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明媚与清浅,一直坐在山河深处,看岁月流逝,人来人往。而我,就这样认定了,那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开辟的一条通往北国春天的路。
河南之战,汉匈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仅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
卫青的不负众望,让举朝上下庆贺胜利的同时,这片土地的处置问题也被摆上了议事日程。主父偃上书建议在河南筑朔方、五原二郡,汉武帝让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事可不可行。
最先发言的当然是主父偃。他说,
我们很有必要介绍下主父偃这个人,因为,和许多的历史人物一样,他完全有资格做我们穿越时空的老师。把这事说到底,就是人生还是需要某种东西,让自己能站在书本或者大地之上。主父偃老师当然不会因为我们在今天的河套大地看到他的才华而骄傲起来的。
主父偃老师是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
公元前134年,主父偃老师来到长安想混口饭吃,因为兜里没钱,掏不起“荐举费”,他便直接给汉武帝
主父偃老师当时在朝中担任的职务,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皇帝的高级顾问。
当然,我们还有必要知道一下纵横术这玩意。
其实,所谓纵横术就是流行于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思想,“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与其他各派思想不同,纵横术重在实用,而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此道者,便大抵可称为纵横家。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这些人大都出身贫贱,却能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甚至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主父偃老师就是玩纵横术的。
没想到,主父偃老师的话音一落便引来一片反对声,而反对声中最响亮的,就属御史大夫(三公之一,负责监察)公孙弘。他说,秦朝当年动用三十万众去修筑朔方城,最后也没成功,还是把它丢弃了(秦时尝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他认为不该劳民伤财地去经营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
当时,朝廷对此事的争议僵持不下。汉武帝倒是赞同主父偃的建议,不过,他并没有当即拍板,而是让侍中(皇帝的高级顾问)朱买臣去反驳公孙弘,以设置朔方郡的利处来诘难公孙弘。朱买臣提了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公孙弘道歉说:“我是山东边鄙之地的浅薄人,不知道筑朔方郡有这些好处,希望陛下停止修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和修建苍海郡的事情,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
于是,
在今巴彦淖尔境内有两处古城遗址与五原郡有关:
筑朔方郡的工程浩浩荡荡地进行着,劳役之累波及至崤山以东,又因苍海郡及通往西南夷道路的修建令燕齐之地、巴蜀之民疲惫不堪,御史大夫公孙弘又向汉武帝谏言,称这些政策都是以疲敝中国为代价而去经营没有用的地方,希望汉武帝能够停止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