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劳动人民长期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诞生过许多民间传说。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千百年来,这四大传说早已深入人心,它们所赞美的爱情故事,一直令人向往。七夕节将至,我们来说说“天仙配”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那就说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有专家称,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并非传说,因为在现在的湖北孝感,还有一座“董永墓”。
实际上,牛郎和董永,是不同的两个人,只是故事情节有些相似,很多人误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七夕之夜,而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则不一定是这一天。但因为都是爱情故事,又都和“天女”有关,人们习惯于在七夕当天也祭奠董永和七仙女。天仙配的故事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早在汉朝,著名的文学家刘向在《孝子传》中描述了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因此,董永最初的形象是以“孝子”著称。
根据《孝子传》记载,董永之父去世,董永无力埋葬,便将自己卖给了付员外为奴,换取银两为父亲安葬,感动了天地。因此,董永的故乡带来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孝感。
到了晋朝,干宝的《搜神记》把董永的故事进行扩展,把七仙女的故事加入进来,让故事更加丰富。《搜神记》记载:
汉董永,千乘人……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於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尔。”语讫,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这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雏形,这里明确记载,董永是千乘人,但因为董永年幼是随父亲迁居到湖北孝感,因此湖北孝感、山东淄博、江苏盐城、河南陟县等地,都称当地才是董永的故乡,本文来重点说说湖北孝感的董永墓。
在湖北孝感市,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童叟皆知。大概是,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被天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所知,非常感动。因此下凡,以身相许。并且通过自己的织布技能,帮董永赎身。两人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下了一对儿女。
在孝感的小董村,全村人基本上都姓董,往东三四里,有一座董永墓,现存的墓碑上刻着“汉孝子董公永墓”七个大字。这个“董永墓”历史十分悠久,《孝感县志》记载,明英宗、明武宗时期,朝廷都曾派人前来修缮,以表彰董永的“孝义”。
提到这个董永墓,就不得不提1957年夏天,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天仙配》上映,严凤英、王少舫等实力演员主演,风靡一时。这部电影播出后,很多人纷纷来到董永墓前瞻仰或祭拜,董永墓一度人山人海,几乎失去控制,当地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此后,每逢家假日,董永墓前仍有人前来,络绎不绝。到了七夕,必定是人山人海。
对此,有当地专家说:董永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载,天仙配的故事也并非全部是传说。人们来看望董永墓,是在宣扬中国的“孝文化”,同时也是对忠贞爱情的向往,这种思想并非迷信,值得推广和肯定。
笔者很认同这种观点,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不仅颂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更是家庭文化、农耕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对爱情的一种赞美,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