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许负真说过薄姬当生天子?薄姬被临幸前一晚,真梦见过一条龙吗?

许负真说过薄姬当生天子?薄姬被临幸前一晚,真梦见过一条龙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孟凡亮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3/12/6 2:52:27

《史记》中帝王「有神」的记载,应当都是编造的,部分故事或是在有一定事实基础上编造的,部分或是或许是完完全全地开脑洞。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

潘岳在《哀弱子》篇中指出,「其子未七旬曰弱。」七旬便是七十天,你相信黄帝在出生后不到七十天时便能张口说话吗?这明显是对黄帝的神话呀。

黄帝之外,殷、周、秦、汉都神话了其先祖或开国之君,其神话的方式跟黄帝的不同,没有强调个人的能力,而是强调其身世的不凡。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本是魏王豹的姬妾。

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于魏宫。——《史记·外戚世家》

薄太后的母亲魏媪本是魏国王室的宗室女,跟一位姓薄的男子私通,生下了薄太后。待到陈涉举事,项羽破秦,魏豹被立为魏王,魏媪便把薄太后送到魏豹的后宫中,让薄太后成为魏王豹的一个姬妾。

其后,汉王刘邦还定三秦,魏王豹投靠刘邦,魏国成为汉的附属国,而后汉王刘邦败于彭城,魏王豹以回国探亲为由请假,离开汉王刘邦的前线荥阳。魏王豹回到魏国,便宣布在楚汉之间中立,并派兵把守要道,防备汉王刘邦进攻。

魏王豹之所以会反叛刘邦,乃是因为魏王豹看到刘邦不敌项羽,其他诸侯国如赵国已经再次向项羽称臣,他魏王豹不想做刘邦的垫背,所以跟其他诸侯一样,选择了项羽。

这就好像魏王豹当初主动投靠汉王刘邦时一样,不过是因为当时的刘邦势头正猛,这次背叛刘邦是因为项羽势头正猛,谁猛,魏王豹就投靠谁,这是墙头草的生存策略。

但是,这样原本很清楚的逻辑,却有了另一番说辞。

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史记·外戚世家》

这就有点扯了。

如果真有许负相面之事,就不该有后面的故事。

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史记·外戚世家》

如果许负真给薄太后相面了,薄太后就不应该进入织室劳作,而是直接送到汉王后宫成为汉王姬妾。

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史记·外戚世家》

终于,未来的天子出生了,时为汉王的刘邦并没有特别关照未来天子的母亲,甚至没有特别关照未来天子,反而是不断地想把未来天子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刘如意改立为太子。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不仅刘邦没有特别关照未来天子和未来天子的母亲,吕太后竟然也没有刻意摧残未来天子和未来天子的母亲。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史记·外戚世家》

别人都被吕太后幽禁了,也就是影视剧中所说的「打入冷宫」,然后未来天子的母亲竟被吕太后送到未来天子的封国中,未来天子的就就薄昭也被吕太后一并送到了未来天子的封国中。吕太后的做法怎么如此不合逻辑?

如果许负真的给薄太后相过面,从薄太后被纳入汉王后宫到吕太后薨逝的二十三四年间,或是刘邦或是吕太后,总会有所耳闻吧?若是二人中哪怕一个有所耳闻,薄太后在这二十三四年间都不会是这样平静的待遇吧?

所以,相面一事当是编造出来的。

不但相面一事是编造的,薄太后第一次被临幸那夜的对话也有可能是编造的。

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汝遂成之。”——《史记·外戚世家》

在《史记》的记载中,薄太后说的是「苍龙据腹」,但在《汉书》中,则是「龙据妾胸」。

汉王心悽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征也,吾为汝成之。”——《汉书·外戚传》

到底是「苍龙」还是「龙」,到底是「盘踞在腹部」还是「盘踞在胸口」?同样一件事,为何有了两样记载?

司马迁和班固都没在薄太后被初次临幸的夜晚钻龙床床底,二人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亲耳听到薄太后的原话,二人的记载只可能是根据薄太后后来的回忆,也就是说,薄太后给出的回忆有两个版本。

为什么一个版本是「苍龙据腹」,一个版本是「龙据妾胸」呢?

