的头盖骨被蕃恶僧用于盛酒的恶行也只能引起我的一声咒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挖心掏肺,并非空前绝后仅此一家!封建社会行刑手段之峻烈残忍使我情绪激动而语无

  • 刘子业霸占自己的姑姑,逼迫姑姑来侍寝,姑父当场喷血

    历史人物编辑:谈地理话历史标签:刘子业

    说起我国古代的帝王,那真的是各种形色的人都有,他们有的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国家的事业,有的却昏庸到了极点。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可恨的皇帝,这位仁兄简直让神都会为了他的作为而发怒,这个人就是刘子业。刘子业的上位是比较牛逼的,因为他在15岁的时候就做了君王,而且他在一上台时就已经掌握了国家的全部权力,

  • 少年皇帝刘子业,霸占姑姑,为了让姐姐开心竟一下子赐三十人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刘子业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皇帝刘子业是一个荒淫无道、无恶不作的昏君,他15岁登基,先是抢夺姑姑,又相恋姐姐,还试图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叔父,更让身边的人吃尽苦头、日夜担惊受怕。仅仅两年,刘子业即被诛杀,可以想象如此短的时间就让人忍无可忍只得造反,刘子业作的孽是多么深重和不堪。他在位期间,发生废帝事件就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