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有些小人物的故事,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因为我们的史料,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很少会涉及一些小人物。
不过仔细去看历史,就会发现,小人物身上,才会体现出一些普通人的特质。所以我看到最毁三观的人,也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人。
一、吕禄的女儿。
西汉的吕禄是吕后的侄子,在吕后当政的时候,吕禄也算是权倾朝野。吕后打破了非刘姓不封王的规则,强行将吕禄封为赵王。
为了使得老吕家的地位牢不可破,因此吕后强行让老吕家的女儿,嫁给老刘家的儿子。因此除了刘邦的几个儿子要娶吕家的女儿外,刘邦的孙子也不能例外。
比如说齐王刘肥的次子刘章,就迎娶了吕禄的女儿。吕禄的女儿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名气,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她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当吕后去世以后,吕禄和堂弟吕产便打算里应外合,夺取老刘家的皇权,让老吕家屹立不倒。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吕家可能会取代刘家,往小了说,吕家也能长期执掌朝政。
可就在吕禄吕产他们商量事情的时候,刘章却得知了他们打算控制兵权的事情。因此刘章和周勃联合在一起,与自己的大哥刘襄里应外合,打算灭了吕家。
那么刘章是怎么提前知道吕家的秘密的呢?很显然,他有一个蕙质兰心的媳妇儿吕氏。这个吕氏大概率是参与到了吕家谋划的事情中,要知道这是要灭族的大罪。
但是吕氏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刘章,刘章得知以后十分兴奋,一边告诉了周勃,一边告诉了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
因此老吕家因为吕氏的这么一个告密行为,宣告全族被灭。那么她本人怎样了呢?对不起,肯定是被灭了。为啥我这么肯定呢?
理由很简单,周勃等人不允许任何一个有老吕家血统的人活着,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子孙后代遭到这些人的报复。
就连汉惠帝留下的几个儿子,也都被周勃他们给杀了,可见吕氏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自然也活不下来。人最狠能狠到什么程度?亲手把自己和全族都给灭了的程度,你说毁三观不?
二、让梨的孔融。
孔融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名气的,他是孔子第十九世孙,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这个人3岁的时候,就知道让梨。长大以后的孔融也因为很有才学,所以担任了北海太守。
不过这个人的思想非常超前,可以说,就算我们现代人都很难去彻底体会他的想法。
1、父母无恩论。孔融曾经表示,孩子只是父母欲望下的产物,所以孩子没必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
他还分析得头头是道,表示父亲只是因为欲望,所以才愿意生孩子。而母亲之于孩子,就好像放东西的瓶子一样。等到东西拿出来了,你觉得瓶子还有啥恩情吗?
所以说孔融认为子女对父母不需要讲究什么恩情。我读了这段话以后,深深陷入了沉思。实在是想不到孔子的后人会有如此超前的想法。
2、吃人论。三国时期,吃人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由于连年战乱,导致天下不事生产的人太多。因此就出现了大面积的粮食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人吃人就成了很正常的情况。还有不少军队是以人作为粮食,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之举。
不过孔融曾经对人吃人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在杨泉的《物理论》中,讲述了一个吃人的故事。也就是三个人在一起走,饿得不行了。于是哥哥就跟弟弟说,我们如果不把剩下的那个同伴吃了,那谁也活不下来。于是他们哥俩就把同伴吃了。
孔融对这个故事的评价,是持有褒奖态度的。他认为这哥俩很厉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吃同伴就应该跟吃一只猩猩,一只鹦鹉一样。
那么我就不能理解了,如果当时是这个同伴吃了这俩兄弟,又该怎么说呢?因此事情不到自己身上,自己就真的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3、因为自大而抛妻弃子。孔融担任北海太守期间,遭到了袁绍的儿子袁谭的猛攻。这个孔融打仗的本事不大,装模作样的本事倒是不小。
打了几个月以后,孔融被困守在了北海城中,手底下就只剩下了几百名士兵。这个时候孔融不想着如何应敌,反而依旧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结果袁谭的人马杀了进来,孔融只好在士兵的掩护下离开了城池。可是由于他啥准备也没有,结果导致自己的老婆孩子全部被袁谭的人马给杀了。
想到这里就对孔融这家伙恨得牙痒,这哥们智商这么高,咋一天到晚不做正事儿呢?难怪最后被曹操给宰了,纯属活该,白瞎了孔融让梨的美名。
三、造纸的蔡伦。
我们对造纸的蔡伦很熟悉,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就有一个是这哥们搞定的,实在是了不起。但是大家知道蔡伦是什么人吗?原来他是东汉著名的大宦官。
蔡伦这家伙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心思很多。早年他为了上位,曾经在窦太后的吩咐下,逼死了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
后来他又良心发现,觉得窦太后太过分了。于是便帮助汉和帝灭了窦太后的外戚力量。在邓太后掌权期间,蔡伦甚至被封为侯爵。
只不过到了汉安帝登基以后,再次找蔡伦算账,因此蔡伦被逼着喝下了毒药自尽而亡。谁也想不到一个改良造纸术的发明家,居然也掺和到了权力斗争中去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史记》、《后汉书》