因为两个版本都是薄太后编造的。

正如司法审讯中证言前后版本不一细节有重大出入,便可断定证言有伪,薄太后给出的两个版本在细节上有重大出入的原因便是薄太后作假了,薄太后编造了她与刘邦床笫间的对话

反正二人云雨时并无第三人在场,而刘邦也死掉了,薄太后就拥有了唯一的「回忆权」,薄太后想怎么回忆就怎么回忆了。

参考资料:《史记·五帝本纪》、《史记·殷本纪》、《史记·周本纪》、《史记·秦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外戚世家》、《史记·曹相国世家》、《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汉书·外戚传》

标签: 许负

更多文章

  • 许负说薄姬将为天子之母,为何还能母子平安?吕后:从来都没听说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许负

    所谓“天子之母”的预言,不过是一个故意编造的故事,而且编得够长够圆满,看上去能唬住人。薄姬前半生平平淡淡,后半生风生水起,原因就是儿子刘恒当了皇帝,她成了皇太后,西汉帝位也将在她的子孙间传承。既然母以子贵,所以她身上就被披上了一些诸如“天子之母”类的传奇色彩。事实上,她的这个传奇色彩是要与汉文帝刘恒

  • 中国第一女预言家许负,三大预言精准应验,预言家真能预知未来?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许负

    一出生就受到秦始皇重赏,17岁汉高祖封侯,深得两朝君王青睐的“女神相”许负到底有什么超能力?相传三大预言全部应验是真是假?----引子大家好,我是叶风。我们读一些历史故事总会发现古代能人异士的出生都伴随着异象,异象的出现似乎标榜着这些人会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今天的主人公许负,传说她出生时

  • 汉朝第一相士许负,出生就不同凡响,史料记载她三大预言全都应验 汉

    历史人物编辑:小金达人部落标签:许负

    汉朝第一相士许负,出生就不同凡响,史料记载她三大预言全都应验。汉高祖刘邦为了笼络她,特意封她做列侯。在古代,相术可是一门正经学问。据说那些相士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五官面相,来判断其未来的吉凶。更厉害的相士,据说可以判断出吉凶出现的具体时间,以及吉凶的类型。当然,那些江湖相士大多都是骗人的。毕竟相术高

  • 中国第一女相士许负,她的3个预言都精准应验,其奥妙至今无解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许负

    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相面而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的书,但应该大部分是别人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中国第一女相士许负,她的3个预言都精准应验

  • 古代第一女神相许负给汉文帝母亲薄姬卜算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人去花空空标签:许负

    古代第一女神湘西,为汉文帝的母亲预言了薄姬。徐归咎于卜算薄姬的命运,称薄姬是一个有钱人,将来会生下一个皇帝。上古女神相许第一负薄姬的第一任丈夫是魏王豹。魏王豹最初投靠刘邦。他听说他的妻子薄姬将来会生下一个皇帝,天下终究是他魏家的。他在楚汉争霸中耍心机,保持中立。后来刘邦灭了魏王豹,他的妻子薄姬也被刘

  • 许负给宠臣看相:你注定要饿死街头,皇帝:我偏要让他富可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许负

    许负给宠臣看相:你注定要饿死街头,皇帝:我偏要让他富可敌国在汉朝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女相士,她在历史上的威望丝毫不亚于唐朝的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个人就是许负。许负由于预言准确,因此长安的权贵都找他看相,甚至包括皇帝。相传许负说出的预言,就连皇帝都不能打破。汉文帝身边有一位非常受宠的宠臣,对他非常重视

  • 中国第一女相士许负,她的三个预言都精准应验,至今无法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许负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就连人口也多。当然也不缺少智慧的人,我们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了不少的能人,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中国的第一女相士——许负。我给大家讲讲在那个封建时期的故事,那个时候,女性都是非常卑微的,但是这个许负却能取得大家的尊重和待遇。许负究竟是许下了那三个预言呢

  • 韩信听从蒯通的建议,能否三分天下?刘邦为郦食其报仇差点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蒯通

    导语:蒯通,人家本来的名字叫蒯彻,可是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讳帝王的姓名,所以史学家给他起了蒯通这么一个名字。他是韩信集团的头号谋士,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汉高帝刘邦。为此刘邦要把他给煮了,可是蒯通这一条舌头太厉害,愣是把刘邦给说懵了,得以保全一条性命。据说后世三国时期,荆州名士蒯越、蒯良等人,便是他的

  • 韩信临死前说:悔不听蒯通之言,那么韩信在齐国时究竟该不该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蒯通

    在解说楚汉相争的历史时,让我内心最复杂的历史人物其实就是韩信。因为这个人身上有太多太多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我们可以为其风度翩翩、闲庭信步而顶礼膜拜,也可以为其悲惨结局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老板,结果老板却一心想要了他的命;他以为结识了一个知心知情的好兄弟,结果好兄弟在关键

  • 谋士蒯通:韩信若听他的计策,刘邦做不了皇帝,项羽也不一定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蒯通

    公元前197年,吕后用萧何之计,把韩信杀死于长乐宫后,又抓了韩信的谋士蒯通。刘邦怒问蒯通:“你为何要劝韩信谋反,我要烹了你!”蒯通笑着说:“狗只为他的主人而狂叫,当时我作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自然要为韩信谋划!就如秦国失去一头鹿,天下英雄都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人都想去做陛下想做的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